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古代言情>北境望长安>第52章 

  关衡写给司南弦的求援信在半路上让他们的人拦下, 送到钟祁的手上,钟祁过目确认可以后才又去到了它原本该去的地方。

  那信上的内容恰恰是他们想要,甚至是不需要做任何的删减亦或是增添。

  “钟副将。”林初淮闻言坐直了身子。

  他们一直在等的机会终于来了。

  “末将在。”钟祁抱拳垂首应道。

  “你现在便去整军安排战术, 让人密切关注汉口城内的动向, 只要司南弦一走, 等上片刻便立即攻城。”

  他要的就是出其不备,攻其不意, 一鼓作气收复失地。

  “是, 末将领命。”建功立业的机会就在眼前, 钟祁如何能不热血沸腾。

  裕阳城内一切准备就绪, 而汉口司南弦也在认真部署。

  为防顾此失彼, 这次司南弦只预备亲自带五万兵马往救秦关,剩下的九万仍旧留守汉口。主将不在,城中一切事宜原本理应交由副将, 但李嵩冲动易怒实在是令人放心不下,司南弦便将孟凌苏留下来主持大局。

  “凌苏, 本王不在的这段时日你只要严防死守撑到本王归城之日便可,无论天煜如何挑衅羞辱都不可贸然开城门迎战。”

  虽然不知道裕阳城中究竟还有多少兵力, 但胜负往往只在一念之间,战场上最忌大意轻敌。

  司南弦说完还不忘瞥了李嵩一眼, 凌苏一向是个办事稳妥的,他刚刚的话与其说是在嘱咐这人倒不如说是在借机敲打李嵩。

  很显然, 一向怒意上头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李副将也很清楚王爷的意思,当即就有些羞愧地低下了头, 先前因为大意被擒的事他还记忆犹新,此次断然不会再上当。

  见这人已经自省,司南弦也就不再多言, 趁着夜色便带兵往秦关去了。

  他敢亲自带兵往秦关,一来是出于对孟凌苏的信任,这二来嘛,就是他料定林初淮是个稳中求胜的人,从之前的几次就可以看出,说得再难听些就是优柔寡断,拖拖拉拉迟迟不愿意攻城,若说是怕伤及无辜,那就更是妇人之仁。

  这样的人,只有极小的可能性会主动攻城。

  但很可惜他猜错了,或者说是长昀伪装地太好了。

  司南弦离城的消息即便是趁着夜色也隐瞒不了谁,出乎众人意料的是这一次林初淮没有再退缩也没有采取任何间接地策略而是很果断地给钟祁下令,命他带十五万将士攻城。

  他是很顾及将士和百姓的安危,但云霁有句话说服了他。

  他说:任何一场战役都无法避□□血和牺牲,为将者不会因为畏惧死亡而选择退缩,那么长昀,作为决策者的我们就无权替他们做任何决定。而在对待百姓之时,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将伤害降到最低,不放开手脚去做战争永远都难以结束。

  长昀还是太善良,才会难以适应冷血无情的战场。

  虽说林初淮不是个能在战场上一展宏图的野心家,但好在他是个能听得进劝告的人,他知道云霁一开始肯听他的话不攻城是出于对他的保护,不想伤害他天性里的善,但他自己也明白这种良善在战场上只会成为一种多余负累。

  所以他最终下定决心攻城,他不能辜负云霁的信任,他要替他干净利落地赢下一城。

  那边李嵩送完摄政王后就将自己一个人关进了屋中。

  孟凌苏问他去做什么,只听得他回答道,“抄抄书来静心,这样才不会那么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

  这话听得孟凌苏连连摇头,这人大字都不识几个还抄书?更何况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也不指望他这妹夫能克制住自己,只能寄希望于自己多费些心看好他便是。

  却不知他们这些担忧多少都显得有些多余,同样的招数用一次就够了,谁还会几次三番地去炒冷饭。

  钟祁在确定司南弦已经离去后便立刻下令攻城。

  汉口的城防不似秦关那般天险,真要不留余力地强攻也并非是一件难事,更何况司南弦带走了许多兵马,而今攻城的人数要远多于守城的人数,可以说是占足了优势。

  不同于前几次的小打小闹,动了真格的夏家军以一种绝对强悍的姿态诠释了什么叫做北境雄狮,这场战役几乎是压倒性的胜利。

  李嵩还在房中磨炼心性之时城门就已经告破,他被人径直押到了钟祁面前。

  “哟,李将军,真巧,这才过了几日呀,咱们就又见面了。啧,真是可惜了贵国摄政王慷慨解囊赠送的粮草。”钟祁面上满是惋惜但话语中却是满满的嘲讽。

  李嵩呸的一声险些啐钟祁一脸,也亏得是钟祁比较灵敏,躲得迅速。

  还真是贼心不死,要不是云霁说了不允许杀战俘,要不然就这样的绝对看不到第二日的阳光。

  “把人捆好带下去,交给林大人发落。”这次这人是要死还是要活他可就管不了了,要是个有气节的一头撞死了,说不定他还能敬这人是条汉子给予他厚葬。

  城中士兵一律降者不杀,虽说也不会将他们收编入伍,但好歹会留他们一条性命,待战事结束再做处理。

  李嵩都被抓了,那孟凌苏自然也不能幸免,不过这人就要识趣许多,既不徒劳挣扎也不肆意辱骂而是表现的很冷静,令钟祁都高看了他一眼。

  完全占领汉口后,林初淮也入了城,这孟凌苏自然也就交由他亲自来审问。

  这姓孟的可是司南弦的亲信,兴许可以挖出不少有用的消息。

  林初淮请这人坐下却没让人解开他身上的束缚,有了上次司南弦的前车之鉴,这次由不得他不谨慎。

  “孟公子,久仰大名了。”林初淮开口时的称谓给足了他尊重,并没有他孟凌苏当做阶下囚来对待,好似他们之间是平等的。

  “林大人客气了,您的名讳是孟某人久仰了才是。”孟凌苏也没有半点被俘的焦急。

  天煜突如其来的攻城确实是令他措手不及,但兵败被俘不过是技不如人,没什么好不服气的。

  孟凌苏也是北齐有名的文人,脾性自然也是很合林初淮胃口的。

  “明人不说暗话,我想问什么孟公子应当心中有数,只是不知您愿不愿意如实相告。”跟聪明人对话还是开门见山比较省时省力。

  孟凌苏闻言轻笑了一声而后答道,“林大人想问什么便问吧,孟某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识时务者为俊杰,他断不会如李嵩那般倔强。虽然这样显得很没有气节,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汉口已然失守,犯不着为此再白白搭上一条性命。

  这人愿意配合自然是最好的,也省的他让钟祁用些血腥的手段去逼问了。

  “不知孟公子可知北齐国君此次挑起战争究竟是为何?”

  “自然是为了攻城略地。”孟凌苏回答地很快,这几乎是标准答案。

  林初淮也意识到了自己这么问有些不妥便换了种问法,“那此次你们目标是哪几座城池,或者说几座城池才足以满足贵国君上的野心。”

  孟凌苏垂首沉思了片刻才道,“掠夺土地,自然是占领的越多越好,不过此次陛下看中的便是汉口,秦关和裕阳。”

  这话说的半真半假,此次北齐国君所求的并不是扩展国家的版图,而是单单想要取夏亦峥的性命替拓跋寒报仇雪恨。至于这三座城市其实只是附加的战利品,有更好但没有也无所谓。

  “所以阁下的意思是何日夺得这三座城池何日才会收兵吗?”

  “自然。”孟凌苏回答地很干脆。

  但事实上他们收兵的那一日并不是攻下三城的日子而是夏亦峥身殒的时候。只不过这次陛下挑错了人,让夜霖来领兵,这战事怕是得拖到地老天荒也结束不了。

  “你们的计划是什么?”林初淮试探性地询问并没有指望他能够回答。

  但孟凌苏却是开口自嘲道,“之前的计划在今日之后都会成为泡影,又何必再问。”

  汉口失守确实是打乱他们的节奏,之前设定好的计划都得推翻重新来过。

  林初淮敛眸轻笑,“倒是忘了,钟祁,带孟公子下去休息吧,好好招待。”

  放现在是不可能放了的,但也不至于让他去住地牢,寻个还算舒适的牢房已经是林初淮最大的善意了。

  钟祁依言将人“请”了下去,带回了裕阳城严加看管。

  汉口已然夺回,今夜可算是能睡一个安稳觉了。

  裕阳还是由夏北修坐镇,而汉口则交由钟祁和林初淮把守,城内的守兵尽皆换成了他们信任的人,粮草更是交由钟祁亲自看守,这也是为了避免章术那样的祸端。

  司南弦赶到秦关城下,命人高声呼喊让开城门之时,一支羽箭正擦着他的兜鍪而过,直插入沙土之中,尾羽轻颤。

  司南弦盯着那箭眯起了眼,再抬头时才发现城上站着挽弓射箭的那人哪里是关衡,分明是传闻中病得下不了床的夏亦峥。

  “摄政王,真是不巧,某刚刚攻下这座城池,怕是无人能替您开城门了。”夏亦峥放下举起的弓,轻轻靠在城墙上。

  城楼上插着的旗帜,上面的字也由关换成了夏,一切都在昭示着这座城池已经重新归属于天煜。

  两个时辰以前,夏亦峥下令攻城,尽管关衡不愿出城献降还在负隅顽抗,可大势已去,天煜大军几乎是不费什么气力就撞开了城门。

  “关衡呢?”司南弦几乎是瞬间就接受了这个事实。

  夏亦峥闻言并没有回答,脸上的表情也是一滞。

  作者有话要说:  下章老夏又可以和小林甜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