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耽美小说>甜甜的恋爱我可以>第55章 希望小学

  翌日一早,负责人挨着敲门,将所有人都喊起了床。

  赵意眠精神十足,带着一顶黄色的渔夫帽,跟出门秋游的小学生似的。

  日日一个劲儿的打着哈欠,眼睛都是眯在一起的,出门的时候差点撞到门框上去。

  “你昨天晚上几点钟睡的啊?”赵意眠好奇地问道。

  “三点……”日日打了个哈欠,揉了揉眼睛,“我忘了带药了,不到三点睡不着觉,一般我都要睡到□□点钟才起来的,七点钟的太阳我真的是好久都没见到过了。”

  吃过早饭,一天的行程就开始了。

  都说人越少的地方越好看,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山峦笼罩在云雾之中,从山脚往上看,只觉得蜿蜒而上的山路,仿佛通往仙境的登仙梯,上了山后,从山上往下看,翻滚的云层,又好似在天河一般在山腰缓缓流淌。

  □□点过后,雾气散开,秋日仿佛打翻了画家的调色盘,将这一片山林染上丰富的色彩。

  赵意眠将手机贴在玻璃窗上,咔咔咔地拍个不停。

  抵达第一个采风的地点,就花了一上午的时间。

  下车后,大家多少都有些哀怨。

  “这也太远了吧。”

  “要不是路上还有人烟,我都以为作协是嫌我们这群人吃干饭要把我们拉去卖了。”

  “我好饿我好饿,开饭开饭开饭!”

  好在下车的第一件事就是吃中午饭。

  这一顿饭比起上一顿饭就要粗糙许多,是一顿标准的农家宴,没有那么多精致的摆盘,但土陶碗里每一份菜都装的满满当当,分量十足。

  赵意眠他们甚至把没吃完的小鱼干之类的没有水的菜给打包了起来,准备当做零食吃。

  “好了好了,大家吃好了就到这边集合,我们马上要参观的,是当地最大的菊花种植基地……前年这个地方还是一个人均年收入不到千元的国家级贫困县,青壮年大量外流,土地抛荒,留在本地的以儿童和老人为主,衣食住行都成问题……经过精准扶贫,这里已经建设起了一条完整的菊花生产线,每年有大量的菊花从本地向外销售,甚至是出口……”

  她们到的时候,正是菊花采摘的季节。

  愿意体验采摘的,可以拿一个小篮子,去花田里采花,想拍照的,只要别弄坏了菊花,也可以去花田里合照,大家看着漫山遍野黄的白的菊花,欢呼一声,都扑进了花田里面。

  大家都识趣的没有打扰花农的工作,哪怕确实好奇想要尝试采摘的滋味,也是几人拿一个篮子,一人采个几朵尝尝鲜也就作罢,毕竟他们不像是经验丰富的花农,分辨的出哪朵菊花适合采摘,哪朵菊花应该在花枝上再养两天。

  赵意眠和日日两个人采花的工作好奇,站在田埂边围观花农工作。

  热情的花农招呼两个城里的姑娘下来玩,“你们也来试试嘛,很简单的。”

  赵意眠问:“我看你们有的采了有的没采,怎么分辨要采哪些啊?”

  “你看哪个开得好开得大就把它采下来,有些花瓣掉的多的,也要采,就采来扔了,免得浪费营养。”

  说话的花农往后拉了拉帽子,用袖套擦了擦脸上的汗,赵意眠才发现她有张年轻的脸,忍不住问道:“你看起来好小啊,你多大啦?”

  “我十六岁啦!你们是写字的吗?好厉害啊,厂长说你们都是大作家。”

  “没有没有,他们才是大作家,我是跟着过来玩的,你们一天要采多少朵花啊?”

  “这片田,今天都要采完,采不完明天有些花就掉了,就像这个一样。”

  她拿起一朵花给赵意眠看,这朵菊花的花瓣掉了许多,看起来残缺不全,就是女孩口中的废品。

  “那你们忙,我不打扰你们。”

  明明天气不热,采花的花农却累的满头都是汗水,赵意眠拉着日日走开,转头看去,还能看到那个十六岁的小女孩,冲她们露出灿烂的微笑,她一边笑着,一边用拳头,锤了锤自己的腰。

  “才十六岁,好小啊,怕是高中都没毕业哦。”日日小声地说道。

  今天是星期一,最近又不是什么节假日,女孩出现在这个地方,不是请假,就只能说明没有读书了。

  他们把这个情况分享给了其他作者,作者们又就这件事情去询问了菊花生产基地的负责人。

  负责人叹口气道:“现在都好多了,我们这里有个上班的地方,女娃娃能挣一份钱,就算一个劳动力,以前穷的伤心的时候,女娃娃养到十三四岁,来第一次月经以后,就要开始嫁人了,十七八岁牵着两个小孩的比比皆是。”

  “她们不读书的吗?”

  “读书,读什么书?读书要花钱嘛,家里人哪里舍得让他们去读书,只有一个娃娃的那种还好点,没得指望也要指望,要是有几个兄弟姐妹那种……”

  负责人摇摇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赵意眠心里像是被塞了一块棉花一样,堵得厉害。

  “这种事情简直太常见了,现在都好得多了。”这时候,同行的一个女作者突然开了口,赵意眠还是第一次见她,她约莫四五十岁的样子,打扮十分淳朴,“我就是十六岁结的婚,嫁给了一个大我十五岁的男人,家里拿了五千块的彩礼钱,过去真的是给人当牛做马……”

  她抬手,快速地抹了一下眼角的泪。

  “真的是感谢国家,感谢这些年的好政策,现在我们女孩子的日子,才一点一点地变得好过起来,不过有些事情,一时半会是改变不了的,能好一点,都算一点。”

  其他人附和的点头。

  赵意眠心情不太好,晚上都没怎么吃饭。

  回到房间,她坐在床上,抱着电脑,没有码字。

  日日凑过去一看,发现她在搜索希望小学。

  “你说……”

  赵意眠忽然开口。

  日日不解道:“啥?”

  “我送我老婆一个希望小学怎么样?”

  日日一个踉跄,好悬没栽在床上去。

  她转过头,不可思议地看着赵意眠,“你说什么?”

  日日觉得赵意眠这个想法有点浮夸。

  她虽然也做慈善,但是因为经济原因,通常都捐的比较少。像赵意眠这种开口就是捐一个希望小学的,她想都没有想过。

  “一个希望小学其实要不了多少钱。”赵意眠用网上的资料给她分析道,“一般一点的小学20万左右就可以了,好一点也就50来万。”

  “这么便宜,我以为要几百万呢。”日日拍拍自己的胸口,痛心疾首的说道,“天哪,我怎么说得出这么便宜,这种话来真的是飘了,我的存款还没有20万呢。”

  “你又不像我,没有经济压力。”

  赵意眠在这种事情上非常理智,“你帮我看看资料就行,你别来凑合,你的钱还要留着买房子的,做慈善也要先顾好自己再说,也许有的人会为了帮助别人,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是牺牲掉属于自己的生活和利益,但我不希望我的朋友也是这样的人。”

  日日心里正发愁呢,她和赵意眠关系好,连码字用的键盘都是一起买的。如果赵意眠准备捐赠一个希望小学,她当做没看见,总觉得不太好。

  有了赵意眠这话之后,她的心里安稳了很多。

  见赵意眠找资料找的起劲,她也一屁股坐下来,打开自己的电脑,开始翻找起了有关希望小学的资料。

  没一会儿她们就找到了一个基金会的网址。

  20万,稿费加上赵意眠的存款,凑凑还是有的。

  但当她俩点开之后发现——

  2万能修一个体育场,4万能修一个希望厨房,至于希望小学,至少得50万。

  20万,不知道是哪年的物价。

  “不然咱们凑合着修几个体育场吧?”

  日日提议道。

  “可是希望小学才可以命名……”

  赵意眠相当的纠结。

  没想到她竟然倒在了门槛上。

  出版社的雪中送炭正是这个时候来的。

  正当赵意眠发愁,去哪儿找剩下的一半钱的时候,出版社的编辑突然敲了敲她,说是主编觉得她的书很有意思,很适合走实体,有没有意向把专栏里的几本书一起打包出售了。

  赵意眠其实不是差钱。

  以她衣橱里的那些衣服包包来算,她现在也算得上是个身家百万的小富婆了。沈明初也给了她可以随便花的卡,相信花个几十万,沈明初眼皮子都不会眨一下。

  但送礼这个东西,用的如果不是自己的钱,就感觉味道变了。

  几本书一起打包出售,虽说单本的价格不算是很高,但整体来说,扣完税之后,赵意眠还是能够拿到大概100万左右的收入,这就相当于是两所希望小学。

  从一开始纠结能不能捐献,到现在能捐的起两所,纠结的事情就变成了到底是捐一所还是两所?

  赵意眠纠结了一下,还是把还是决定把到手的钱都捐出去算了。

  她这个人对物质不是很看重,对钱也是够用就好,有钱呢愿意买好的东西,没钱了也可以将就用着,而且她对好的东西的定义可能更多的也是吃喝方面,对住和穿都不是很在乎,所以这些钱就算捐出去,对她来生活来说也没有什么很大的影响。

  很快,填写了资料,打了款项过去以后,负责人就联系上了赵意眠。

  在确定希望小学的名字的时候,她思索了片刻,道:“就叫沈明初希望小学吧。”

  既然是要送人的礼物,那还是要送的有意义一点才比较好。

  而另一边,沈明初也接到了一个邀约,是参加国内的一次慈善晚会。

  经纪人季艳红对这个晚会相当看重。

  因为类似的活动对于艺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能够提高正面形象的地方,女艺人更是争奇斗艳,以求博得观众瞩目。

  对于这种事情沈明初很熟悉,国内国外,都见识了不少。

  不过她不是很愿意在这上面作秀,反正随大流出钱,面子上过得去就罢了。

  倒是助理拿了资料来问,今年的希望小学要建立在什么地方?

  沈明初认认真真看了助理递过来的资料,圈了几个确实教育资源匮乏的地方。

  季艳红看了一眼,说道:“真是不知道你在想些什么。人家都是做慈善巴不得所有人都知道,名气越大越好,你这是实打实出了钱的,却非得藏着掖着,一副生怕别人知道的样子。”

  沈明初说道:“这怎么能一样呢?我虽然不觉得拿慈善作秀,慈善就不算慈善了,都说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不管是不是作秀,只要是给需要帮助了的人提供了帮助,做的事情就是有意义的,只是我做这些事情,是为了给眠眠集福,名气和福气,人不能太贪心。”

  她总觉得若是拿做慈善的事情来换了名气,福气就没了。

  季艳红拿她没办法,只好道:“懒得管你。”

  反正出钱的人不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