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历史军事>逍遥大宋>第393章 包希仁

“无妨,等便等了,我这弟弟现在的志向可大的很,总会到时间的。”

刘轩目光坚定地说道。

吐蕃欺人太甚,他一定要让吐蕃付出代价。

在大宋都城行凶,虽然没有证据,但明白人都知道,他们乔装打扮的目的是什么,定然是为了自行车图纸,说不定还有那黄河大坝的设计图。

现在当事人全都死了,无从考证。

看来得找另一伙人问问了。

刘轩皱着眉,心中已经大概猜到,第一波过来抢夺图纸的人是谁。

不过好在那帮人倒是客气,不像吐蕃杀手。

“好了,我先走了,你帮我教好小九。麻烦你了。”

说着,刘轩便起身,拍了拍岳飞的肩膀,准备前往开封府衙。

岳飞急忙起身,送着刘轩出门。

“元帅,要不要骑马回去?”

“也好。”

很快,岳飞让人牵着皮皮虾过来。

皮皮虾一见刘轩,立马仰头长啸,随后伸出舌头,在刘轩的脸上疯狂舔舐起来。

刘轩抱着皮皮虾的脑袋,轻声安慰着:“是不是很想我,走,带你驰骋一番。”

“唏律律。”

二话不说,刘轩翻身上马。

“驾!”

一声令下,皮皮虾带着刘轩,仿佛箭矢一般,朝着军营外奔去,徒留一片尘土飞扬在岳飞面前。

“咳咳咳。元帅真有天人之资啊。”

被尘土呛了几口,岳飞还不忘恭维着刘轩。

身旁几名士兵,听得直摇头。

没想到自家将军在元帅面前居然是这样的。

刘轩一路狂奔,他已经许久没有这般畅快了,很快便到了城门处。

快进城,刘轩当然不会当街纵马,于是,下了马。

结果却被人喊住。

“等等,齐王殿下。”

刘轩听到身后有人喊自己,微皱眉,转身望去。

却发现是个女子,在以往的印象中,自己好像不认识这人吧。

不一会儿,那名女子气喘吁吁地跑到刘轩面前,轻轻拍打着自己的胸口。

“你这人怎么这样啊,我喊了你好久,都不理我。”

那女子休息片刻后,双手叉腰,挺起胸膛,仰头看向刘轩,语气中尽是责怪。

弄得刘轩一头雾水。

“敢问小娘子,咱们认识吗?”

结果不说话还好,一说话,那女子更是气急,指着刘轩,你你你了半天。

“你居然忘记我了?”

听到此话,刘轩更是疑惑。

“我们应该认识吗?”

说着,刘轩牵着皮皮虾,便往城内走去,压根不想理会此人。

“你!”

“哟,这不是向博士吗?今日太学下课这么早?”

原来此人正是当日在太学门口被刘轩教育的向玲玲。

“哼,要你管?!”

向玲玲对着那名路人气愤地一蹬,风风火火地朝着太学而去。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插曲,根本没有让刘轩在意。

走进城内,刘轩很快便来到开封府衙前。

两名衙役看见是刘轩,立马迎了上去。

“拜见齐王殿下,张大人已在堂后等待多时。”

“带路。”

刘轩跟着那名衙役,来到了大唐后边的办事厅。

“大人,齐王殿下到。”

“进来吧。”

屋内传出来一个声音。

“殿下,您请。”

那衙役恭敬地让开通道。

刘轩走了进去,发现张士逊正埋头看着什么,又好似老花,不断地拉远拉近自己与文件的距离。

“诶,老了,眼睛不行了。”

张士逊放下手中文件,对着一旁一个年轻人说道:“希仁,你先出去。”

“可是,先生,我的致信您还没同意呢。”

刘轩抬头望去,内心狂震,深受震撼。

只见此人面庞黝黑,高大挺拔,目光如炬,五官确实清秀,只不过黑了些,但最为明显的是,此人额头有着一道伤疤,宛如一弯残血倒挂在天空。

“包青天??????!”

之所以如此震惊,也算是被后世的电视剧洗脑了。

关于包拯的电视剧,可谓是数不胜数,其中给人的印象,包青天那可是名副其实的好官。

之前还在想着,来北宋一年了,还没有遇到这个后世被人称颂的包拯,有些可惜。

今日没想到会以这样的场景遇见。

“包拯?”

刘轩忍不住开口问道。

这突如其来的询问,让张士逊和包希仁都为之一愣。

“殿下,您认识我?”

刚问出口,包拯就被张士逊打了一个头皮。

“我就是这般教你的?目无尊长!该打!”

被打的包拯有些委屈,悻悻地看着张士逊,随后再次作揖,对着刘轩一拜。

“拜见齐王殿下。”

刘轩还有些没转过弯来,面对包拯的问候,久久没有答话。

躬身的包拯以为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得罪了齐王,偷偷扭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老师。

张士逊当没看到,同样行礼。

“拜见齐王殿下。”

“啊,哦,那个,起来吧,不用这般多礼。”

包拯如释重负,起身后,依旧对着张士逊不依不饶。

“先生,你便让我辞官吧,你是知道我父母的情况的。他们已经年迈,我真的不想离他们太远。”

原来如此,难怪刚才包拯一开口就是致使信,原来是想辞官回家孝敬父母。

张士逊听完,惋惜地叹了口气,他看着刘轩,投去一抱歉的眼神后,对着包拯说道:“希仁,不是为师不同意,只是今年你已经三十有一,再辞官,以后你的仕途该怎么办?我这是为你感到惋惜啊。”

听完张士逊的话,包拯眼神中也有些迟疑,可是父母为天,自己定然不能舍弃他们。

想明白这点,包拯目光坚定,俯身作揖。

“求先生成全。”

两人都忘记了刚才刘轩看到包拯后那诧异的一幕。

“这...殿下,你看这...”

张士逊没有办法,只能求救于刘轩。

刘轩也有些愕然,没想到历史上的包拯居然想着辞官?

他并不了解历史上真正的包拯,电视剧中很多的情节都是改编的。

于是,他问道:“希仁兄,你现在在哪任职?”

包拯一怔,但立马躬身回道:“回殿下,下官目前就任于和州(安徽和县),任监税一职。”

刘轩心中了然,立马对着张士逊说道:“本王之前听说过希仁,忠诚厚道、廉洁公正、铁面无私,断案如神,甚是欣赏,改日,本王会上请官家,为希仁在京谋一个职位。”

说着,又看向包拯,继续说道:“你将双亲接到都城来,好让二老在都城颐养天年。”

“这...”

包拯听到刘轩的话,当场石化。

自己不过是在大前年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今江西省永修县)知县,齐王殿下就听说过自己,还有那些评价,真的是在说自己吗?

特别是最后一个,断案如神?

什么时候自己断案如神了?

包拯疑惑不已,但张士逊却为自己的这个学生感到高兴。

看到包拯呆愣着,立马一推他,高声说道:“还不快谢过殿下?”

“哦哦哦,可是,殿下为什么要帮我?”

听到包拯的回答,刘轩有些想笑,还真是憨厚啊。

于是回道:“本王欣赏你,也信任你,只要你日后做好父母官,做到为民请命便好。”

包拯激动不已,立马俯身再拜。

“谢殿下,下官一定谨遵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