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耽美小说>先追到的人是我>第95章

  季节更替, 光影飞速流转,但任外界充斥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唤江也还是那个唤江。

  三年间, 一中再一次进行了扩建, 二中还是那个样子, 但也有传闻说有校友要进行捐赠, 校舍很快就会开始装修。

  三年前那波开店浪潮来袭以后, 当时开张的那些新店, 如今也只剩下零星几家还在营业。这个时代什么都来得凶猛又迅速, 却又散去得极快,就像一次龙卷风,经过之后什么都不曾留下。

  二月中旬,天还很冷, 爆竹鞭炮响, 归家的人们漫步在家乡的土地上, 携着家人到处走亲戚。傍晚时分, 热闹的一切渐渐归于沉寂,每家每户都点起了灯,偶尔能听见烟花“嗖”地一下飞上天空, 咚、咚地放出巨大的花朵。

  唤江城外的一个村子里,于小敏推开了门,看着外头下起了雪。屋内也很冷,姜奶奶坐在一个木椅子上,她穿得很厚实,怀里还抱着热水袋。她一边看着小小的电视,一边用皱巴巴的手剥着一只苦柑。

  “冷哦,快点进来呐。”

  姜奶奶眼睛盯着电视, 嘴上这么念叨着。她是用土话这么说的,语调婉转,总是透着分亲切。

  于小敏裹紧棉衣,轻轻退回室内,关上了门。她重新坐到姜奶奶旁边,姜奶奶递给她一半剥好的苦柑,于小敏笑笑接过,不管过去多少年,姜奶奶还是总把她当作一个小孩子。

  她吃了一片,苦柑特有的清甜味尝起来其实一点也不苦,大概是不够甜,口味被各种甜味水果养刁的人们就把它叫做了苦柑。不过仔细品尝的话还是能尝出一点点苦味,是很适合大人吃的水果。

  可惜于小敏并不喜欢。

  她吐吐舌头,把剩下的苦柑又塞回姜奶奶手里。姜奶奶瞟了她一眼,神情无奈。

  “你哟,口味还这么小孩子。”

  于小敏心想大人怎么就不能喜欢吃甜的了?要不是甜品偏贵,吃太多对身体也不太好,她于小敏简直天天都想吃又甜又腻的甜食。

  她想着想着就偷偷伸出手去拿小桌子上的红糖糍粑,然而下一秒手就被姜奶奶打落,姜奶奶装作严厉地斥她:

  “还吃,小羽都没你这么贪吃。昨晚上不是还和我说牙疼。”

  姜奶奶这么怪罪,于小敏笑眯眯地说着“可是你都不吃,留着这一个不就是给我的嘛”,接着她又伸出手迅速地夹住一块糍粑,扔进了嘴里。

  “你哦你哦,真是不嫌脏。”

  姜奶奶还在那边发牢骚,于小敏就已经被甜得笑出了声。明明方才还有点不安,她的心情却因此好了不少。

  她看向门外——姜奶奶的屋子,门口那两扇折叠的木门是嵌着玻璃的,南方这边有很多这样的宅子。这时雪下大了,于小敏可以看见纷纷扬扬的大雪蒙住了玻璃,白茫茫的,身旁传来姜奶奶的声音:

  “再过几天,又要辛苦起来喽。”

  于小敏知道她在说什么。她就是因为这件事才来到这里。

  她点点头,低声说:

  “是啊,就快了。”

  她的小敏食堂,三月初的时候就要重新开张了。

  尽管这天终于到来,可她没想到这居然整整花了三年。

  “妈,你说,还会有人愿意过来吃饭吗?”

  “会的,因为我们小敏做的饭好吃的。”

  于小敏看着电视,小小的屏幕上有了雪花,勉强可以看清那是春晚的录播。

  “那你说,我这次还能开多久?”

  “想开多久,你就能开多久。”

  于小敏笑笑,那不安被姜奶奶温柔的话语慢慢驱散,明明都是四十多岁的人了,真丢脸啊。

  “如果那个老总,不满意我的经营方针,如果......”

  于小敏的话还没有停下,但姜奶奶已经不再回答。她默默地听着,心里清楚于小敏现在只是在单纯地发泄。

  有时候人也需要个闸口,释放出一些情绪,不然人是会憋坏的。

  而这个于小敏,最擅长的事情就是把自己憋坏。

  姜奶奶是知道她的。

  晚上于小敏吃过晚饭就和姜奶奶道了别,她坐上车——这车是新的,是一年前生日的时候,她的父母,于晟、于圆圆,还有于乐乐一起攒钱给她买的新车。车要宽敞一些,设备也都是好的,虽然没什么牌子,但于小敏开起来已经比以前舒服许多了。

  回家的路很安静,窗外景色单调,于小敏开了电台,里面播放着过去的金曲,她随意地跟着哼唱了几句。

  冗长的时间里,姜聆羽给她打了个电话,她说自己已经到明安了,到宿舍的时候再打给她。于小敏“嗯”了几声,在她要挂断的时候又提醒她:

  “小羽,你身子要是吃不消了——哪怕只有一丁点的不舒服,都一定要跟我说。”

  姜聆羽在那头点头说好,于小敏这才稍稍放心。挂断电话的时候她心里又泛上点愧疚。

  从去年起姜聆羽就开始在假期的时候给人当家教,本来于小敏是不许的,但姜聆羽那时候已经偷偷干了好一阵,而且她总说一周只有两节课,每节课两个小时,给的钱不少,也不算特别辛苦。

  她这么说,于小敏又不能天天飞到明安去监督她,所以只好勉强同意,私底下却悄悄联系了她室友,要她们好好看着姜聆羽。

  于小敏担心也是当然的。三年前姜聆羽突然生病,休学了整整一年,这件事至今还是让她心有余悸。那段时间小敏食堂也关了店,一开始她和姜聆羽都很不适应。

  后来于小敏找了份短工,偶尔去帮朋友们做事,姜聆羽则开始在家里给附近的小学生们上课。

  这下,那些漫长闲散到几乎花不掉的时光这才过去得快了些,于小敏不知道姜聆羽是作何感受的,但她却觉得自己的生活节奏被硬生生拖慢了。一开始确实十分痛苦,但时间终究会治愈一切。

  如今,于小敏好不容易习惯了慢节奏的生活,她却要重新步入开店的紧张感,感到不安也是理所当然的。

  而且这次,她并不是那个可以唯一做主的人。

  过了一个小时,姜聆羽又打电话来说她已经到了宿舍,明天就去给人家上课,于小敏叮嘱了她几句,车也缓缓开入了唤江大桥。桥从几年前起似乎就撤掉了灯,所以于小敏打开了车灯,照亮前面道路。

  她本来就要挂掉电话,姜聆羽忽然在那边说:

  “妈妈。要是那个老总的为人不好,这个店,我们不开也没事的。”

  于小敏边打着方向盘边听姜聆羽说,她现在做家教的课时费不少,平时开销也不大,这在这三年里已经有过验证——就算不开早餐店,于小敏和她也能过上还可以的生活。

  而且早餐店的生活很辛苦,每天起早贪黑,于小敏又是责任心很强的人——她话说到这里,于小敏笑笑,已经明白了她的意思。

  毕竟这话,姜聆羽已经传递过多次了。

  然而这次,她还是会回答:

  “——总之先试试看吧。毕竟,我们本来根本不可能开张的。”

  于小敏想起那个时刻还是觉得不可思议。小敏食堂在三年前关门后,于小敏就没有再把店铺租下去,毕竟租金也不便宜。

  谁曾想几个月前,有人突然联系到她,说有个唤江本地出身的老板不喜欢唤江现在遍地的网红店铺,他更喜欢当年的传统早餐店——就比如小敏食堂。

  他有意把小敏食堂打造成拥有本地良好口碑的一个品牌,这是他调查了唤江本地所有的老店铺后得出的结论——小敏食堂的口碑在每个唤江人的嘴里口口相传,他之后还同人提到,这个老板娘的火爆脾气也是一个卖点,综合来看是个可以打造的潜力股。

  于小敏当时听得一愣一愣的,她都不知道自己原来有这么大的商业价值,她原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没想到那个老板居然真的愿意投资,还租回了原来的店铺——令人意外的是,三年后,那家店铺里的装潢居然没有多大变化。

  所以,当于小敏一踏进那里,无数回忆翻涌上来,一波一波袭向了她。

  她回到那里之前本以为自己已经习惯了当时的生活,不会想要再忙碌奔波了。然而站在那,她可以看见无数个自己正风风火火地走来走去,那时她总觉得自己必须前进——不得不前进,是痛苦的。

  然而现在她才明白,那个于小敏同时也是充实的。她确实喜欢这种生活,喜欢把热腾腾的面条端给客人,喜欢熟悉与陌生的面孔交错出现,埋头在热气里吃饭,喜欢一成不变的平凡场景。她喜欢这份庸庸碌碌,喜欢这座城市。

  三年的空缺让于小敏迟迟明白,她并非不得不留在这里——她当然也可以出门闯荡,打拼出一番新的事业,成为另一个更加“成功”的于小敏。但这里的生活其实也不赖。

  这才是她签了那份合同,同意重新开店的真正理由。

  “所以,你就别担心我啦。”

  她在电话里这么跟姜聆羽说。姜聆羽顿了顿,只好无奈地叹口气,说了句“真拿你没办法”。

  于小敏停下了车,挂断了电话,又打开车窗,二月冷冷的风从夜里卷了进来。

  对于小敏来说,重新开店以后,关于经营的种种困难她其实并不是很担心。她反而还乐于迎接那些挑战。

  真正让她不安的,是那个老板届时也要回到唤江,来早餐店视察一番。

  如果表现不好,他撤资也是很正常的。

  虽然于小敏直到现在也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没有来过实地就能轻易入股,还花了不少钱支持她开店的人,但他好歹也是早餐店的恩人,于小敏自然不能懈怠。

  尽管她对这个老板知道的并不多。她只知道他叫方家远——合同上是这个名字,听上去也是个四五十岁的男人?

  于小敏从来没有亲眼见过他,她只是于这片夜色中祈祷——祈祷方家远会是个好说话的老板。

  于小敏有些忧郁地叹出一口气,看着自己呼出的白气渐渐消失在了空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