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历史军事>逍遥大宋>第225章 争论

隔天,辽国皇宫内。

耶律隆绪还在为不久后的战斗而苦恼。

从前两次战役来看,宋国兵力虽然和辽国差不多,但装备上的差距完全没法弥补。

“难道真的是天要亡我大辽?”

耶律隆绪抬头望向天边挂着的太阳,久久无法平静下来。

只是五十来岁的年纪,脸上已经满是皱纹。

“陛下!大相公觐见。”

“快快请进来。”

不久,耶律德昌快步走进了太和殿。

“拜见陛下!”

耶律隆绪仿佛握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急忙上前,扶起耶律德昌。

“皇弟,莫要多礼。今日前来,是否有什么好消息?”

也不怪耶律隆绪焦虑,消息传来,宋军现在就在宁城县驻扎着,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攻上临潢府,重点是,依赖骑兵军团打仗的辽国,在自家门口作战,完全没有把握。

想到这些,耶律隆绪就寝食难安。

耶律德昌是个逍遥王爷,虽然是大丞相,但久不理朝政,要不是现在是危难时刻,他根本不会出现在朝堂上。

“陛下,臣弟此次前来并不是献策。只是来和陛下分析时局。”

听到耶律德昌的话,耶律隆绪刚想斟茶的手,停顿在了半空。

他听出了耶律德昌的言下之意。

目前态势下,只能议和。

这都已经兵临城下了,再不议和,按照目前的情况,怕是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要亡国。

耶律隆绪只是看着自己的皇弟,没有言语。

但耶律德昌仿佛没事人一样,自顾自地说了起来。

“自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定国号为辽以来,大大小小的战事,连年不断,早已将大辽折腾得精疲力尽。陛下励精图治,想要联合各部,打造一个多文化共通的国家。可是,陛下,你真正了解过底层百姓的生活吗?特别是汉人,还有那女真族。”

耶律隆绪听完,皱起了眉头,和议可以,但听耶律德昌的话,好像远远不止和议那么简单。

他继续斟茶,倒上一杯,推到了耶律德昌面前。

“皇弟,你难道是想让朕投降?作为宋国的附属国不成?”

耶律德昌张了张嘴,本有更多的话想说,但到嘴也没有说出来,毕竟一直以来,都是他国向辽国低头,按照契丹人的脾气,怎么会轻易投降。

他只能点了点头。

“没办法,臣弟实在想不到其他....”

“莫要说了!”

耶律德昌话还没说完,就被耶律隆绪打断。

“想让高贵的契丹人投降,绝对不可能!”

耶律隆绪霍然起身,满脸的怒意,他紧紧盯着自己的弟弟,不敢相信,这样的话会从他口中说出,愤怒到脸色通红,就连面前的茶壶被不小心碰倒都没有发现。

耶律德昌的真实想法,其实是想保全辽国皇室的人,就连他,一个大丞相,更是耶律隆绪的亲弟弟,都觉得此次战争不可能赢,何况其他人。

他不过是一个代表,代表着宗室。

耶律德昌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皇兄,你可知都城百姓对于此次战争的反应是如何吗?”

这倒是没有留心注意,耶律隆绪恢复平静,淡淡地问道:“如何?”

“完全没有反应!该吃吃该喝喝!就是因为没有反应才是最可怕的。在都城,有七成是汉人,契丹人被分散到各地,或多或少,位高权重,可各地百姓也都是汉人居多。没有反应意味着什么,陛下可知道!”

还没等耶律德昌说完这句话,耶律隆绪已然听得头皮发麻。

都城百姓对于战事没有反应,那便是最大的反应。

意味着他们支持宋国,难道在辽国统治的一百多年里,还是同化不了这些汉人吗?

哀莫大于心死。

听到这个消息,等同于是否定了这么久以来自己的统治思想。

耶律隆绪后退几步,无力地躺倒在了椅子上。

“为什么?自己已经尽可能地去满足各方的需求了。”

他的口中,一直重复着这句话。

耶律德昌心疼地看着自己的哥哥,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说道:“现如今,坊间流传着各种各样关于宋国的消息,免税三年,税法改革,新式学堂,人人都有机会读上书。显然是宋国用了手段,但百姓就是吃这招,诶。臣弟也是没有办法。”

言尽于此,耶律德昌只能缓缓起身,准备离开。

这等要事,还是需要耶律隆绪自己考虑,宗室也无权干扰皇帝的选择。

就在耶律德昌要转身离开的时候,耶律隆绪无力地叫住了他。

“等等。此事我需要召集大臣,好好商议一会,你留下,一起吧。”

“遵命,陛下。”

耶律德昌坐回到椅子上。

不久后,太和殿内挤满了人。

耶律隆绪将五品以上的官员全部喊了过来,包括张俭,还有几位皇子。

“今日朕叫你们过来,是为了宋国一事,你们可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出来!”

耶律隆绪故作镇定地对着底下几十号人说道。

在场之中,最想表现的人,莫过于是耶律淡雅,听到父皇的问话,他第一时间站了出来,拱手说道:“父皇!宋国,小国尔,何惧于它!四十万精兵藏于临潢,待过几日各州守军回防都城,定杀得宋军片甲不留。儿臣,主战!”

耶律淡雅刚说完,旁边几名大臣纷纷附和,显然是耶律淡雅的拥簇者。

“陛下!我大辽兵强将多,宋军不足为虑!”

说话的是大林牙院北面都林牙蒋华铎。

大林牙院,掌文翰工作,相当于是中书省,而北面都林牙,也就相当于是中书门下同平章事,也算副丞相一流。

蒋华铎刚说完话,某个犄角旮旯的角落,一道声音响起。

“真有意思,兵多将广,秦王殿下为何会在古北口战败而归!”

“耶律摩搜,你在说什么?”

蒋华铎一脸怒意,等着刚才说话的那个人。

他身为秦王内臣,当然要帮着耶律淡雅说话。

但结果就死如此,耶律淡雅带着七十万大军,还是被宋军打得丢盔弃甲而逃,耶律摩搜的一番话,直接打脸耶律淡雅一党。

蒋华铎,怎会不怒?

“我说什么?我当然在说事实!”

耶律摩搜冷哼一声,继而拱手,对着耶律隆绪说道:“陛下!不是臣胆小怕事,就目前战报而言,拥有神秘武器的宋军太过强大,不是我大辽现在能够应对,前几日,秦王殿下也说了,正命令我工部,分析,研制模仿出那神秘的轰天雷和大炮,可单单轰天雷就不知从何下手,何况那大炮了。虽然得知是威力不俗的烟火,可比例问题,难以解决。所以臣认为,此时不是与宋国交战的时候,应当和谈,韬光养晦!待日后有破敌之法,再谋吞宋!”

这番话一出,众大臣又是纷纷点头。

这几日,大臣们都是在偷偷寻找后路,一旦宋军破城,也好保下自己的性命,所以,和谈,就成了这些人统一的意见。

活着不好吗?一定要去送死?

要送死也可以,我可不奉陪。

这就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可没人注意到,耶律摩搜说完后,悄咪咪地看向了耶律德昌。

看来这是耶律德昌的后手。

一时间,整个太和殿充斥着争吵的声音。

“胆小鬼!真丢我大辽的脸面!和谈!我大辽何时有过成为主动和谈的一方!千古奇谈啊!”

一名老人说到兴致上,还吹起了胡子,一双大眼仿佛要掉出来一般,死死地盯着耶律摩搜。

“那行!你上啊,你去领兵!”

耶律摩搜可不是个任人欺负的人,当即挽起衣袖,准备和那老人开喷。

一旁的张俭看着面前一帮可笑的家伙,有些头疼。

“诶,就算是和谈,人家也要愿意啊。怎么会放着肉不吃,还要和肉谈谈心?”

张俭轻飘飘的一句话,直接让场面安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