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开疆>第38章 海军新战舰

大年初十,威海卫所有行业全面复工。港口里船只穿梭如云,新产品不断上市。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日本商人向港口运来黄金、金刚石、铜、军火、粮食、矿石、橡胶等各种各样的产品和原材料。然后又购买丝绸、雪花盐、钢锭、肥皂、农药、农具等产品。同时,对于陈志远推出的新产品,他们也积极购买样品回去推广。

九龙河西面一万亩的滩涂土地,如今已成了一片万国风情街。这片田地里,葡萄牙人建了一座五百亩的领事馆,领事馆主体为一座三层楼的欧式建筑,其余的空地用围墙围了起来。围墙内又建了军营、仓库和官员府邸。按照陈志远签的协议,威海出售给外国人的土地只享有限的使用权、不享有所有权。保卫使馆的军事力量,只能在使馆里拥有武装权。所有土地包括使馆在内,一律适用大明律。而且不经允许,不准私自建教堂传教。除了领事馆,葡萄牙人还建了一家大明商贸银行、北方贸易公司以及沿着使馆周围建设了一片一千亩的商住区。

除了葡萄牙人,荷兰人、西班牙人、日本人也购买土地建设自己的商会和领事馆。日本人藤智绳紧挨葡萄牙人的地块购买了一百亩土地,建了领事馆、一家浦友商行和一小片商住区。荷兰人又在葡萄牙人对面购买了一千亩土地,建设了荷兰领事馆和荷兰东印度公司。西班牙人远离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在日本地块隔离这两个国家后,才紧挨日本地块购了一千亩土地建设了西班牙领事馆和西班牙皇家商会。神圣罗马帝国邓玉函购买了一百亩土地,修建了一座占地两亩的教堂,起名念乡教堂。毕方济、艾利略两名意大利人也购地三百亩,修建意大利领事馆和罗马东方教堂以及济世医学馆。有了落脚点,罗马帝国和意大利人也租船拉雪花盐和肥皂等商品回国,通知国王派遣船只和人员来威海贸易。

有了各国间的贸易,陈志远通过军火贸易,海军实力快速提升。直到崇祯八年大年初十,水师又接手了四艘加莱战船,二艘五百吨级西班盖轮帆船和十艘一百吨级卡拉维尔帆船。而且,这些船只均是全副武装的战船。为此陈志远支付了一百二十万两的白银。加莱船速度快,火炮射速快,吃水浅,陈志远将加莱船划分为迅捷级驱逐舰。西班牙盖轮帆船,船坚炮利,双层甲板,底层舱是货仓和船员仓,中层仓是炮仓,左右各装十八门十二磅火炮,顶层两侧又各装十二门佛朗机炮和八磅火炮。船尾两门十二磅炮,船头一门十八磅炮。一条船装配的火炮多达六十三门火炮。陈志远将其命名为勇气级战列舰。卡拉维尔帆船也是快船,全船装配十二磅炮八门,八磅小炮十二门。陈志远将其归划为江海级护卫舰。

这些国家除了卖船,还按陈志远要求,带来了大量南洋华人水手和广东福建一带的水手,而且个个都是拖家带口。为此,陈志远又支付了八万两路费和人头费。无形之中,陈志远涉及了人口贩卖。但是,为了发展,必须通过此种形式罗列人才,陈志远也要求这些国家保障要优待这些华人。荷兰人和西班牙人拍着胸脯会善待华人水手。但他们现在是在占领了南亚的吕宋、棉兰老岛、马六甲之后,到处驱赶和屠杀华人。现今陈志远要水手、要船匠,他们就没收华人土地和财产,然后将失去土地和财产的华人运输到威海卫,出售给陈志远。这点,陈志远是清楚的。总有一天,会找他们算帐。葡萄牙人,他们的驻地在澳门,不敢造次,大部分船匠和船只是通过中介方式带过来的。也有一小部分是劫掠商队后幸存的船员。

对于这些从南方来的船员和船匠,陈志远免费给他们及家眷们分配住房,并保障他们最低每月可领三两月俸、一石粮食,每个家眷每月发放一钱银子和三斗粮食。在优厚的待遇之下,船员和工匠也安心起来。但为了保证万无一失。这些船员被分散到各条战船上,而且每艘船上还安排最少二十名战兵监督。炮手和大部分长官均是明国水手担任。

正月十二晚,陈志远刚吃完晚饭。葡萄牙人桑托斯.纳杜尔.伯伦带着一个红毛人和三个下人扛着礼物拜访陈志远。

“站住,你们是何人,来将军府邸作甚?”站岗的卫兵拦住伯伦一行人问道。

“哦,这位军爷,我是葡萄牙大使伯伦,今晚有空,特地带上些礼物向陈将军拜年!”伯伦在威海卫可不敢造次,因为他可是知道陈志远的军事实力可不是他领事馆里五十名士兵可抗衡的。就算把澳门近千的驻军调来,他也自觉得打不赢。海军倒是有实力,在澳门。大型战列舰有两艘,每艘八百吨级,装备火炮八十多门一艘。另外还有近百艘大大小小的船只,但以商船为主。如今陈志远海军实力大涨,真打起来也讨不到好处。更别说葡萄牙人和荷兰人、西班牙人关系不好,还要挤出部分力量抗衡了。所以,真和陈志远打起来,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绝对会联合陈志远,将他们葡萄牙人赶尽杀绝,所以伯伦不敢造次。

卫兵向陈志远通报后,又搜了身并接过他们的礼物道谢后,才放伯伦和另一个红毛人进门。

“葡萄牙大使伯伦拜见陈将军,恭贺将军新春愉快、心想事成!”伯伦在大明吊了十多年,对大明的礼仪和人情非常熟悉,他恭敬地拱手弯腰,向陈志远拜贺。

另一个红毛人一身富丽堂皇的商服,他脱下帽子行了个西式礼用生硬的明话道:“尊敬的陈将军阁下,你好,窝是大英帝国使者,大英帝国东印度公司代表威廉.柯尔亭。”

在历史上,英国在崇祯初年在通过和葡萄牙合作,试图开辟明国市场。崇祯八年,即163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跟葡萄牙果阿地区的总督达成协议,葡萄牙人允许英国人前往澳门与明朝进行贸易,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找到了一名擅长经商的海商威廉·柯尔亭,组建葛廷联合商会和大明进行贸易。英国皇帝查理一世还出资英镑进行参股,还任命了大英东印度公司一名航海经验丰富的船长约翰·威德尔,组建船队前往明朝进行贸易。

1636年4月,即崇祯九年,威德尔舰队率领四艘武装商船,从欧洲出发前往明朝,1637年6月27号到达澳门,想要跟明朝进行贸易,当时明朝在澳门是在大明官府管辖的,即澳门的主权是明朝的,经营权是葡萄牙的,相当于租借的形式。

但事与愿违,葡萄牙人后悔了,他们不敢明着违背和英国人签订的合作贸易协议,让英国人通过澳门和大明贸易,更想着背地里耍阴招破坏英国人和明朝合作贸易。因此,在英国人跟明朝贸易谈判的时候,葡萄牙澳门总督费德宝下令英国人不能下船,由费德宝派出的一个叫做李叶荣的翻译来做跑腿传信息,协助双方谈判。

在此过程中,葡萄牙使坏,他们买通了李叶荣。说自己是代表荷兰人来和明朝进行贸易谈判。由于荷兰人和明朝打过仗,李叶荣说自己是代表荷兰人进行贸易谈判,直接被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