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古代言情>侯爷万福>第42章 四十二.弦 月上中天,万籁俱寂。

  月上中天, 万籁俱寂。

  许是压不住房室内的燥热,姜弦便披了件外衫坐到了凇院的石阶上。

  自那日姜弦差点绊倒在石子路上,陈淮就着人将那种上元节才会挂出来的、各式各样好看的灯摆在了凇院内的长廊里。

  此刻, 所有的灯齐齐亮着,像是暗色夜里的一条光明的路一样。

  姜弦歪着头, 轻轻靠在银朱红的柱子上,也不知过了多久,头顶上突然传来声音。

  “怎么坐这里了?不怕着凉。”

  这声音一如往常一样淡淡的,但又在其中夹杂了几分轻柔, 趁着夜色, 格外撩拨。

  姜弦抬起头:“以为侯爷今晚不来了,这么晚了。”

  陈淮没说话, 直接就着这个姿势将姜弦抱了起来。

  姜弦冷不丁身体悬空,不自觉就抓住了陈淮的衣领。

  夜晚静谧, 周围如梦如幻。

  这种奇异的舒适让人很容易卸下平日里的刻板。

  姜弦本不是一个矫情的人,她干脆就环上了陈淮的脖子。

  陈淮脚步一停, 旋即又像是理所应当一样, 抱着姜弦去了内室。

  屋内的熏香勾出云雾,陈淮看了半晌, 才问姜弦道:“今日安洛给你教礼仪了?”

  姜弦点点头。

  世家大族的规矩向来严苛, 进门要走几步, 什么时辰行礼, 退步先是右脚还是左脚……礼仪一箩筐。

  陈淮轻嗤出声, 夹着少年气道:“不用听他们的。”

  “本就是欢喜的日子,束缚来束缚去,没劲也就罢了,还费时间。”

  “你就和我到时候泡泡温泉得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 顺带抿了一口茶。

  青玉茶盏在他手里像是那些老大臣手里的护身球似的转了几圈,又稳稳落在桌上。

  姜弦乐的如此,不过她还是担心坏了规矩问了一句。

  陈淮道:“到时候就让你想去的人去,周嬷嬷、黎桉。”

  姜弦如今在京城里只有这两个亲人了,她自然点点头,思及此,她又随口问了一句:“侯爷,你知道汤叔如今去哪里镇守吗?”

  汤叔?陈淮愣了一霎,才想起来竟然有这样一个人。

  陈淮向后靠了靠,手指微微握住茶盏,隐隐暗伏的血管与茶盏的颜色相衬,万分好看。

  他淡淡对上姜弦的目光:“机密。”

  姜弦不疑有它,只是微微叹了口气,道了句可惜。

  可什么惜,陈淮心里咕哝着,他没把那老东西挫骨扬灰,能给他一块黄土躺躺已经是他千年不遇的好心肠了。

  不过,这些陈淮没打算让姜弦知道。

  皇室对前朝缄口不言,汤宗彦等过几个月,秋雨下来,就能上报溺亡了。

  陈淮道,“睡吧,这段时间有的忙。”

  陈淮说的没错,自陛下降下恩旨开始,姜弦就像是没有歇息过。

  先是陈淮陪她去向陛下谢恩,隔着数步距离和九台龙阶,姜弦第一次见了这位掌握着天下的男子。

  后来,二人又去拜见了皇后娘娘。

  数月未见,皇后娘娘已然憔悴许多。

  姜弦心里不免感慨,但深宫之事,少说少听最不会招致祸患。

  她一路就恪守礼仪,除了那位贵人问话,平素几乎一言不发。

  出了皇后的凤殿,姜弦做好了去下一家的准备,谁料陈淮掸掸衣袍,随意道:“走了。”

  姜弦一脸疑惑:“这、这就走了?那贵妃、贤妃什么……”

  陈淮懒懒回过身:“无妨。”

  他慢条斯理扶好了姜弦云鬓之间的发簪:“你都谨小慎微成了这样,那我们还见她们做什么?”

  出宫之后,陈淮才淡淡提了几句朝廷之事。

  姜弦不懂,难免多问几句,但陈淮却是很有耐心。

  “陛下不喜欢太子殿下吗?”

  姜弦虽然只与太子萧允炜见过两三面,但对太子的印象十分好。

  温文尔雅、进退皆有君子之风,更兼之他心地纯良,在姜弦看来,是少有的赤诚之人。

  陈淮应答道:“众多皇子,陛下最喜欢太子殿下。”

  姜弦这下如坠云雾,明明是陈淮说陛下有意让景宁王竞争那个位子,可这会儿又说陛下最喜欢太子。

  陈淮看得姜弦,活像是闯入了从未去过的密林的小鹿。

  他思考了一下,有些无奈道: “到了一定的位置,做的决定反而就不能从心所欲了。”

  *

  衡阳长公主依着宫里七八个大师算定的良辰吉日为姜弦上了家谱,敬告了祖宗。

  这件事情本该在凤华山庄彻底行完礼节之后再选日子进行。

  只是陈淮不想那么慢,他亲力亲为,带着得力的人将许多事情直接做完,由不得衡阳长公主不快点。

  陈书沅眼睁睁看着阿娘那一副儿大不由娘的表情,为姜弦戴上了象征宣平侯府未来大夫人的血玉镯子。

  她感慨:“啧啧,二哥的心是真偏,我长这么大,也没见他为我的事情急切过一次。”

  陈书沅幽幽道:“姜弦真是好命。”

  陈安洛斜睨了妹妹一眼:“也是嫂嫂对二哥好。”

  “我对他不好吗?”

  陈书沅真情实意反问了一句,旋即又叹了口气,点了点头,算是勉强承认了陈安洛所说。

  但,陈书沅心里想了一下,若是喜欢姜弦的是大哥,那姜弦的名字定然不能这么快就进了家谱。

  二哥执拗,爹爹掰不过来,更遑论陛下和阿娘了。

  陈淮不知道两个妹妹私下已经将他讨论了千百遍,他走在衡阳长公主身后,旁若无人似的向姜弦说道:“要不要明日去京郊避暑?”

  衡阳长公主脚步一停,回过身来上下打量了眼陈淮和姜弦。

  她沉稳的、略带调侃的声音响起:“既是避暑,一家人去庄子上也不是不好。”

  陈淮语塞,转眸看过去,姜弦的眼尾都羞红了。

  倒是陈书沅一个劲儿觉得这事情不错,千求万求跟着哥哥嫂嫂要走。

  到最后,衡阳长公主生出了几分不好意思,她原本只是调侃,并不打算掺和儿子什么。

  不过好在陈淮知道陈书沅的花花肠子,也不计较太多,将她一并带走了。

  庄子贴着山水,清晨听鸟鸣而起,黄昏随日跌而息。

  后山平坦的原野是陈淮的跑马场,陈淮怕姜弦记起踏雪伤心,干脆不给她马,让她和自己同骑。

  夜色朦胧之时,月如银盘,光华铺陈千里,点点星芒跳跃在湖上。

  再由着追影踏着浅水,激起水花淋湿衣裤,实在不能不说过得痛快。

  这样的生活足足过了十日,直到那些大师为陈淮和姜弦选定的日子到了,他们才一同被迎入凤华山庄。

  九组步道,一组九阶。

  蜿蜒如游龙,在起伏里与群山相贴,直直将人引入梧桐林。

  梧桐栖凤凰,这是凤华山庄的由来。

  虽得了陛下的恩赏,但陈淮也不是得意忘形的人,他与姜弦避开梧桐林的正道,临近午时时才改进侧门。

  姜弦不是新嫁妇,不用以扇遮面,也没了那么多的规矩。

  她大大方方环视着这座宫殿,不由感叹建造它的人的玲珑心思。

  自山庄外看,它依山傍水,得地势而起,巍峨神秘;里面别开洞天,处处透着巧妙和细致。

  姜弦被一个水台吸引。

  那水台状如莲花缠叠的香台,里面的水源源不断自下向上而流,而莲台最上面则是一个日晷。

  说是日晷,其实它指向时辰的通路全部是莲台产生的水。

  姜弦不知道它有什么用,只好轻轻扯了一下陈淮的衣裳。

  陈淮停了下来,他一句话不说,直到午时正,他才淡淡道:“你现在看。”

  正指向午时的水柱竟然奇迹一般亮堂起来。

  姜弦惊呼一声,兴冲冲摇着陈淮: “侯爷,为什么会这样?”

  陈淮侧眸看了过去,女子的目光像是被注入了光芒,华彩流淌,耀眼的让人想碰一碰。

  他停了一刻,缓缓俯下身逼近姜弦,言语里带着可惜:“怎么办,这个我的确不知道。”

  姜弦丝毫没有意识到陈淮现在可不是平日那个严正的模样。

  她安慰道:“没关系,到时候我陪侯爷问问这宫里的人。”

  陈淮见姜弦完全被凤华山庄吸引,便想拉她回来。

  他“啧”了一声:“有一事是我知道的。”

  姜弦侧眸:“什么?”

  这个距离挨得极近,近到彼此的呼吸相缠,近到只能看见彼此的眼睛。

  陈淮慢条斯理道:“这里的水与寝殿里的汤池相连。”

  “据说汤池叫交颈泉。”

  姜弦腾一下红了脸。

  她侧过头,却被陈淮又轻轻转了过来。

  陈淮正欲说什么,忽的身后传来了声音。

  “阿淮,你们快点。”萧向忱道:“大家还等着呢!”

  陈淮难得少年似的耸耸肩,他勾了勾姜弦的掌心,将姜弦的手握紧,才大步进了凤华山庄的主殿。

  此次的仪式并不繁复,来的人也甚少。

  衡阳长公主与当今陛下感情甚笃,虽然陛下不会屈尊前来,但同陈淮“同窗”过的太子殿下和景宁王殿下都来了。

  至于姜弦那边,人口就更是简单,只有周嬷嬷和黎桉。

  周嬷嬷看着自家的姑娘同宣平侯爷行天地之礼,一双眼睛像是被水雾给蒙上了,抽泣就没有停过。

  好在陈书沅难得大发一下慈悲,别别扭扭去哄人了。

  姜弦把周遭看得仔细,眼神掠过太子和纪玉蕊时,不免一停。

  太子显然一副疲倦神色,但姜弦从他一直含笑的眼睛中探寻,却发现似乎比起什么大位,他更开心于自己的兄弟好友缔结良缘。

  反而是一向与她交好,居于深宫内院的纪玉蕊目色里时时杂着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