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古代言情>陛下,臣不配>第94章 盼以离京

  “言。”

  “近来, 宿安河水面高涨,岭安郡地处低处,已近水高破堤, 险情在即, 还望国中可先拨款救助。”

  今年开春后,天气就比往年来得阴沉些,干燥的灏京的小雨都接连淅沥了一个月,跟不必提雨水本就充润的江南地区。

  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宿安河流经的郡县靠着宿安河富裕了好些民众,但那都是雨势小的时候;大雨侵袭的境况下, 宿安河中下游一旦破堤, 带来的损失难以估量。

  之前容暮就因为南部水患而出京救灾,现在再次提到今年的水患, 心里的打算就是能再次出京。

  然而楚御衡却没有这样的打算,同意了容暮所提的赈灾和储备物资的建议,当只字未提派遣官员外任的话语。

  一直到下朝, 容暮都没找到机会再提。

  压了一口气回到府中,容暮丧下的气还没卸下, 就被人突然拍了拍肩:“怎的?今日上朝有难事?”

  “老将军!”容暮扭头 , 见是华峥来了,迅速压下了面上的难意, “也没什么大事, 老将军还请进来坐坐。”

  华峥也是刚巧过来,见不远处似乎是容暮的车马,便停在石狮子一旁候着,到时没想到下了马车的容暮精神涣散, 丝毫也没注意到他。

  穿过碎石小道来到丞相府的大厅,华峥连连点头赞叹。

  这还是华峥头一回来容暮的丞相府,沿路见到的亭台碎石,假山倾青竹,皆带有风骨韵味。

  “你府上修得不错。”

  容暮笑着回道:“多谢华老将军夸奖了。”

  喝着热茶,老将军看四下无人,视线轮转着就瞧见了容暮腰间轻摆的玉佩,有些眼熟,像是他之前送给容暮的玉佩料子,但也破败些,光泽也暗淡了许多。

  最主要的事,这玉佩他回京述职的那回在陛下的御书房里见到过,雕纹和这个像极了,说是对着同样图纸雕琢出来的都不为过。

  回京前还在帝王那儿的玉佩,现在在容暮的手上……

  放下茶盏,华峥试探着眼前人:“陛下现在……可还看重你?”

  这个看重,意味深长。

  容暮指节在白瓷杯盏上打着溜儿,一时之间看不出是瓷白还是手骨更白:“想来还是看重的,近来朝堂升升降降,我的官位还算稳固。”

  “我的意思……是陛下还欢喜你。”

  “……”容暮徒然捏紧了杯子,“老将军这从哪儿瞧出的欢喜?”

  就此,华峥指了指容暮腰间垂下的玉佩:“你这玉佩,之前不是在陛下手上么,现在陛下交给给你了?”

  见华峥提到这面命运多舛的玉佩,容暮指节灵活地将其从腰侧解下:“老将军不记得了?这是之前在北疆的时候,老将军赠我的玉佩,我雕成了这块玉佩赠给了陛下,但后来想想也写不合适,就同陛下那儿要了回来。”

  一同要回来的还有老将军送他的匕首,但容暮没提。

  老将军摩挲着玉佩,细细看来,这玉的料子的确是自己之前教导容暮手上的,他让容暮把玉佩日后交给自己喜欢的人,容暮交给了上头那位,也不知该说胆大,还是坚定。

  华峥之前管不到容暮的私事,现在也无理由去多管,将玉佩递到容暮桌前,老将军叹气:“你和陛下的事,你心里有数就好,我这次来,是有些东西要给你的。”

  容暮轻挑眉头,就见华峥从话里掏出了一个包裹严密的小包裹,还带出丝缕的香烛气味,让容暮有些熟悉。

  “清泉寺的安恩节,我去求了菩提的佛串,还有一本佛经。”

  他眼前的佛串是菩提子串起来的,一串要用八个菩提珠,在佛香缭绕的之中染上了香烛的浓郁之味。

  这就是让容暮觉得熟悉的地方了。

  容暮还在清泉寺的时候就年年帮忙串串子,也见多了香客耐不住性子,求不来清泉寺念珠和书册的样子。

  要赶在天微亮的时候上山,午前诵经一个时辰,中午用过寺庙里的素斋后,还要跪上一个时辰诵佛经。

  一串佛珠求下来要花多大的功夫,容暮一清二楚。

  于是现在看着这轻轻的一串手珠,容暮有些使不上气来。

  但最后容暮还是收下了。

  老将军太过热切,容暮拒绝的念头刚起就被压了下来。

  东西送到后,老将军也没多留下的理由,二人细碎浅谈了最近朝堂的事物,暗示了华峥华淮音日后大抵无碍,容暮就眼见着老将军松了一口气。

  老将军虽说不是华淮音的生父,但想来二人之前还是有些感情在的,而且华淮音被培养的头脑单纯简单也是件好事,能避开天子的忌惮,华淮音已经比旁的武将之子的境遇好了太多。

  而容暮收下老将军的东西,亲自将人送出了丞相府的大门,而老将军送来的东西,都被容暮亲自收了起来。

  匕首,玉佩,菩提手珠,佛经,还有往前的婴孩时期的小物件,容暮就像会藏东西的小宠,想要的都一一贴身藏好。

  -

  宫外夜色深沉之际,百姓早就熄了烛火上榻安眠,而宫里的楚御衡还点了烛火在光下披着奏折,忽有暗探报备而入。

  来人正是被楚御衡派出查探清泉寺的暗二。

  她年前就已经奉命查探了,到大半月前得了陛下的消息重点去查清泉寺,总算得了些有用的东西。

  单膝跪地,暗二极为恭敬:“启禀陛下,属下查到了陛下说得那人了,但后续涉及到灏京书院,属下心有余而力不足……”

  “灏京书院?快细细说来。”

  一盏茶的功夫,暗二就将自己所查到的东西交代了个干净。

  从她听了陛下的话摸到清泉寺内里人员名单记录,到她暗自调查询问十多年前从清泉寺下山的僧人,好在清泉寺里下山的人数不是太多,最后暗二终于在山腰一老妪那儿问到了可能之人……

  暗二汇报完毕,楚御衡宛若经历了尤为刺激的跌宕。

  去了灏京书院读书,再结合闻栗之前说得当初救他的人和闻栗长得很像,这人选简直简单粗暴的显现在楚御衡脑海中。

  不考虑在清泉寺长大的话,那个人可不就是容暮?!

  楚御衡接下来的问题,暗二大多都回不出,不是她调查得不仔细,只是当初的事过去得太过久远了,能顺着线索查到灏京书院,已经是暗二的极限。

  而灏京书院里头不太好查,似乎有人故意斩断了要查之人身上的所有线索,暗二久久捋不出线头来,所以当下只能带着自己能查到的东西回禀天子。

  暗二送来的消息让楚御衡近乎夜不能寐。

  心里期待着那人不是容暮,但又想那人是容暮;若真是阿暮年少的时候救下了他,那他和阿暮的恩缘就可以追溯到更古旧的时候了。

  睡前想着这事,以至于粗粗入了梦后,楚御衡还在梦里重温了少时的情形,只是这一次救他那人的脸有了具象化的体现,是容暮。

  大梦初醒时楚御衡嘴上还软着笑,但等楚御衡彻底清醒后,一阵后怕袭骨而来。

  救他的人最好不要是阿暮为好。

  他就误以为闻栗是救他的人才对闻栗多有纵容,在那段日子里,还不知摘阿暮造成了多严重的伤害,若是现在救他的事当真是阿暮,那他真是有眼无珠,错把鱼目当明珠。

  带着一口恶气,楚御衡上朝时候的面色都会很不好看,就差把烦闷躁郁写在脸上。

  瑟瑟发抖的朝臣们更加觉得难熬,今儿的难题还是江南的水患,昨日容暮才上书过,灏京的救助还没出发,江南郡县的险情又再次呼啸而来。

  破堤的河岸,宿安河的水漫了有个郡县快整个县城,好在老百姓已经体现转移走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此等消息一出,朝堂寂静安分。

  高位的楚御衡面色依旧平静,灏京外头的消息传来会有所延怠,现在传来的消息说的是水淹郡县,那么郡县那处或许水都已经弥留了多日。

  楚御衡为君多年,不怕敌军反复在边疆骚扰,遇上敌袭就用强大的兵力打回去,但是若遇到天灾,就会棘手的多。

  救灾难救,闹得最凶的那次还是刚上任不久的容暮前去水患之处任职的。

  平心而论,上回的难民就极难疏散,谁都不愿意离开自小生长的土壤,闹的人多,好在容暮及时压了下去,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暴动。

  这回又重新起了水患,朝中还是需要派人去处理的。

  但文官里头能用的大多年纪大,舟车劳顿起来恐怕会熬坏了身子,年轻的官位不高,派去灾区难以服众,所以容暮自己想的最好的法子——

  就是这次还是他亲自去。

  当容暮提出自己的法子时,却被楚御衡简言压了下去:“丞相说得这事,朕回去再考虑考虑。”

  楚御衡这话一出口,容暮就清楚了楚御衡是不想自己去的。

  散了朝以后,容暮自己主动地就留了下来。

  去了御书房,看着案几前冷面的楚御衡,容暮轻轻叹了一口气:“陛下不同意微臣去?”

  楚御衡不说话,只一个劲儿的低头披着折子,但是狼毫笔上的墨滴都滴落了下来,也不见龙椅上的男人批阅一个字。

  容暮低首,言语里带着劝:“陛下不同意微臣去的话,朝中还有何人适合去?官位到了的年纪也大了,年纪小的去了南边也难以服众,跟何况微臣几年前就去过一回,和那头的官员也容易接洽;综上所述,微臣就是朝中最合适的人选了。”

  容暮一番话砸下来,楚御衡只在这随后疯狂的静默下回以一句话:“阿暮你是不是盼着能离开灏京许久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