四九小说>古代言情>那小厮>第247章 问君脊骨值几何

  大尧烈帝七年秋,宿州,河清郡。

  两年多前那场饥荒在朝廷赈济与当地河清郡华府,连同几家为首粮商大开四仓放粮设粥棚的义举之下,这一郡乃至一州之地内饿死与流离失所者寥寥无几,再加上朝廷减免宿州这两年赋税同时又是连着两个丰年,境况相较几年前来还要繁盛些。

  不过世道虽好了,宿州各大山头上原本蛰伏的山大王们也都活泛起来,今日挟持了位烧香祈愿的富家千金上山,明日就点起七八十号上百号喽啰下山打家劫舍,弄得官府捕快们疲于应付,往往今日才纠结人手剿灭了这处山头,另一处山头上又有人笼络起几十号人来撑大王。

  在剿灭几座山头后宿州官员们从那些禁不起拷打的喽啰们口中得知,这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山大王们所笼络喽啰多是山头附近青壮农人,本身也没多少见识学问,斗大的字都未必能认识半箩筐,稍一忽悠便跟着上了山。

  “大胆刁民,大好本分良民放着不去做,非要上山去做那山贼勾当!”堂上的宿州官员听了这些山上喽啰的呈堂证供后勃然大怒,“朝廷待你们不薄,从各处州郡调拨过来的粮食你们可曾少拿了半分?”

  谁曾想这不问不打紧,一问那些个山上喽啰反倒是叫苦连天起来,说他们都是种人家田地的佃农,自家那一亩三分地早便被人以不低价钱将地契拿下,田虽说照种,可每年要交上一笔不菲租子,遇上丰收的年成算不了什么,毕竟到手了人家的真金白银,自家人口肚皮都能填饱的同时还能有余钱再置办些家什,顺带便再用这笔银子将自家宅子好好翻新亦或是另建新宅。

  宿州农家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说是子孙后辈新修的宅院断不能比先人小了,卖地的银子虽说不少,可到底和修三进三间的白墙大瓦房所需银钱还要差一截。可这宅子修起来了在村镇里可是件有脸面的荣耀事。

  这些喽啰都曾是些好面子的农人,借了银子修起来宅子以后本想着等两个丰年收了粮食下来就把欠的银子还了,谁曾想那场让宿州全境颗粒无收的饥荒到来,这些原等着收了粮食还债的农人俱都傻了眼,再加上他们借银子盖房的那钱庄催得紧,为了躲债这才上山落草。

  “哪家钱庄,名字报将上来,本官差人去寻。”堂上那宿州官员似是起了恻隐之心,“如此看来上山落草一事,耕者无其田,过错也不全然在你们身上。”

  不过待到那些个喽啰们将那钱庄名头和盘托出的时候,堂上判官的神色微动,不过转瞬后便有恢复了常态,与身后师爷耳语两声后便宣告退堂,而那作为宿州官员心腹的师爷待到退堂后便从衙门一处人迹罕至的偏门内转出去,途经不少即便是在河清郡城内土生土长百姓都未必知晓的偏僻小道,来到那被农人们供认的钱庄后门处,见四下无人后才扣响了门扉,三短一长又两短。

  少顷便有人将那后门起开一条缝,见浑身包裹严实唯有一双滴溜溜转眼珠子的师爷。才将后门再敞开些放他进来。

  “难得师爷大驾光临有失远迎,难道是送到衙门诸位府上的月例银子又短了?”斗室内拨拉着算盘的长衫老人头也不抬,虽说言语客气,却也不见有起身相迎的意思,”短了月例银子或是再要添补些差个下人来说便是了,何须亲至....”

  “严履泰!别以为官府不知道你们在河清郡地界做的好事!”师爷挤进哪家极狭小的斗室内一巴掌拍在那张铺满账簿的桌上,“今日那些从附近几座山头逮到城里的那些农人都说了你们钱庄前几年出高价去他们手中购置地契田契,这事儿你们宏恒票号就不给官府一个说法?”

  埋首账簿堆内的那长衫老人见受了那一拍,算盘上那无暇的白玉算珠都散乱了,这才抬起头来淡然道,“你是说那河清郡城附近那几百亩薄田?做买卖本是两厢情愿的事,更何况当初票号给出的价钱比起行情来还要高出一成五分....”

  “几百亩薄田?”师爷似乎动了真火,又是一巴掌拍在斗室内的那张小桌上,“光那几人交代他们所知向你们票号交了地契的,二百户人家都不止,许多全村全镇不是进城做工就是留在原地当佃农,几百亩薄田?依在下浅见怕是少说也有数千亩之数吧?”

  “朝廷虽近些年放宽了买卖田地的限制,可你们票号这般行事,落在有心人眼中又怎能不被察觉?时候早晚而已,到时若是捅到刺史府那儿去亦或是用隐秘渠道直接上奏京城....”

  “不会有人捅这消息到刺史府去,也不会有人将这用隐秘渠道上奏京城。”长衫老人将白玉算珠拨回原位,这些无暇的珠子又在黄金铸成的算盘档上下往来,“回去告诉你主子,既然宏恒票号敢做,事先自然做好了万全准备,自然不用再多操心。”

  “你当真以为郡守大人乐得来管你们这档子事?与你说了也无妨,于一州之地内田地买卖若是有一家大户购置多于五百亩的,就得秘密登记造册送到京城户部那些大尧账房的手上,此后对于这些不管不顾满脑子只想购置田产的人,自会有手段让那些被吃进去的土地再吐出来。”

  师爷似乎意识到了方才自己言语间似是过激了些,这才和缓了语气又道,“不是说票号此举十成十的做不成,至少做之前,好歹与郡守大人先知会一声,到时给户部的册子上也好替华老爷遮掩些....”

  “郡守大人多虑了,既然师爷对履泰坦诚相告,那实话也无妨同师爷说,便是郡守府将票号行事据实造册上报户部,也不会掀起多大波澜,到时无非是票号拉出几个无名小卒去抵罪,田地还是老爷的田地....”

  郡守府还是小觑了河清郡华府的势力,身为何清郡守心腹的师爷暗暗心悸,光是从这些年这宏恒票号送到宿州各处官员那堪称匪夷所思的打点银子数目就能瞧出来端倪,能拿出这么笔银子来打点的华府,每年进项究竟会是一个何等骇人的数目。

  当宏恒镖局那厚厚一摞银票和成箱金银从师爷手中过手时,他便替郡守大人感到隐隐忧虑,这般数目的银子比起朝廷默许收受的那些打点银子来属实是太多了,多到朝廷知道了郡守大人可能被摘掉官帽落得身首分离的凄惨下场,而对他们这些从犯而言徒徙千里是查办此事官员最宽仁的处置。

  原先郡守大人河清华府的判断约莫还是浅薄了,现在看来这深藏不露的华府身家说不准能与宿州首富掰掰手腕,仅是在大尧十六州都有分号的一家票号每年真金白银的进项就是笔旁人难以想象的数目,更何况这还仅是摆在台面上的产业而已。按华府那位的性子,让人知道华府有家票号的时候说不准私底下已经有了五家不止。

  所谓狡兔三窟,华府于河清郡坐大已成事实,华府主人在这时候开始着手安排后路也在情理之中,不然已华府眼下这般风光境况,指不定哪日便成了众矢之的。

  “恕不远送。”师爷悻悻而去时长衫老人仍在埋首拨拉那白玉算珠,金玉摩擦叮当相碰的声音与翻动账簿的动静在斗室内交织,待到郡守府师爷步出钱庄后门后老人才放出了原本强压下去的咳嗽,纵然用帕子堵在口边也有不轻的声响。

  “我华安能走到今天,您功莫大焉。”有人在老人身后轻轻替他捶打背心,一口粘黄的老痰被吐进痰盂内,老人才逐渐缓过气来,“票号里的事,交给那些年轻人去做,您就安心在家养着,票号里的银子尽您支取....”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当初华府白手起家何等不易,在票号内做事也不投入十二分的精力,交给他们,只怕这宏恒票号也逃不得富不过三代的铁律。”老人握住了身后人的手,半眯着眼喃喃道,“这白玉珠子黄金做的算盘,算起账来似乎也和几十文钱的算盘没多大区别....”

  “还是没清算罢烟雨楼名下的银子么?”

  “多少年前的账簿了,又是外行记的账,核算起来难免要耗些功夫。”老人面上露出骄傲的神采来,“不过半日内算清这四十九万七千五百两纹银的帐,我虽然老了,却也不是多难的事。”

  “算清就好。”老人身后那高大的华府主人点点头,又道,“这许多银子放在我宏恒票号这儿,给烟雨楼那丫头凑个整数,五十万两,现银银票各半,筹备现银得等两日,让他们别在江州内用宏恒票号的银票,华府没有被卷入江州江湖纷争的意愿。”

  “郡里那些官们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端倪....”

  “老严。”华安温言道,“每个人都有一个价钱,这些宿州的官员们已经为自己的脊骨开出了价钱,让这脊骨再弯下去些,也不过是让这个价钱稍高些而已。”

  “身子骨养好些。”这面容俊美的高大华府主人嘴角勾起一点笑来,“我想我们很快能看到这五十万两银子在江州能造就一场怎样的大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