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古代言情>北境望长安>第43章 

  林初淮快步走进内院, 那人就在院中练剑,漂亮的剑花勾起落叶纷飞,进退之间尘土阵阵。

  “云霁。”林初淮一连喊了好些声, 这人都充耳不闻。

  看来是真的生气了。

  林初淮无法只得上前去拦, 手还没碰到剑尖, 那剑就被夏亦峥掷了出去。

  “做什么,手不想要了不成。”

  虽说夏亦峥这语气很凶, 但林初淮却是直视着他那还带着些许薄怒的眸子平静地道, “我相信你会收住的。”

  “那万一我收不住呢。”

  刚刚长昀的手只差一点点就碰到了那锋利的剑刃, 这让夏亦峥如何能不后怕。

  “不会有万一的。”林初淮就是这么不知缘由地相信着他。

  看着这样的长昀, 夏亦峥纵使有滔天的怒火都发不出来。

  见这人的态度似乎是软化了些, 林初淮牵起他的手带着人进屋,牵到了床边把人按着坐下,自己则是坐在了床边的小马扎上。

  “为什么又练剑, 有什么火气冲着我来,你何必同自己的身体过不去。”林初淮第一眼看见这人拿剑时心中也是有些恼怒的, 气他不珍惜自己的身体,但更多的还是无奈。

  “舍不得。”夏亦峥有些气闷地道。

  嗯?舍不得什么。

  但林初淮很快就明白这人的意思了, 还真是让人连责备都无从下口。

  不过夏亦峥很快又道,“就快要上战场了, 沙场上刀剑无眼,太生疏了不行, 总得先熟悉熟悉,并不全是在同你置气。而且以我现在的状态练练剑还是可以的”

  这是实话, 虽说梁御泽是让林初淮看着不许他动武,但那只是为了他能更快更好的恢复。今时不同于往日,这种强度对于现在的他而言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林初淮听了没有说话, 这确实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哪有两军对垒主帅都不交锋的,等到了北境这些都由不得他们的意愿。

  “我知道你是在为我擅自做主请旨要往北境而不快,但云霁,我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你,我也有别的考量。”

  虽说担忧这人是占了绝大部分,但他同样为了北境的百姓而心忧,也想要尽一份绵薄之力,他今日在朝堂上的话并不是拿来糊弄萧毓的说辞,而是肺腑之言。

  夏亦峥如何能不知道林初淮的意思,可他是真的放心不下,“长昀,沙场不比旁的地方,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万劫不复,我怕自己不能护你周全。我并不是在生你的气,而是”

  他剩下的话被林初淮用唇封住了。

  夏亦峥激动于长昀为数不多的主动,当即不再多言加深了这个吻,直吻到林初淮有些喘不上气来才松口。

  林初淮平复了一下气息,好半天才缓过来。

  这种事当真是不能主动,回回都能要他半条命。

  “我知你心有顾虑,但云霁,这就像你明知萧毓设好了局你也要往北境一样,我不会为了那潜在的危险去改变自己的初心。到了北境我不会添乱,也会好好保护好自己不让你分心。”

  他想要成为这人的助力,而非是拖他后腿的累赘。

  “好,正好我也想要带你去北境奔马,看看真正辽阔的天空是什么样的。”夏亦峥也想明白了,既然是长昀想要做的事那便放手让他去做,他不可能永远将这人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

  闻言林初淮笑了,“还有那个让你念念不忘的村庄。”

  “对,还有那里,等战事平息了我还要带你去看看北境的山水,那种意境你一定会心动的。”那地方适合吟诗作对,必然是能合长昀心意的。

  原本还略显凝重的氛围一下子温馨了起来,他们都不愿提前去设想沙场的血腥与无情。

  北境的战事实在是紧急,整军出发的日子就定在了这月初十那日。

  两人动身的前一日,林母将他们夫夫二人叫回了相府,也算是替他们践行了。

  那日家宴的饭菜异常丰盛,甚至连林母都亲自下厨做了两道。

  “我这一辈子都梦想着能上战场跟北齐人过过招,只可惜阿娘是个女子,到底是被困在了上京这座小小的城里不能如愿。现在好了,长昀,你替阿娘去看看北境的模样,也算是全了阿娘的一个念想。”

  沈静婷虽说是出身武将世家,父兄也都是戎马半生的名将,但她因为是女子,纵使武艺不输男儿也没有半点施展的空间。

  她自己没有一展抱负的机会,便将这心愿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可偏偏她生的三个儿子都是扎进书堆里就不愿意出来的儒生,这或许也就是她为什么那么喜欢夏亦峥的原因,因为这个人跟她一样喜欢塞外的风,还有着震慑外敌的能力。

  “是,长昀记下了。”林初淮一直都知道娘亲的遗憾,若是可以他都想要带阿娘去北境,让她亲自看看边塞的样子。

  “还有,云霁,阿娘也有事想要拜托你。”沈静婷看向了一直坐着没有说话的夏亦峥开口道。

  “阿娘请讲。”

  “长昀呢,是我和他爹看着长大的,是个没有私心的好孩子。我和他父亲都很清楚,若是有朝一日让他在自己的性命和百姓的福祉来选,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也许这样会很自私,但我希望你能拦着他一些。”

  沈静婷说这话的时候有些犹豫,她知道这样并不对,可长昀是她怀胎十月辛辛苦苦才生下来的孩子,这让她如何能舍得。

  “阿娘放心,云霁定当不惜一切代价地去护他周全。”夏亦峥很认真地保证,他也同样不愿他的长昀不顾自己的安危。

  可听见这话的林母却是摇了摇头,“我虽不愿长昀自己选择牺牲,却也不要你不惜一切代价。你是主帅,一切都该以大局为重,不可被儿女情长所牵绊。若是真的到了必须有所取舍的地步,阿娘不会怪你的。”

  “不错,若是真有那么一天,你只要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就好。”林楚恒也点头同意沈静婷的意思。

  林家的夫妇是真的将大义放在了心间。

  夏亦峥忽然间觉得有些难过,倒不是在为自己,而是在为这样忠勇的一家人也同样要被萧毓猜忌而感到不值。

  今夜的这顿饭吃得格外开怀,没有人因为临别而觉得忧伤,尽管此去一别可能今生都不复相见。

  他们当夜就宿在了相府,兴许也是为了第二日能再陪林相夫妇用一顿早膳。

  这一夜他们什么都没有做,就这么相拥而眠,其实二人睡得都不算好却都在闭目假寐。

  晨曦初露,天明来的很快,用早膳时大家都很沉默,没有昨日那般洒脱。林母将两个人都抱了抱才目送着他们离开。

  夏亦峥为林初淮备了马车,此次萧毓也是亲自登上了城楼,率领百官为他们送行。

  他们没有直接奔往北境而是先去了城外军营,夏亦峥带回京的那五千人马此次自然是都要再带走的。

  军营的将士们在知晓可以回北境时也都是热血澎湃。俗话说得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他们虽不喜战争却也不惧,能为他们所热爱的国家和百姓抛头颅洒热血是他们最大的荣耀。

  夏亦峥在城外耽误了半日整军,再出发时队伍已是浩浩荡荡。

  行军的速度较之日常赶路要快上不少,夏亦峥一开始担心林初淮可能会适应不了还适当地减了减速,但在确认他没有大碍后就按照原定的计划赶路。

  快到边城了,越往北边人烟越是稀少,天地的意境也越发地辽阔,反是称托地人在此间显得渺小。

  连续几日的赶路也会让人觉得疲乏,夏亦峥下令原地休整半日,正好也到了之前的那处村庄,趁着还未忙起来带上长昀先去看看也无妨。

  林初淮听他此言当即顾不得有些疲累的身体站了起来。

  夏亦峥将这里的事交给了钟祁,牵了一匹马让林初淮坐上去,因为相距不远他也没有骑,就这么牵着。当然也没忘了问问军中是否有此地出生的士兵。

  这一问之下竟是真的有四五人。

  夏亦峥让他们同他一起,几人最初不明就里但在快到村口时这几个八尺大汉竟都是激动地热泪盈眶。

  从军几年,他们已经有许久不曾见过家中的爹娘和妻子儿女了。

  到那村庄时田地里有不少妇人正在忙着农事,村口也有孩子们正在嬉闹。

  跟在夏亦峥身后的一个汉子盯着一个孩子看了许久,最后似是确定了什么,快步上前将孩子紧紧抱在了怀里。

  那孩子忽然被人抱住,看了看觉得自己不认识这人后张口就是号啕大哭。

  那汉子着急忙慌地轻轻拍着孩子的背在哄,看起来有几分笨拙,“小牛,是爹呀,你仔细看看是爹回来了。”

  可那孩子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只知道挣扎。这个士兵离家时他的孩子不过才两三岁,意识还处在懵懂的阶段,如今三四年过去了,哪里还能认得出曾经最喜欢黏着的爹爹。

  许是听见了孩子的哭声,一个老妇人急急地赶来,大声呵斥道,“你是什么人,抱着我家孩子做什么。”

  但待看到了正脸后又忽然痛哭失声,“阿成。”

  “娘,不孝子回来看你们了。”那汉子放开孩子,猛地冲老妇人跪下磕头。

  老人家赶忙将儿子扶起来,仔细地看着,口中一边说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还一边拉住孙子告诉他这是他心心念念想要的爹爹。

  看着这一幕,林初淮的心中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觉得有些酸涩。



  作者有话要说:  到北境部分了,战争部分可能经不起推敲,毕竟全靠某棠想象,行了,我去看三十六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