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古代言情>长安醉,乱世皇妃>第二百一十八章 文昌帝君

  这一场竹山之战整整延续了一天,从清晨登山到夕阳西下收拾残局,众人在山上鏖战,到了下山之际皆疲惫不堪。

  张育战死,杨光自杀,流民两万皆被斩杀,不余一个生灵。

  萱城说了会嘉赏那些带他们上山来的当地百姓,他做到了,他对着绵竹的百姓宣告了自己的身份,他是大秦王弟,是此次平叛的主帅。

  夜幕笼罩而上,火光照亮了竹山谷地,大秦的勇士皆在此庆贺,萱城转身,他对着竹山弯腰拜谒。

  “此山改名文昌山,建文昌祠供奉蜀人张育,与蜀地太上老君并立,天师道、文昌道自此合二为一,共同信奉太上老君和文昌帝君。”

  “阳平公,这万万不可。”邓羌和姚苌等人相劝。

  “蜀人张育叛我大秦,扰民祸蜀,时日已久,我们苦战数月才得以斩杀,阳平公怎可立祠供奉反贼,有违天道。”

  “天道?何为天道?如今天道便是皇兄,我自会书信一封上奏皇兄,诸位不必惊慌,此事与诸位无关,皆我一人所为。”

  众人大惊,疑惑不解。

  萱城借苻融之身存活,苻氏乃氐族,乃是少数民族。

  可萱城的灵魂是汉人,他是土生土长的汉族。

  他在张育身前说了,要供奉他,尊他为神。

  无论是萱城还是苻融,都是君子,君子一言九鼎的。

  于是,萱城当真在蜀地给长安去了书信,信中第一要事他便说了要请封张育为神之事,第二件事,他已经把掌管蜀地的人选拟好了,相信苻坚会有明断。

  大军从竹山撤退,连成衣要回绵阳,萱城挽留了他,“连太守,我还有要事与你相商,跟我回成都吧。”

  连成衣洒脱一笑,“我知道您要做什么,不必了。”

  “你怎知我会把蜀地交给你?”

  “难道不是?”

  萱城嘴角扬起一丝弧度,“不是。”

  连成衣脸上笑容收住,“难不成你要、、不行,我不去。”

  萱城强拽住他的手腕,“由不得你,苏芳,过来,给我拽死你家太守大人,拖到成都去。”

  连苏芳听话,两只小手死死的攥住连成衣的手腕,怎么都不放手,就这样一路上连拖带拽进入了成都。

  半个月后,苻坚的书信从长安而至,萱城拆信一目一目的细细浏览,苻坚给他的回信太慢了,他知道,苻坚一定在思考。

  所幸,萱城上奏的几件事都被一一准了下来。

  为张育设立纪祠之事由新任益州刺史杨安一手操办。

  萱城上奏的第二件事便是正式设立益州刺史,使益州刺史成为实际控制益州的治所,治所设在成都,与蜀郡太守府不过一河之隔,蜀郡等大小郡县依旧归益州管辖,撤销原蜀郡太守王统之职,降为绵阳太守,原绵阳太守连成衣升为蜀郡太守,直属中央管辖,权高于绵阳、梓潼、剑门关等太守。

  封右大将军杨安为使持节,都督益州梁州诸军事,任梁州刺史、益州牧,梁州归入益州管辖,原梁州刺史调任中央。

  连成衣不仅成了蜀郡太守,还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益州刺史,因为杨安都督益州梁州两州军事,同时担任梁州刺史和益州牧,他的真正治所在梁州,而益州便成了他这位蜀郡太守的真正管辖地。

  连成衣气哄哄的来质问萱城,“阳平公,你太不守信用了,你说过的,并不是把益州交给我。”

  萱城无奈的摊手,“没办法,说这话的时候我已经给皇兄上书了,谁成想皇兄就同意了,也没反驳一下,抱歉啊。”

  可萱城的语气却没半分的诚恳,倒像个无赖一样。

  “其实,原本我想带你回长安的。”过了半响,萱城说。

  “苏芳说了,他想去长安,我想等张育的事结束之后,就把你调往长安,可最后我没那么做。”

  连成衣揣测的是对的,他原本就是要去长安的。

  他盯着萱城的眼睛看,看得久了,他似乎读懂了这位大秦王弟、年轻的丞相所作出的一切决定。

  “你是对的,你是蜀人,你比我更了解这里,我不能带走你,所以,你只能留在这里,即使我多么的想身边有你这么一个人。”

  连成衣噗通一声跪在萱城面前,“阳平公。”

  萱城搭上他的手腕,搀起他,“起来说话。”

  “阳平公,我曾误解你了。”

  “无事,我本就不懂政事,当年跟着王丞相学习为政之道,这才在王丞相之后承蒙皇兄不弃担任大秦丞相一职,萧规曹随,勉强维持大秦国家运转。我对各州各郡人文风俗不清,这才导致蜀地流寇作乱,幸得你们相助,连太守,大秦有你们,何其有幸。”

  “阳平公切莫这般贬低自己,此次平蜀皆为阳平公指挥得当,是连某年少轻狂不懂世事,亵渎了阳平公的英名。”

  连苏芳正巧进屋撞见这二人埋在一起诉情,赶紧捂了眼睛要逃跑。

  “回来。”

  连苏芳尴尬的向他们挪了几步,又不好意思抬起眼睛,一直垂着头望向地面。

  萱城温柔的对他道,“苏芳,抱歉了,不能带你回长安。”

  连苏芳乍一抬头,有些失望的眼神,“阳平公答应过我的。”

  “来,你听我说,你好好跟着你家太守大人,说不定哪一日我还会来蜀,那时候,我一定带你去长安,好吗?”

  “您要走了吗?”连苏芳可怜巴巴的小眼神望着他。

  “是。”

  “回去见您的兄长吗?”

  “是。”

  萱城曾在连苏芳面前提过苻坚的,连苏芳当时格外兴奋,也是呢,平民百姓谁不想见到一国之君。

  “好,那我便听您的话,在蜀地伺候着太守大人,等您再次归来。”

  ——————

  杨安担任梁州刺史益州牧实则出乎萱城所料,他只是在上书中提及了杨安的出身和功劳,杨安熟悉蜀地,该把益州交给他管,可萱城想不到的是苻坚此次一同处理了梁州之事,他把梁州益州合二为一,梁州自降一级归入益州,这的确是出乎萱城所想。

  他在信中把张育的前因后果都讲清了,他说了蜀地文昌道和梁州天师道之事。

  宗教之事本不属于政治,言论文化自由,民间百姓信奉什么都是自由。

  可萱城提议为张育建祠和封神一事触及到了苻坚的神经。

  他原来可以撕碎萱城那封荒唐的上书的,可最后他都答应了下来。

  萱城一个人闷在太守府中,姚苌他们过来看他都被屏退了,他一个人看着府外的那些柳树发呆,柳树褪去了翠绿,枝条渐渐泛上青黄,原来已经到了七月下旬了。

  原来这场蜀地之事真的延续了三个多月。

  三个月啊。

  萱城慢慢起身,他径自一人踱步来到府外,他闭上眼感受这片宁静的味道。

  盛世清风,真美。

  他一人散步,不知去往何处,漫无目的的走着,不知过了多久,耳边忽然响起了阵阵湍流声,抬眼远望,原来已来到川江河边。

  晋朝的势力退出益州之后,益州全境悉数归秦,这条河再也阻隔不了人们的思乡怀根情了。

  河里划起了扁舟,乌篷小船飘来飘去,一会儿便渡过了河流,载着北岸的人们入了南边,南边侯船的人也随即踏上了小船,一叶一叶扁舟,萱城不觉然间竟然来到了停靠乌篷船的岸边。

  “公子,坐船吗?”船夫扬声问道。

  萱城楞了一下,回应,“好,去瞧瞧。”

  他一脚踩上了船板,弯腰进了小棚,他依偎在船尾静静的听着水滑过的声音,好安静,好动听。

  “公子,走好。”

  船夫的声音在身后响起,萱城踏上了南岸,他要去曾经的晋朝益州刺史府转转,这里就是所谓的**正统,一江之隔,正统在南,**在北,他亲口这样说过的。

  当一个汉人的脚步踏上这片汉室之土时,谁都不会过分的激动。

  然而他的身体却非汉人,所以他伫立在益州刺史府门前,久久不动,他发呆了,一直望着这座南国风情的府邸发呆,过往的行人停下来用一种同情的眼光看他。

  “公子,想必你的家人也是南方人吧,这下好了,你们可以团聚了。”

  萱城不知作何回应。

  何为南方人氏?过了这条横贯在两个政权之间的川江吗?

  萱城不回应,那些行人叹息着摇摇头走远了。

  不知过了多久,身体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胳膊被牵住,萱城乍一惊醒,却对上姚苌那张笑嘻嘻的面孔,他一下脸色暗了下来。

  “怎么是你?”

  “阳平公,我说过的,要请你吃火锅。”

  萱城转身,背对他而立,“我已经不信你了。”

  “那,这位,你该信任吧?”

  继而,连成衣的脸出现在萱城的视线中,一双无辜被逼无奈的眼神,似乎在说不关我事,可姚苌又拉又扯,他怎么都甩不开身边的无赖。

  “怎么,我不接受你的邀请,你要搬出连太守来当说客了吗?”

  姚苌诡异一笑,并不说话了,这时候,连成衣庄重的略一弯腰,恭恭敬敬的发出了邀请,“阳平公,我请你吃火锅。”

  ——————以尽地主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