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历史军事>逍遥大宋>第157章 大元帅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在武比结束后的第三天,悠闲在家的刘轩接到了赵祯的圣旨。

出席明日的早朝。

岳飞和狄青此时仍旧在军营中,刘轩心里清楚,过后不久,就要整军待发,北伐辽国。

而第一场硬仗,便是拿回燕云十六州。

一筒的奖励在前几日已经发下,刘轩还自恋地穿戴好素银甲,在赵敏等人面前显摆了一段时间。

还别说,这素银甲轻便,全身虽只有护胸部分,包有软甲,但这正是刘轩期待的战甲。

那么笨重的宋甲,他可不喜欢。

“少爷,曹须早晨通知您明日上早朝,怕是关于北伐的事吧。”

书房内,宋慈为刘轩倒上一杯热茶,恭敬地站在一旁。

刘轩正看着一幅地图,北伐之事已经定下,而这大元帅之位,多半是刘轩的,因此他正琢磨着如何快速拿下燕云十六州。

这燕云十六州,本是汉家之地,因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后唐河东节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后晋,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辽太宗为父,石敬瑭为子)。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往后中原数个朝代都没有能够完全收复。

而其战略意义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权感受威胁持续长达160多年。

等拿回之后,配合长城及五关,不管是出兵辽国,还是固守,都将让大宋国防提升一大截。

到那时,就算拿不下辽国,大宋边境子民也能安居乐业,不怕外敌的侵扰。

“明日早朝估计就是商量北伐之事,老宋,去准备晚饭吧,小敏估计快回来了。”

“是的,少爷。”

现在的娘子军有朝廷的扶持,人员已经扩充到了六百人,而赵敏也被封为昭平将军,这可是大宋第一位女将军。

虽然朝野上下反对声无数,但因为刘轩武比获胜,定有其独特的练兵之法,在晏殊等人的斡旋下,现在倒也没有了意见。

赵敏现在可是比刘轩还要忙。

白虎营有岳飞在,但昭平军只有赵敏。

一天到晚,见不到人,让得刘轩既悠闲,又无聊。

他看了看桌上的地图,还是想想如何拿下这燕云十六州吧。

燕云十六州所辖的地区东西约六百公里,南北约两百公里,面积约为十二万平方公里,以现在大宋得到兵力,想要在整个战线布满兵力,还是有些难度,怕是一场苦战了。

“小轩子,你在看什么呢?”

一道声音突然在刘轩的耳边响起。

他抬头一看,原来是赵敏。

赵敏正笑意吟吟地盯着刘轩。

“回来啦,辛苦你了。”

刘轩看着略有些疲惫的赵敏,满脸心疼。

“不辛苦,虽然有些累,但我也乐在其中,待在家里也无聊。不过,这地图是哪的?”

“燕云十六州,要想直插辽国心脏,那就得那会这些地方。”

赵敏很自然地坐到刘轩的腿上,俯下身子看起了地图。

看了一会,突然说道:“这幽州平原北端,囊括雄伟险峻的燕山山脉;西部在今山西北部地区,该地区多山地,地形复杂,中部和南部奔流着桑干河和巨马河,确实是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

“是啊,我正头疼呢。直接正面开战,牺牲怕是会很大,辽兵在这的部署,多为汉人,这自家人打自家人,真不想见到。”

刘轩从背后抱着赵敏,闻着她身上的味道,突然想直接摆烂了。

“兵家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你可以用舆论战,就像你说的那样,辽兵多为汉人,完全有机会做到兵不血刃,虽然不一定能让所有地区交出兵权,但边境之地许多地区饱受辽人摧残,还是有机会做的。”

赵敏一脸严肃地说道。

嘿,好家伙,自己练了这么久的兵,都能说出这番有哲理的话了。

“哟,哪学的,头头是道的。”

“哼,为了昭平军,我也看了好多书。竟敢瞧不起我。看招!”

一言不合,书房内的两人便“大打出手”。

当然,最终还是以赵敏压制刘轩结束了。

第二天一早。

刘轩来到侍漏殿,已经有很多人在了。

“刘轩,这边!”

晏殊看见刚下马车的刘轩,立马招手。

“恭喜恭喜啊,这北伐大元帅,除了你,无人能担任了。提前为你贺喜了。”

刘轩刚走到晏殊面前,就被王德用一把搂住,在他耳边大声地炫耀起来。

仿佛是他任职大元帅一般。

“可喜可贺。”

“咦?范老哥回来了?”

刘轩刚挣脱开王德用的手,就看见了范仲淹朝他走来。

“近况如何?”

“嗐,别说了,这全境每个州我都去了,可把我累坏了,这地丁税法算是彻底施行。”

此时的范仲淹,面黄肌瘦,就像好几天没吃饭一般。

几人见到这样的范仲淹,哈哈大笑起来。

“进宫了。”

晏殊提醒了一声。

不久,一种官员站在了大庆殿中,而今日他们发现,刘娥居然没有和赵祯一同到来。

众人心中不免猜测起来。

“太后这是病了?”

“没听到消息啊。”

“你们没听说吗?太后想着还政啦。”

一道道议论声传入刘轩的耳朵里,他有些担心,刘娥不会生病了吧,也不会啊,那颗延命丹可是货真价实的。

“贺。”

张茂则的声音响彻整个大庆殿。

“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免礼。”

赵祯刚说完,范仲淹便迫不及待的举着笏板说道:“禀陛下。”

“范大人回来了。说说地丁税的事怎么样了?”

“陛下,臣三个月以来走遍全国,目前地丁税法已经在全境施行,当中虽有曲折,但也全部搞定,这是臣此次三个月内全部的报告,请陛下过目。”

说完,范仲淹从怀中拿出一本厚厚的奏折,交给了张茂则。

还没等范仲淹继续讲,赵祯翻开了奏折。

有目的性地查看,北方地区的施行情况。

过了一会,赵祯和上奏折,说道:“爱卿干的不错,特别是在北方打地主豪强,当赏。”

“张茂则,拟,范仲淹果敢机智,办事有功,赏金千两。”

“谢陛下!”

“魏悼王来了吗?”

刘轩一开始还没有反应过来,实在是平日也没人会叫他魏悼王。

晏殊见状,用脚踹了刘轩一下。

“啊?哦,臣在。”

“刘轩,在想什么呢,这么认真。”

刘轩有些尴尬地回道:“回陛下,这称号,臣实在不熟悉。”

听到刘轩的话,顿时哄堂大笑,就连赵祯也跟着笑了起来。

“哈哈哈,那好,吾给你个众人的熟悉的称号。”

“紫金光禄大夫,魏悼王,刘轩接旨。”

众人一听,今日的重头戏要来了,一个个眼巴巴地盯着刘轩。

刘轩立马拱手领旨。

“刘轩武艺高强,有胆有谋,熟读兵书,犹胜孙子,无人能出其右,不日便要北伐,现封刘轩为北伐大将军,司军中事务。”

“臣,领旨谢恩!”

“王德用,接旨。”

“封王德用为左先锋大将军。”

“阮天接旨。”

“封阮天,右先锋将军。”

....

一道道圣旨从张茂则口中念出,就连张耆都被封了个校尉。

“臣,谢陛下,尔等必不负陛下所托,助元帅北伐大业!”

就这么简单就被封大元帅了?没有一点前奏吗?

刘轩此时站在那,满脑子都是之前电视剧里的桥段。

不是应该搞个祭天仪式,然后从小到大分封吗?

这也太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