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侯府,其乐融融。

安庆做了一桌的好菜,全都是小老二喜欢吃的。

当年小老二跟着杨轩学艺,天天在侯府用膳。

对于他的口味,安庆自是了解的。

“好吃,好吃!”

“小姑你做的菜真好吃!”

“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就是小姑你做的菜了。”

小老二一边狼吞虎咽,一边竖起大拇指夸赞。

“哪儿有你说的这么夸张啊!”

话虽这么说,但安庆脸上的笑容却是怎么也掩饰不住的。

她自己的手艺自己清楚,不过看着侄子吃的这么香,她心中也很开心。

她这个年纪,不图名不图利,看到自己的子侄平安开心就足够了。

“你慢点吃,小心噎着。”

“菜多的是。”

安庆边帮小老二夹菜,边叮嘱。

“谢谢小姑!”小老二接住菜,感谢道。

“一家人,说什么谢!”安庆嗔怪一声。

小老二挠挠头,憨憨一笑。

“小姑,你真好。”

他真情流露。

安庆笑了笑,又给小老二夹了些菜。

看着侄子大口干饭的样子,安庆双手撑着下巴,嘴角带着浅笑。

杨轩看着安庆如此模样,心里也是叹了口气。

他知道,安庆一直遗憾没有个孩子,虽然从未在他面前提起过,但杨轩却能清楚的感受到。

看她看小老二的样子就知道了。

浓浓的母性光辉,是怎么也掩饰不住的。

在这方面,确实是杨轩对不住安庆。

“师叔,小姑,天色不早了,我该回去了。”

“你们就别送了。”

吃饱喝足,小老二的心情明显好了许多。

侯府门口,他跟师叔和小姑挥着手。

“好。”

“以后再有什么事,要及时跟小姑说啊!”

安庆说道,语气中充满不舍。

“好。”小老二忍着想落泪的冲动,重重点头。

这种来自亲人的关心,最能触动心灵。

看着小老二渐渐消失在视野,杨轩轻轻搂住安庆的肩膀,轻声道:“走吧,回去了。”

……

次日,武英殿,朝会之上,朱棣宣布了姚广孝圆寂的消息。

一时之间,激起了千层浪。

“老和尚也走了?”听到这个消息,杨轩也是愣了一下。

是的,他今天也上朝了,主要还是为了小老二的事。

不过突然间听到老和尚离世的消息,也是让他失神了片刻。

他与老和尚的关系也还不错,没有送最后一程,属实是有点遗憾。

接着,朱棣又对姚广孝的丧事做出了安排。

以及谥号,追封等。

不过就在朱棣刚刚宣布完,礼部主事萧仪便出班上奏。

“陛下,臣有本奏。”

“说。”朱棣眉头一皱,但还是让他说了。

“自迁都之后,诸事不便,且弃绝皇脉与孝陵,有违天意,先是三大殿被雷霆击毁,紧接着姚少师圆寂。”

“这便是上天给我等的警告啊!”

“若是陛下不加悔改,臣真不知道上天还会降下何等灾祸。”

“为天下计,臣恳请陛下,还都金陵。”

此话一出,群臣也是看向了萧仪,心中升起浓浓的佩服。

勇士啊这是!

更有甚者,甚至暗中竖起了大拇指。

少师姚广孝刚刚离世,陛下的心情正差呢,这个时候说还都之事,这不是上眼药嘛!

而且还将姚广孝离世与天意牵扯到一起,这不就等于是指着朱棣的鼻子骂他是昏君吗?

因为昏聩,上天才带走了姚广孝。

可以看到,朱棣此刻的脸色已经是无比难看了。

他胸膛起伏,双眸之中,爆发杀意,死死的盯着萧仪。

“放肆!”

忽然,一声大喝响彻大殿。

众人循声望去,就见说话之人,乃是长平侯杨轩。

就连刚要发火的朱棣,也是被杨轩这一声大喝打断了。

他看向杨轩,打算看看他接下来要怎么做?

杨轩从队列中走出,径直来到萧仪的面前。

他的脸色阴沉的似乎是能滴出水来。

还都,还都,就是因为这些人天天吵吵着要还都,朝堂之上,始终争论不休,无法安定。

就连小老二也要被推出来牺牲。

“长平侯,你…你想做什么?”

萧仪下意识后退了两步,质问道。

杨轩的性子在官场中都传开了,这就是一个无法无天的混子。

萧仪还真怕杨轩当廷动手给自己一下。

不过杨轩并没有动手,他看着萧仪,气势上死死压着对方。

“迁都,乃是为了大明千秋之计,尔等都是大明顶尖的人才,我不相信你们不知道迁都对大明的意义。”

“尔等口口声声说还都,究竟是为了大明,还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

说这话的同时,杨轩扫视了一圈所有的官员。

此时杨轩气势正盛,面对杨轩的眼神,整人也是下意识躲避开。

“回答我!”见无人回答,杨轩沉声大喝。

声音洪亮,简直是要把房顶都给掀开啊!

距离杨轩最近的萧仪更是被这一声给吼的耳朵嗡嗡作响。

他看了看自己的一众同僚,心中恨铁不成钢。

你们这么多人,而且这是在朝堂之上,还当着陛下的面,竟然就这样纵容杨轩一个人放肆吗?

“杨轩,这里可是朝堂,陛下可还在呢,岂容你放肆!”

萧仪鼓起勇气,大声指责。

“陛下,臣请诛杀此贼!”

他转过身,面向朱棣,躬身道。

殊不知,朱棣此刻看他的眼神充满了玩味。

小老二和小老三更是嘴角划过冷笑。

当真是无畏啊!

请诛我师叔?亏你敢开口。

“萧主事,本侯在你口中竟然成了贼了?”

杨轩的声音在其耳边淡淡响起。

“朝堂失仪,呵斥百官,无视君父,你不是贼,谁是贼?”

萧仪反驳。

“萧主事,我们现在说的可是还都之事啊?”

“各抒己见而已,用不着上升到这么严重的地步吧?”

听到杨轩的话,萧仪以为他是要服软了,当即就硬气了不少。

心中更是不屑。

长平侯?

就这?

他是永乐十四年的进士,入朝之时,杨轩早就不参加朝会了,朝政也不掺和。

身上一堆的职衔,也都是闲职。

为官数年,他从同僚口中听说了不少长平侯杨轩的事迹。

但今日一番交锋,顿觉不过如此嘛!

无脑,无礼。

这就是他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