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古代言情>长安醉,乱世皇妃>第一百一十二章 是真名士自风流

  这话一出,顿时三个人的脸色都黑了。

  第一个黑的是郗超,方才萱城第一眼与他对视之时,他的脸便红了一下。

  第二个黑的是苻坚,他没想到桓温对自己弟弟的第一句话竟是如此轻薄之语。

  第三个黑的才是萱城,他倒不甚在意,只是在众人面前说自己好看却是有点令人难堪。

  谢安一看气氛尴尬,连忙缓解,“走,走,边走边聊,边走边聊。”

  几人这才相视一眼,朗声大笑。

  “是我口误,口误,公孙老弟别介意。”

  “不介意。”萱城冷冷道,他的心里可窝了一包气,第一次就被桓温调戏了。

  沿着花园的小径散步,苻坚问桓温,“丞相如今可还想北上?”

  桓温与谢安面面相觑,“文子兄不简单啊,开口就想知道我的想法。安石,你说说,我如今的想法是什么?”

  谢安避之不及,“元子兄,你知道我跟你政见不同。”

  郗超搭话,“殊途同归。政见不同,可总是为了朝廷,安石何必谦虚。”

  “是嘛,安石,我这班子还不得你来接,谁不知道,你谢家如今是才人辈出啊,别的不说,你那几个侄儿,个个都是当世英豪,后辈尚且如此,你这前辈可不能退缩啊。”

  苻坚一句简单的疑问被他们桓谢二人搞成家门之争,也是少见。

  苻坚咳咳一声,桓温立马笑道,“文子兄,你嘛,就守着你的武昌,安然无忧的过吧,这朝廷的事,还得圣上说了算。北伐嘛,也是圣上金口玉言,我说了可不算。”他摆摆手,轻轻摇摇头,“老了,不比当年了。”

  “丞相当年三次北伐,可真给圣上长脸,世人都说司马家苟且偷安,若不是桓家撑着,那北方的强敌早就吞并建康了。”

  “哈哈,文子兄这般想?”

  苻坚定定道,“丞相之功前无古人,圣上该听你的,不应该撤回北伐之师。”

  “文子兄以为是圣上撤回了北伐之师?”

  “难道不是?”

  桓温沉吟了一会儿,像是想什么似的,道,“是我下令撤回来的,北伐不成,时机已过,再想北上怕是难喽。”

  苻坚疑道,“丞相何以认为,时机已过?如今北方未统一,丞相率师北伐正是好时机。”

  “北方看似混乱,实则统一。”桓温微微叹气。

  萱城插话道,“北方四国林立,何来统一。”

  谢安目光望向前方,“苻氏一统北国是迟早之事,哪还有什么四国?燕国早已灭亡,仇池,凉国,代国如蚂蚁之渺小,北方进入了一统时期,北伐谈何容易,丞相思虑极深,我等自愧不如。”

  萱城想想,谢安和桓温虽然在朝堂上政见有所争议,但都是为了司马氏,大的方针总是一致的,苻坚想从桓温这里问出点什么,看来是枉然。

  “我倒不这么认为。”萱城有意无意的摇摇头,“丞相和安石兄替朝廷着想,朝廷却不这么为你们着想,北伐不成便撤,等到那苻氏大军南下的时候,你们还能撤到那里去?姑孰还是武昌?朝廷现在的实力可不比的当年王敦的实力。但其实,苻氏的实力并没有达到强盛,丞相大可放心北上,燕国虽灭,可慕容一族却未灭,何况,拓跋、仇池、张天锡三国制衡苻氏,丞相大可不比忧心。”

  “哦,公孙老弟这话倒有些道理。”却是一旁的郗超出声了。

  桓温瞥了他一眼,郗超微微低头。

  谢安笑道,“在理,在理,离兄弟这话在理。”

  “安石当真这般认为?”桓温皱眉疑道。

  苻坚左瞧右看这两位,双手抱臂而立,似乎在等待。

  “哈哈,还不是元子兄一句话的事,何必来套我的话。”片刻,谢安用一片笑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