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开疆>第55章 午门阅兵献俘

后宫别苑长谈,足足谈了两个时辰。除了开海的应对计策,又谈了建奴的作战规划。最终,还是依照陈志远先前提出的犄角之势,就是扩建海军,择机登陆辽东半岛,收复部分领土和皮岛,让建奴左顾右盼,分兵把守。

离开皇宫,当晚,陈志远受到了温体仁的邀请。

对于温体仁,陈志远尚未亲自接触过。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就是一个只懂得揣测崇祯心思的人。所以,他迎合崇祯的喜好,在拟票时故意留给崇祯驳回的余地,彰显崇祯的英明神武。所以,首辅位置一干就干了四年,稳坐崇祯内阁首辅位置最长的记录。但四年首辅,温体仁没有给崇祯出过一条治理国家的好计策,史书评定他是个奸臣。

事实上,温体仁算是投崇祯所好,做个无为而治之臣。崇祯迫于党争之厉,左右不了朝政,亦只好重用听话的温体仁了。然温体仁受宠,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力,就会推举无用之人身居要位,排除异己。最终,崇祯还是削了温体仁。

温体仁邀请陈志远,陈志远也不拒绝,他带了一份簿礼,就往温体仁的府邸走去。

“下官拜见温阁老。”

“陈游击不必多礼,老夫家里不是朝堂。来,咱们一起进书房谈些心事!”

“阁老请!”

进入书房,下人们关了房门。温体仁才说道:“志远小侄,你年纪轻轻就制作雪花盐、肥皂,为皇上解决财政不足的问题。今又剿灭流贼,功高至伟,前途不可限量啊!”

“阁老,为皇上分忧,乃臣子的本分,不敢居功。”陈志远不知道温体仁葫芦里卖什么药,就尽说些客套话。

“志远小侄,不必如此顾忌老夫。老夫入阁多年,不如那东林之辈,结党营私,陷害忠良。更不会得罪皇上青睐之栋梁。”温体仁表露一番心思,坦诚地道。

“温阁老为皇上分忧,乃吾等楷模,下官受教了。为臣者,当如温阁老般,不结党、不营私、不贪腐。然皇上有言:流寇躏畿辅,扰中原,边警杂沓,民生日困,未尝建一策,惟日与善类为仇。不知阁老可懂否?”陈志远敲击温体仁一番道。

温体仁心中一惊,这话不是皇帝在警告自己么。于是,温体仁惶恐地问道:“志远小侄,这话是圣上在后宫别苑所言么?”

“温阁老,不知道就别胡揣圣意,一些事,你我心里知道便行!”陈志远撒谎骗了温体仁,还顺带恐吓他。把他吓怕了,官再大,也不敢对自己不利。

温体仁抹了额头上的冷汗才道:“老夫知道,仅凭揣测、无为而治,终不是持久之计。志远小侄,今后还得多多帮忙老夫啊。朝堂之上,老夫可为你挡下了不少弹劾折子,这朝堂之上,你我本就孤立,施以援手,方可不败啊!”

“温阁老,当今圣上有些事要操办,阁老可要多多分忧啊!”陈志远小声地说道。

“哦……还请小侄细说。”

“是这样的……。”

陈志远将开海和铸币的事和温体仁细说了一篇。温体仁探得具体消息后,向陈志远保证,以后双方都会相互合作,施以援手。

三月二十八日,献俘大典正式在午门开始。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上,通高37.95米,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清朝顺治四年(1647)重修,清朝嘉庆六年(1801)再修。因这道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

午门是皇宫内城的大门,是个非常讲究,也必须干净整洁的地方。通常人们都说“推出午门斩首”,其实没有这回事。

午门有三大活动,但没有斩首这一项,因为皇帝不可能在自家的大门前砍人家的头,斩首这个脏活,明朝时在柴市进行,清朝在菜市进行。午门最隆重的仪式是献俘。

通往午门的大街上,一个个整齐的方阵肃然站立在街道上。第一个方阵是陈志远旗下的一千火兵,第二个方阵是卢象升天雄军的一千弩兵,第三个方阵是曹文诏的一千骑兵,第四个方阵是陈志远的灭虏一式120毫米野战炮,第五个方阵是密集阵火箭发射车,后面就是献俘囚车和俘虏方阵。

“礼毕,阅兵开始,正步走!”随着一声号令。

李梁带队的第一方阵踏着整齐的步伐向午门走去。

“踏…踏…踏…!”步伐声在街道里回荡。离检阅台五十步,李梁抽出配剑立在胸前怒吼着下令:“《精忠报国》唱”

“狼烟起 江山北望

龙旗卷 马长嘶 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纵横间 谁能相抗

恨欲狂 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 更无语 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 人北望

人北望 草青黄 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大明要让四方

来贺

……!”

雄壮的歌声由远到近,随着方阵移动,越来越洪亮。崇祯站在检阅台上,心潮澎湃。看着整齐的方阵在阅兵台下经过,崇祯感慨地自问:“这就是朕的威武之师。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大明要让四方来贺!朕……朕能复汉唐盛世,朕要开疆拓土!”

检阅台下的文武百官,观看这些上个战场的士兵带着一股杀气走过,不少人都打了冷颤。那些勋贵和京营将佐们则一个个低下了头。因为,他们喝惯了兵血,吃惯了空饷,当他们想起自己祖先征战沙场的那一刻,他们也会有所惭愧,但仅此而已。

士兵方阵过完,后面跟着过来的是火炮方阵。当场上观众看到新式火器经过,都发出了惊呼声。

“你看这火炮,太壮实了。”

“哇,这大炮安装两个大轮子,行军打仗不是更方便吗?”

“哇,这百虎齐奔火箭,里面的箭支比老旧的百虎齐奔粗大多了。”

“难怪…难怪数十万流贼会被打得豪无还手之力!”

过完阅兵方阵,后面是俘虏方阵。所有的俘虏一律身穿白色囚衣,押到午门后。高迎祥被架出囚车,然后和所有的俘虏一道被压趴在地上。

不过,过程中并没有什么热血沸腾的怒骂皇帝的事情发生。该处死的俘虏,早就被毒哑了,那些不被处死的,早已知道消息,一个个都乖乖地听话。

一套繁杂的献俘流程走完之后,崇祯亲自宣布高迎祥押柴市凌迟处死,五十余人大小首领押柴市斩首示众,以示天威。余下数百贼众,发配戍边,以示警戒,余下从众,一并释放安置,以示皇恩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