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穿越重生>攻略狐少年>第14章 古城密巷(二)

  几个人放下马匹,天上已经铺满金黄璀璨的晚霞,巫启寒爬上二层小木楼的屋脊,淡蓝色的衫裙边都染上了余辉。

  先前林半见就知道巫启寒的惯用法宝是蛊虫,书中描述,她的蛊虫不同于其他善蛊之人那样令人厌恶,反而招人喜爱,有状似蝴蝶的,有像青蓝色绸带的,还有的就像水珠、宝石那样晶莹惹人爱。

  迎着晚霞的色彩,面容如雕如琢的美人伸出一只手,那手松松握成拳,缓缓张开,里面是一颗颗晶莹的透明圆球。她轻轻朝圆球吹起,它们就“啵”地爆裂,露出从中舒展开雪白翅膀的蛊虫,轻轻扇动一下,就翩翩起飞。

  一滴、两滴、三滴,数十颗水滴孵化出这样的蛊虫,如同一大片蝴蝶飞舞,从她的掌心,向城中各地四散而去。

  蛊虫散完了,巫启寒一个向下的空翻落到二层,灵活轻盈地扒着栏杆跳下来,绫纱的长裙在空中绽放,最后落地,无视下面看呆的林半见和巫启星,走过来说:“我刚才放出去了侦察用的蛊虫,但是并不保证这样就能收获到全部有用的信息,之后的还需要你们来找。”

  “嗯嗯嗯。”林半见和巫启星狗腿地连连点头。

  令狐羽在他们放马的时候就出去了,他不是巫家的人,自然也不归巫家人来管。

  巫启寒向两人分别发了一条手环,那手环由符纸和相思树的灵犀丝做成,是巫家特制的通讯工具,不过质量不好,一条手环只能用一次,烧了就没了。

  “临走时家主已经再三叮嘱咱们要小心行事,斩妖除魔有多危险我就不再多说,现在我去买马儿吃的饲料,你们去街上打听有关孩童失踪的情况,有危险即时用手环联系,我们晚上在和记酒楼二楼东侧见。”

  巫家的孩子从来不娇生惯养,对林半见已经是格外疼爱了,但在一些小细节上还是能看出他们不比寻常人家那样谨慎,还是会放任她做一些冒险的事情。

  想必这也是因为常年在刀尖上走,对这些细枝末节感到麻木了吧。

  林半见在手腕上系好手环,从那扇窄门挤出来,脑中回忆着小说里的相关信息。她记得这起事件好像是由一群膈应人的虫子引发的,是虫子吃小孩的恐怖事件,再具体的事情就记不清了,当时光顾着看感情线了,谁管怎么捉妖的。

  “诶诶,闪开点,别挡道。”巫启星也从小破木门里出来了,看林半见站在门口发呆,咧嘴嘲笑道:“你该不会连怎么侦查都没头绪吧?我爹是怎么教你的?全忘了?”

  说完“咔哒”一声,巫启星显摆似的在她面前打开一个简易的小罗盘,上面精致的六根指针安静地支棱着,闪着寒芒。

  “你的罗盘呢?”巫启星问。

  林半见把罗盘放在院子里了,因为她知道应该从哪里入手……大概。但是也不能虚他,挺了挺胸说:“都多大了,还用罗盘侦查?大街上这么多人,随便找一个问问都比用罗盘查得清楚。”

  “是你忘带了吧?我看见了,你在路上装包袱里了,没拿出来。”巫启星笑道,露出那一颗半的门牙,临走还故意撞了她一下,“起开起开,别耽误大人办正经事。”

  林半见想挥拳打他,他已经消失在人流当中。

  “二百五。”林半见踢飞一粒小石子。

  浅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最早的建立时间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那时候这里还是个小村落,由几个躲避饥荒的人草草搭建,之后因为这里地势偏僻,水土却还不错,就逐渐壮大,在此期间只发生过几次战乱,经历三次重建,才有现在的风貌。

  随便走过一条街道,都能和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建筑不期而遇,这里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装饰和设计,经年累月,竟然揉杂出奇异的和谐来。

  林半见走过一个装饰典雅的小院,再一拐弯,路过的就是装饰华丽的石楼,再往前走几步,便能见到开出篱笆墙的一大片蔷薇,碧绿之间,一朵一朵鲜红,似少年热血不羁的眼神。

  离近了看,其中一片花瓣上有只白蝴蝶。不对,应该是巫启寒的蛊虫,正趴在花瓣上休息,发现林半见的目光后,又振翅飞起来,翻过土墙走了。

  林半件在原地站住,怎么想都觉得那蛊虫在偷懒。

  不过这里的人好多啊,不论哪里都很多,就连不起眼的小巷子也能做到摩肩接踵。

  就离谱。

  真就是无论穿越到哪里,都能感受到祖国特有的风格呗。

  “离我远点!疯婆子。”不远处响起路人的叫骂。

  旁边立马有人看不过去,“你做什么推老人家呀?她要钱你给她些不就好了?”

  “要钱?”那人又生气又有些委屈地说:“这老婆子是除妖师,问我要的,是血!你给吗?你会给?谁知道她拿来做什么!”

  其他人听到这话,原本的义愤填膺也顿时烟消云散,全都绕开那老婆子走。

  林半见看见一个穿着粗布白衣的老人站在街边,从宽大粗糙的衣袖里伸出来一双枯木般的手,一只手里捏着样东西,佝偻着背,凌乱的白发被一支钝匕首束着,脸上纹路纵横,凹陷的眼窝里,却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其他人知道她的身份后全都唯恐避之不及,她也像巫家姐弟那样对普通百姓的抵触习以为常,一脸遇上行人为他们让路的样子。

  林半见暂时忘记了自己要调查的事,走过去,声音轻得像风铃,“老婆婆,有什么我能帮你的吗?”

  “哦?是巫家的小丫头。”老婆婆看见她,露出慈祥的笑容,也露出嘴里仅剩的三颗大黄牙。

  “你认得我?”林半见有些惊讶。

  老婆婆笑着虚点一下自己的眉心,“巫家的辟邪朱砂,天下捉妖人有哪个不认得?”

  “哦。”林半见伸手摸摸眉心,原来这东西这么有名。

  “小姑娘,你一个人来这里捉妖吗?”老婆婆问,眼睛里闪着睿智而善意的光,“这里的妖,光凭你可是对付不了哇。”

  林半见回答:“我是和师兄师姐一起来的。”

  “是你们的大师兄巫景吗?”老婆婆问。

  林半见从没听过这个名字,愣了一下。

  老婆婆见状自嘲地笑了两声,道:“瞧我都老糊涂了,巫景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巫家是谁当家?”

  “巫戬。”

  听到这个名字,老婆婆垂下眼睛,抿起嘴像咀嚼东西般蠕动起嘴巴,过了一会儿才笃定地咕哝道:“巫家的长子。”

  林半见对上一辈的事情几乎一无所知,只知道自己父母和巫家长辈的关系,所以老婆婆说的这些她也插不上话。

  老婆婆想了想,嘿嘿笑起来,“小姑娘,你愿意帮我的忙?”

  “嗯。”林半见点头。

  老婆婆把自己手里的东西亮给她看,是一个类似于小船的东西,还没巴掌宽,船身细长,远了看还以为是一支梭子。

  “如你所见,我是个做兵器物件的捉妖人,只是年纪大了,年轻时候除魔卫道,快意恩仇,惹了一身的伤,最后家族也被几只大妖消灭了个干净,过上了流浪的日子,靠这些小物件自保。你要是愿意施舍我一些血,叫醒我这只旧鳌梭,我感激不尽。”

  林半见平生最见不得这样的老人受苦,撩开袖子,露出纤细白嫩的手腕,“你要多少?太多了不行,一小点还是可以给你的。”

  老婆婆惊讶地抬起眼睛打量她的脸,又眯起眼睛大笑起来,“真是个善良的姑娘,咱们除妖人里还有你这样的新人,看来以后这世间还会太平很久。”

  接着手起刀落划破她的手腕,鲜血如注。

  林半见:……

  您倒是也没客气。

  血滴落在小巧的鳌梭上,那精致的玩意儿竟然“咔哒哒”舒展开蝉翼般的翅膀,没多久就不需要老婆婆托着,自己震颤着翅膀在原地飞。

  老婆婆见差不多了,就给林半见的伤口处抹上一块烂泥似的药膏,味道很冲,她甚至感觉自己变成了一堵墙,这才需要用石灰砌上。

  那烂泥在她手上很快凝固,老婆婆用有力厚实的大拇指一按就碎成了粉末,一吹一拍,再看,手腕光洁如初。

  林半见眼前一亮,对着自己的手腕左看右看,她在巫家都没见过这么厉害的药膏,“老婆婆,这是什么药膏?好厉害!”

  “雕虫小技罢了。”老婆婆蠕动着嘴唇,像是在喃喃自语般回答她,一边把那活过来的鳌梭揣进布袋似的衣裳里,随即仰起头对她笑着说:“谢谢你啦,小姑娘,你的法宝是什么?方便给我看看吗?”

  林半见把自己的白玉令拿出一块给她。

  “哦?”老婆婆扬起已经掉光的眉毛,珍重地接过她手里的白玉令,来回看了看,又皱起眉,担忧地看她一眼,“小姑娘,你用这个除这里的妖,恐怕凶多吉少哇。”

  林半见有些哭笑不得,她也知道自己很菜,可是不用每个人都来提醒她吧。

  在努力了在努力了。

  老婆婆看出她的窘迫,调皮地笑了两声,从衣裳里拿出一个深棕色布袋,把上面的尘土拍掉,“如果你也是做兵器的除妖人我还能指点指点你,可惜你用的是白玉令,这大概是除妖人里最神秘的法宝了,看这做工……你娘应该早就不在人世了吧?”

  林半见:?

  “老婆婆,话怎么能这么说呢。小姑娘也是会生气的哦。”礼貌性假笑。

  老婆婆摆着手连忙解释:“小姑娘,你可别误会,是因为这令牌做工太差,一般用白玉令的除妖人都是世代相传,不会有做工这么差的……”

  “好了不要再解释了……”林半见感觉自己被言语之剑穿膛了,赶紧按住老婆婆。

  老婆婆不继续废话,把手里那一包东西交给林半见,“这是我从另一个用白玉令的除妖人那里得来的,她临死前嘱托我送给有缘人,我拿着这东西好多年,你是我遇上的第二个用白玉令的除妖人,想必这就是缘分,这袋东西就转交给你吧。”

  这东西鼓鼓囊囊,入手后感觉到的分量比她想象当中还要沉一些,布袋粗糙但是很柔软,触感也很踏实,稍微一动里面就“叮叮当当”,好像是铁制的。

  她抬起头,想要道谢,结果那老婆婆已经走远,佝偻着腰对她挥手,背影竟有些潇洒。

  “好好保管它,小姑娘,我们还会再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