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古代言情>夔都>第208章 辅佐

  若说以往多多少少都是刻意说来讨皇帝欢心,那么这一次,唯有这一次是崔叙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

  王缙却缓缓松开环抱着中人的手,靠回床边,好奇道:“为什么?因为崔让的吩咐?因为我自始至终都是你的主子?”

  崔叙拼命摇头,小声回道:“不是的。”

  “如果王循待你更好,你会跟了他么?在江南的画舫,在封宫时的甘泉宫。”

  王缙的问题愈来愈尖锐,像一柄利剑直抵崔叙的内心。他来不及思考皇爷到底是何时知晓自己与晋王的丑事,又知道得有多细致,忍着谷道的酥痒深吸一口气,尽力让自己平静地坦白:“如果是您说的那样,如果您那时已经……龙驭宾天,奴可能会吧……但现在绝不会,以后也绝不会。”

  “为什么?”语气颇有些意外,崔叙猜想是为他的勇气,自己今日真的太过放肆,竟然什么真话都敢往外讲,一点后果不顾。后穴随着皇爷的问句出口被微微顶了顶,双乳也被指尖挑弄,每一处敏感都被恰到好处地拿捏着,原先亲密无间的狎昵姿势瞬间有如刑讯一般,熟悉的汹涌快感却令崔叙提心在口,气喘难平。

  为什么?为什么呢?因为自己一介罪人之子,一个微不足道的阉人,要想活得有些体面,有些可怜的尊严,便不得不先攀附他人,摇尾乞怜。因为贰臣自古遭人唾弃,也难保恩宠绵长,便不得不从一而终,直至肝脑涂地。因为王循实非良人,追随他只会沦为笼中玩物。因为他该哄哄王缙,结束他可怕的追问,将自己从泥潭中拯救出来……

  崔叙想了很多,却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心已经剖给他一半了,所以舍不掉、放不下,处处牵绊,连一走了之都做不成。口中则囫囵讨好说:“因为奴已然看清了,相比晋王殿下,您会是位很好的皇帝。”

  王缙依旧追问:“若你错看了,若我也不是什么好皇帝呢?”

  “那奴便辅佐您成为圣人明主……嗯。”伴着谷道内含着的精水被肏出的淫靡声响,崔叙平静地说出这句极其讽刺的话。

  王缙听完便沉默了,久久没有出声,只专心摆弄他心爱的玩具。再次昂扬的阳峰在软穴中一连几送,起伏之间,将骚心顶得酸软,腰眼也软。中人几乎撑不稳身子,却还要主动将双乳喂进皇爷口中讨好。柱身反复研磨着暖润腻滑的甬道,刺激着内襞痉挛着喷出混着精水、膏脂和淫液的浊物,但都被堵在穴口,好给人肏出更加响亮的“咕叽”声。

  崔叙也确是他调弄最得心应手的一副皮囊,熟悉到闭上眼也能寻准其身上每一处适合玩赏的地方,而中人的反应也往往会在他意料之中,先是温吞隐忍,待肏开了,便任人揉圆搓扁,想抟成什么模样即是什么模样,事后又呆得可怜可恨,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般,傻傻地跳进另一个陷阱中,继续向捕获自己的猎人呼救。

  片刻以后,再度濒临高潮的崔叙后知后觉道:“呃嗯……奴是不是说了大话啊……皇爷慢、呜嗯受不住……”

  王缙却兀自笑道:“无妨,是狗儿的真心话便好——那就再多辅佐我一会儿吧。”

  历经反复高潮后的崔叙瘫卧在皇爷怀里,敞着胸脯给他玩够了乳,才在软磨硬泡之下获准下床。在床边草草清理完毕后,崔叙怕弄脏床褥,往穴口塞了一截绸巾之后才小心翼翼地爬上床,听见榻上人的呼吸已很平缓,便再次临阵犹豫不决。

  崔叙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原是想讨好皇爷再求情的,却说了这么多不着边际的胡话,再多一句也无妨吧?

  他不是没有担忧过皇爷会怀疑自己与晋王等人仍有勾连,毕竟过去的丑事才刚刚被揭过,也知道尹微恐怕是在利用自己左右事件的走向,但——这是他自愿跳进去的局,可以说是无愧于心,仅差无愧于行了。

  “明礼,怎么不过来,不怕着凉?”王缙向他敞开怀抱。崔叙闻言一惊,忙钻进暖好的被窝,将自己裹进他怀中,像过往无数次一样等待着与他相拥入眠,再借着昏暗的月色描摹他在睡梦中时柔和至极的眉眼,无声地倾吐心中的依恋。

  终于,崔叙鼓起了一点勇气,开口道:“皇爷……奴今日在帛书夹层中发现了一封……”

  “乖明礼,你说什么?今日实在乏了,有事明日再说。”谁知竟被王缙突兀地打断。他眼皮也没眨,一抻胳膊,将中人的身子往心口又揽了揽,贴着炽热的心房。

  连呼吸心跳都清晰可闻的方寸间,崔叙并不相信一向敏锐的皇爷会错失他话里那样紧要的关窍,如此一来便只有一种解释——他默认了自己的越俎代庖。得到暧昧答复的崔叙不暇细思,扔下心中高悬的巨石,很快便沉沉睡去。

  在鹤庆侯夙兴夜寐的辅佐与戴归桡的潜心医治之下,皇帝的眼疾奇迹般地迎来了恢复的曙光,在明暗合宜的环境里,已能看见十分模糊的光影轮廓。

  而前朝已为了阁臣人选吵成一锅粥,皇帝始终托病不参与廷推,又从不召见阁臣以外的臣工,此事便这么拖延着,空耗住所有人的关注与精力,连原本甚嚣尘上的册立继后的流言在此期间逐风消散,相关的奏疏愈来愈少,这枚早在孝贞皇后薨逝后便埋下的种子,未能破土发芽即再度陷入沉寂之中,留下又一个隐忧。

  崔叙不时想起崔充媛当日陈情的模样,觉着多拖几日、几月,乃至于几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为避免日后纷争不断,皇帝总归要稳妥行事,先立继后再立太子,而继后人选一定,储位归属也板上钉钉。但皇子们都太小,小到不应被朝臣们裹挟着卷入储位纷争。

  只要一日不立太子,他们便是兄弟而非君臣,还有好多年的天伦之乐可享。

  ----

  捡到了一点点灵感可以慢慢写下去了,感觉自己的脑洞就像一叶随波逐流的孤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