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古代言情>夔都>第61章 婕妤

  皇爷的决断下得很快,八月二十日,即下旨命宫人杨慧持为婕妤。

  这时候他拟定的新品级就显出一点好处来了。不是皇嫔,不需要那一套繁琐的册封仪式,也不需要荫封家人,但也可以借此彰显她的地位。

  这件事与惠妃有孕相比起来,不算多么震动,司局女官、各宫宫人,大都猜测过皇爷会给杨慧持怎样的安排,是把长子算作她所出,还是记在她名下,又或者,给她封嫔封妃,乃至于封后。然而数年过去,结果不仅来得仓促,还有些轻飘飘的,有种高高拿起、轻轻放下的剧烈反差感。

  他们也无暇多想,紧锣密鼓地操办起皇长子与杨婕妤的迁宫一事来。

  皇爷选定的增成宫,是年初时郑红霞帔从永和宫搬出来以后,暂时的落脚点,等杨婕妤搬进去,恐怕就这么定下来了。若只是婕妤与答应宫人的居所,尚可以凑合,皇长子的宫室便决计不行。尚寝局连夜拟出了几项方案呈给理事的曹惠妃,却被她轻轻一拨,转给了甘泉宫。

  曹惠妃已诊出有孕月余,她自是欣喜过望。想到出生后不久便体弱夭折的云和公主,曹氏毅然决然地选择将掌宫之权下放,自己安心养胎。而敬妃依旧闭门不出,不理世事。只好把内廷的锅也甩给皇爷,谁叫他这时候给人添乱。

  皇爷也踢皮球,命杨婕妤为增成宫主位,他们自己宫里的事,自己关起来门来商讨就行了。不仅如此,宫务的担子也顺理成章地落在了杨婕妤身上。而杨氏一心教养皇长子,也没有兴趣和闲工夫给自己揽活,索性又选协理三人,把锅再往下一甩。

  选出的三人分别是恪美人倪宛龄、才人辛蕊玉与才人唐嗣徽。

  内廷女官制度与女官队伍虽在惠宗朝年间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但于哲宗朝由老娘娘一手重建和完善,本朝也已有诸多旧例可以依循,五年的选美,也培养了不少女官苗子可用,因而管理起来并不十分困难。只要掌事者愿意对许多潜规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那么较真,日子就可以看起来和和美美地过下去。

  而恪美人又是老娘娘的族亲,在年老的女官中颇受欢迎,辛才人是孝贞皇后的侄女,亦有许多宫人感沐过先皇后恩惠,谭才人则有身为尚食的姐姐,在女官中也很有人脉。有这三人共同理事,至少表面上可以做到与女官们和睦相处,少生事端。

  这样杨婕妤的最终目的也就达到了,立功的机会和出错的风险一并转手他人。

  毕竟,做得再好,等曹惠妃生产以后也要交还,做得过好了,甚至可能遭到嫉妒。而做得不好,又有可能遭女官、宫人,甚至低品妃嫔们的怨恨,影响在宫中的下半生。如此吃力不讨好的活,在深宫浸淫多年的杨婕妤不会傻到乐得接受。

  曹惠妃却对这一安排略有不满,但也不好明说自己的考虑。她希望表妹文绿君也能协理,倒不是想借此抬举她,而是不希望她在自己的孕期里承宠,尤其是在六位新秀中,有四位都不能时常进御的情况下。

  曹氏家中世代为平民,因女儿侍奉宫闱、一朝承宠而得荫封,举家迁入京中所赐的田宅,享受虚职寄禄,还能惠及子孙。虽还没有到封爵的地步,但也算得上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们显然比曹氏更有野心,见她久无所出,担心日后年老色衰,无一子傍身,难以继续为宗族谋利,索性又忙不迭地推选一女入宫,打算趁女儿恩宠尚在,借她的东风青云直上,若能一举得男,二人日后也可相互扶持。

  曹惠妃对后位、夺嫡等事务的兴趣不大,一心想过自己的太平日子,和皇爷长相厮守,最好还能有所帮衬,摆脱旁人口中以色侍人的头衔,自然容不下什么堂妹、表妹,也打心眼里不愿意为了所谓的宗族利益牺牲——在她入宫以前,家中从可没有过那么多的亲朋故友。

  而这回,她可能无力也无心阻止这一切的发生了。只盼望孩子能够平安降生就好,最好是个女儿,不必像谁,只要身体康健,日后什么都会有的……

  ----

  宫斗部分的过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