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 像杨锦和这样博学多才之人,能够毫无芥蒂, 毫不藏私为他人答疑解惑的行为,便已经足以赢得其他人的敬重。

  “说起来,杨兄你是出身宁州吧,如此学富五车才学过人,怎么会籍籍无名呢?我竟然从未听说过杨兄的声名。”一人开口问道。

  “家父经营马场,一心要让我继承家产, 但我对生意并无兴趣,倒是对看书写字十分喜爱。后来,是我的启蒙老师对我颇为欣赏, 才将我推荐到了大家名下。只是老师淡泊名利, 喜好游山玩水而不是与他人交际,我便也跟随老师云游四方,拜访老师的好友。”

  随后,杨锦和随意说出了的几个名字,让在场的人都瞪大了眼。

  他所打交道的, 都是易国画圣、曾经位极人臣、出将入相的隐居学士、赫赫有名的诗人、亦或雕刻大师。

  在这么多的大家的耳濡目染之下,也难怪杨锦和的见识与才华远超常人。即使在达官子弟云集的京城, 也不是人人都有如此强大的人脉。

  “敢问, 杨兄师承何处?”在场之人不少露出了惊叹的眼神,有人小心得问道。

  “在下不才,师承泰越居士。”此话一出, 震惊四座。

  原来, 这少年的老师居然是前朝的寒门大才子归晟, 在二十二岁便高中状元, 官至户部尚书, 只是后来牵涉到了废后案,才遭贬谪,自请辞官。

  “不愧是名师出高徒。”在场的众人纷纷称赞,心中却也是一片唏嘘。

  有如此上天都眷顾青睐、品性高洁正直之人,甚至年龄不过十六便一鼓作气考到了会试,此等的天才,一人便足以遮去其他所有人的光芒。

  暂时结束了议论之后,众人又开始寒暄闲聊起来。虽然参加会试的学子年龄从十几岁的少年到六十岁老翁都有之,但居住在这书院中的,大都是一些年轻气壮的青年,正处于血气方刚的年纪。

  杨锦和对于其他人憧憬讨论的千金小姐并没什么兴趣,他此次来京城为的不过是证明自己的实力,考取功名,对这种桃色幻想颇为不屑。

  “据说,易馨公主虽然不过豆蔻年华,但是有幸目睹过她芳容的人无不为之倾倒。”

  “之前定国侯府举办的赏花宴,据说公主殿下也出席了吧,她的美貌确实是倾城倾国啊。”

  杨锦和皱皱眉:“与其在这里对美人评头论足,还不如多关注一下今年的考官人选,对会试更为有益。”

  倾城倾国的公主吗?在他的心中,也比不上那日惊鸿一瞥的少女。

  在这种略显暧昧的话题之中,不知为何,他心中第一个浮现的,是那日在山中解救下的易姑娘。

  好像只是想起了她的一瞥一笑,自己也变得有些心中纷乱了起来。

  理智告诫自己并不应该过分沉溺于此,但是在闲暇之时,却总是不由自主得期盼着,是否能够再见她一面。

  听了杨锦和的发言,有人大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杨兄,你真是不解风情啊,难道说,你还没有喜欢的姑娘?”

  杨锦和抬起头正欲要反驳一番,却见到远处,圆拱门后的竹林之中,隐隐约约的一抹倩影,他自认为自己目力过人,绝不可认错,那朝思暮想的身影就在前方,当下便按捺不住。

  “今日便到此为止,若有不解之事,尽可来我居住的天禅寺一叙,杨某先行一步。”

  留下这句话后,杨锦和便匆匆忙忙的离开了这处院落。

  洛星降在见过季月大学士后,正准备离开时,却看到了在院落中张贴的一篇论说。

  她不由得停下了脚步,目光被这篇文章吸引。

  “此文素有先贤之风,就算是作为参加会试的文章,这水准也绰绰有余。这应该是书院老师所作的范文事例吧。”

  众所周知,科举的文章大多并不必具备实用性,最看重的除了文笔才华,便是对国策的拥护与态度。

  这篇文章不但立意极高,甚至在接下来的叙论部分结构也十分严谨,引经据典,逻辑清晰井井有条,让人看毕心情舒畅。

  “易姑娘,好久不见,真巧在这里遇到你。”这时,一个声音忽然从身后传来,洛星降转头看去,来者居然是杨锦和。

  杨锦和看向了洛星降,表面上看似镇定自若,可是只有自己知道,他紧张的手心都冒出了汗。

  他本来只是一时冲动,便追随洛星降的脚步而去,等真正见到了自己怀有好感的少女,却一时不知道怎么开口。

  这时想到了刚才洛星降的所言,杨锦和的心中感到了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欢喜;

  “不过,这不是书院先生的文章,其实是我所作。……谢谢你的称赞。”

  看到杨锦和脸上浮现的欢喜和笑容,洛星降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你是说……这是你所作?”

  “是的,这正是我所写的。”少女不经意的一句称赞,居然比起名家对他的赏识更令他感到激动。

  “偶尔我也会受好友邀请前来书院交流,偶然间即兴写的文章,刚好入了院长的眼,这才有幸被张贴在此处。”杨锦和的话语中不由得带了一丝骄傲。

  毕竟他也只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在向喜欢之人彰显自己的时候,就和毛头小子一般急切而笨拙。

  “易姑娘,你今日是为何前来梧桐书院?不知我是否打扰了你的事。”杨锦和随后又小心翼翼得问道。

  “没想到杨公子年纪轻轻,便能写出如此精妙老辣的文章,小女实在是佩服。”洛星降的这句称赞真心诚意。

  像少女这般清丽脱俗,又大方温柔的富家千金,来这里假如是来寻人的话,莫非是为了见自己的意中人……

  只是想到这个可能性杨锦和便感觉心如刀割,害怕从少女的口中听到自己不愿面对的事。

  然而洛星降只是淡淡一笑,将自己手中的古书交给了身后的采瑶:“我只是来找教习先生请教读书心得罢了。我不是家中独女,没有从政的资格,但是我家也给我请了开蒙的先生。虽说我的水平自是远远不如杨公子,不过文章的好坏还是能辨别一二。”

  梧桐书院也是有女夫子的,平日也会去被世家请去教导家中的小姐。

  一想到这,杨锦和的心里不由得松了口气,总之,这里没有她的意中人的便好。

  洛星降没有想到,只是一场偶遇,但杨锦和居然也顺路跟了上来,说要帮助她修改一下她的读书心得。

  而正巧,洛星降也心存了考验杨锦和水平的心思,于是便欣然答应,二人在一处茶楼的顶楼包厢中落座。

  “首先,易姑娘的这篇文章从开题便有问题,引据的典例太过牵强,用词过于堆砌辞藻,注重形式表达空洞。”

  “此外论述过于含糊,无法突显主旨,没有打动人心的亮点。以这篇文章的水平,若想在科举中取得成就,大概还需要再练习二十年吧。”

  出乎洛星降的意料,杨锦和在看完了她写的其中一篇,毫不留情的将她的文章之中不妥之处一一指出,完全没有任何讨好吹捧,直接将她的文章贬的几乎一无是处。

  然后又给她提供了,关于如何把文章写的更加华美的三种思路。

  “杨公子,我读书只是为了消遣时间,自然是比不上你这样的才子。”洛星降不得不承认,若是按照杨锦和给出的方法,确实能让文章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抱歉,易姑娘,我好像有过太过较真了。”杨锦和这才从滔滔不绝中反应了过来,有些不好意思得说道。

  “无妨,我也确实从杨公子的指点中受益匪浅。”洛星降连忙打住杨锦和的教导。

  比起写,她更喜欢评判别人的文章,所以轮到自己的时候,总是对一些文体十分头疼,习惯性的按照一些规制生搬硬套,然后再根据老师的建议修改。

  她自知自己的水准有限,毕竟也不准备去参加科举,写出来的东西只要能看的过去就行。

  于是洛星降准备转移话题,关心得问:“不过,帮忙这种无关紧要的小事会不会太过耽误杨公子的时间了?”

  “不必多虑,今日我本来就是来梧桐书院的交流的,与他人的辩论交流,也算是帮我打开思路。”

  杨锦和答道。

  不过比起和别人交流,应该说是教导别人吧。根据刚才的事,洛星降作出此番猜测。

  “况且,读书也不重在这一日两日。若是平时没有积累,就算在最后的时日用功也只是自欺欺人。”杨锦和一本正经得说道。

  “不过,既然答应了要指点易姑娘,当然要有始有终,就要教到易姑娘完全学会为止,我们继续刚才关于修改辞藻的讨论吧。”杨锦和的注意又回到了洛星降的文章上。

  “……”万万没有想到,杨锦和居然如此的一根筋,就算是自己的老师季月大学士,对她一向宽松,也没有这样严苛。

  洛星降笑容一僵,感到生无可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