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开疆>第99章 新年伊始

陈志远站立在车上,微笑着挥手向人群致意!

到达会场,陈志远走下马车径直往会场里走去。

“辽王驾到!”

“哗啦!”

会场里的人全体起立,恭迎陈志远。

陈志远坐上主座,威严地说了一句:“都坐下吧!”

“哗啦!”

所有人整齐地坐了下来。

“诸位,一年一度的年底会议又开始了。这是我们发迹以来的第二次年底会议,就由黄吉圭首相简要汇报今年的成绩吧!”

黄吉圭随即站立起来向陈志远拱了拱手,然后开始汇报。

“诸位同僚,今年辽王辖地已经完成了行政机构体系的架设,各级政府平稳运行。辖区内人口迅速增长,据户部统计,现辖区人口已增长到二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二十二人口;农业方面,现有耕地三百五十七万亩,年产粮食二千二百三十二万五千三百石,上缴税粮四百二十万石,收购储备粮三百二十七万石;工业方面,现有工坊工厂七千二百一十六家,雇佣工人八十万七千二百六十万,年生产总值七千九百三十二万两,上缴税收七百九十三万两;商业方面,辖区内拥有大小商号、公司、商会、银行、钱庄等一万三千一百七十二家,雇佣工人十二万六千五百八十二人,年贸易总值一亿二千二百六百九万二千七百十一两,上缴税收一千四百五十三万两……。”

黄吉圭读完汇报,最终年底财政结余入库,粮食五百一十七万石,银两七百六十三万两。

陈志远随后发言:“诸位,咱们的家业越来越大,步子也越走越快,但能走多远,取决于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财政收支盈余,军队能征善战。所以,本王希望各位能够在其位,谋其政,更希望各位管住贪婪,管住欲望!”

“吾等谨记!”众臣工一致回复。

陈志远只是微笑一下,然后悠然地道:“当然,每一个人都追求富贵荣华,本王也不能让你们过得不如意。所以,本王决定,军政体系内的人员月俸增加五成,凡镇级行政人员及以上,排总以上的军人均发放养廉银,发放标准最低每月二两,最高一百两。同时发放年终福利,全员享有,发放标准每年最低三两,最高一千两。”

众人听完,心里暗自高兴,按照陈志远给出的福利待遇,一个普通士兵的年收入将达到二十七两,还有五石粮食。如果加上战功折换钱粮,一年五十两收入不在话下。而一个普通公职人员,提薪后,年薪十五两,加上三两年终奖和三石粮食,也可以过上小康生活了,如果有镇长、所长职务,月薪三两,还有每月二两养廉银,年终长十两,单就银子收入就高达五十八两了。这比朝廷里乡长、里长每年二三两的收入高了数十倍。如果官职再往上走,那么就有太平洋公司股份,每股收益三十余两。有如此之高的收入,许多人暗自发誓绝不贪婪和背叛。但人心膈肚皮,贪婪也不是靠高薪养廉和自律能杜绝的。相关的律法和监察机构必须完善。

陈志远话锋一转,冷冷地道:“本王给了你们高薪养廉,更希望你们自律,但是,贪婪是每一个人都天生拥有的本性,所以本王决定在监察司的基础上再成立一个部门信访办,信访办接受所有人的信访检举,独立于各级政府,不受任何一级政府的统制。再一个就是官员经商问题。原则上,官员不允许经商,但实际情况执行是不可能到位的。每个官员都会通过各种方式,钻法律空子,参与到经商当中获利。所以,本王不限制你们了,每个官员都可以经商,但是,每一个官员上任时必须进行财产公示,必须公布产业。否则,一旦查处隐瞒财产和收入,必定查处末收。如有隐瞒的,本王给你们两个月时间如实上报,过期后果自负。”

众人一阵心惊,心里暗道:“待大年一过,就赶忙上报资产,免得一无所有。”

陈志远顿了顿又说道:“明年的发展规划,本王已有些头绪,一是军事方面尽快接手淡水、占领姑婆岛、淡马锡,你们海军、陆军尽快配合行动,争取明年五月份实现。”

“诺!”

“太平洋公司与工业部联合消化研究院成果,本王规划投资二百万两,建设玻璃厂、无烟火药厂、步枪制造厂、火柴厂、仪器厂、制酸化工厂。这些工厂一式两份,一份建在威海、一份建在金州。同时,旅顺再新建一座造船厂,规划六座船坞。靖海、威海两处船厂扩建,由四座船坞扩建成六座。”

“诺!”

“户部、吏部、税务部明年随军扩张,一是在锡兰、淡马锡、小琉球、姑婆岛等地搭建机构,组建总督府。二是北上喀尔喀部,本王要彻底将喀尔喀部纳入汉地并征讨蒙古各部。”

“诺!”

……!

崇祯十年开始,威海辽东等地一片喜气洋洋,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飘出一阵阵的肉香味,就算在金州新城这片大工地上,住着帐篷和茅屋的新移民,他们的锅里都煮着一锅锅稠米粥。所有的人,都怀着对未来生活美好的信心。

盛京,皇太极丢失辽东半岛之后,建奴日子越发艰难,无数老弱在寒冷的冬天里冻死、饿死。

然而,皇太极不管不顾,仍然四处搜集粮草,集中资源制造新武器、新火炮。而所谓的新武器,就是志远军逐步淘汰下来的零九一式线膛后装步枪和灭掳野战炮。

建奴八旗旗兵在崇祯九年损失严重,为了补充战损,皇太极强令十四岁至四十岁的青壮入伍,同时吸收大量汉人奴隶入旗。通过一番操作,建奴满八旗兵力增至十三万人。汉八旗十一万二千人,蒙八旗十二万人。

北京城,崇祯仍然为明朝这个烂摊子忙得焦头烂额。自从与陈志远不对付之后。北京扩建的南城逐渐萧条,精盐厂、肥皂厂的设备和工人被陈志远全部撤完。没有了精盐厂和肥皂厂的支撑,肥料厂也迫于没有原料供应而停产。工业区内,只余下钢铁厂、农具厂、农药厂等部分工厂生产,收入大减。而且,双方闹僵,陈志远不再上缴太平洋公司的股份收入给崇祯。整个明朝的财税减少了近五百万两。崇祯的钱袋子再次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