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开疆>第104章 打通南洋补给站

三月初,又有四艘飞剪船入役。易安带领六艘飞剪船的护航编队,护送一个旅的士兵和运输船队南下姑婆岛。

在淡水港稍作停靠之后一路南下,三月初十,志远军攻下姑婆岛。

姑婆岛的守军不多,刘香残部三十条小船、三百余名海盗以及两千人的家属,根本没有能力对抗志远军一个旅的实力,战斗中,志远军战舰开了几炮。刘香残部便不战而降。

三月十二日,志远军整编刘香残部,并留下一个团驻守姑婆岛,便南下攻打淡马锡。

淡马锡,即是现今的新加坡。自汉朝开始,新加坡这个地方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

关于新加坡古称的早期记载,在公元前110年班固《汉书-地理志》中的“皮宗”和公元3世纪的《吴时外国传·扶南土俗》中的“蒲罗中国”。汉朝时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事业有了明显进步,并掌握了季风知识。

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楼船将军杨仆平南越,以及元鼎六年横海将军韩锐浮海平东越,均可从其行军路线(由北向南)与季节(秋冬)推断是利用东北季风航行的。就是说,在汉武帝时期,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华夏就开辟了从海上到达印度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南海航线,并以新加坡这个岛屿作为中继补给港。

然而,新加坡也有大起大落的历史,明朝永乐年间,新加坡一度达到最高的繁荣,当时取名为淡马锡。并且是马六甲王国的首都。明海禁之后,新加坡的贸易地位越来越低。直到荷兰人占领马六甲,殖民者们禁止在新加坡贸易,马六甲王国也放弃新加这个岛屿,将贸易重点放在马六甲。明末,马六甲成为一座走私贸易港和海盗自由港。岛上的势力主要由明朝的海盗和明商人的走私船队控制。其中夹杂着部分欧洲海盗和英国势力在此进行销赃贸易。

三月二十二日,淡马锡外海,数十条船只打开炮窗,一门门火炮被推出窗口,黑洞洞的炮口预示着一场大战即将到来。

“明军,明军战船!”

码头上,海盗的侦察船返港之后便惊恐着禀报情报。

海盗头子们不相信明军的战船会来到淡马锡,但打听清楚之后,这伙明军战船是威海辽王的势力,个个如临大敌。那些欧洲海盗们赶紧登船撤离。毕竟,淡马锡只是他们的一个销赃点,不必得罪一个强大的敌人。英国人势力也是为了不得罪友好贸易伙伴,纷纷驱船撤离。

余下的汉人海盗、商队,这可是他们的根据地,甚至家人都在此落脚,要放弃这个地方,就成了丧家犬了。但是要抵抗,凭他们十余条武装鸟船,数十条商船,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

“轰轰……!”

快速驶过的八条飞剪船一字排开,朝港口内紧急升帆的船只砸去。

“砰砰砰……!”

静止连片的船只命中率奇高,大部分炮弹砸中船只,当场就有两条鸟船的桅杆被砸断。

又过了数分钟,调头回来的飞剪船再次向港口内开炮。

“轰轰轰……!”

降帆停船的飞剪船不停地开炮,尚未升帆收锚的船只能被无情地挨打。他们想还击。奈何船上装的佛朗机炮射程不够。而明军后面。三艘盖伦战列舰、三艘二千料的大鸟船,还有十余艘卡拉维尔战舰相继加入攻击队列。

数百门火炮射击,炮火染红了早上的海面,浓滚滚的哨烟笼罩了庞大的舰队。

港口连片的船只,在炮火的洗礼之下变成了一片火海。惊恐的海盗们跳进海水里,拼命地划水,逃离地狱般的战船。

完了,如此强大的火力,海盗们吃不消,更何况,港口里由多股海盗驻扎在这里,形不成同仇敌忾的场面。

随着一艘海盗船升起白旗,其余幸存的船只也纷纷升起白旗投降。

停止炮击,一艘艘运输船驶入港湾。战船上,也放下一条条小船,运送士兵登岸。

战斗结束,志远军士兵押解一队队俘虏关闸。战后统计,志远军在零星的抵抗中战死三十二人,受伤一百六十人。抵抗海盗死伤一千一百二十人,俘虏二千七百五十人。击沉各类船只十二艘,击伤十六艘,俘获二十七艘。清剿海盗巢穴十六个,缴获各种商品价值六十万两。现银二十二万两,黄金两万两。粮食五万余石。

对于海盗的处置,杜易安轻车熟路,海盗内的骨干首领一律入狱进行劳动改造,剩下海盗小娄罗相互检举,凡作恶多端者也一律发配劳动改造。至于不杀他们,是因为舍不得这些壮硕的劳动力。淡马锡打下之后,需要大量劳动力修建港口。至于剩下的海盗小娄罗,一律打散充入海军。反正,如今海军不断有新船入役,这些海盗娄罗就是非常不错的现成资源。

一周后,杜易安发布安民公告宣布:淡马锡成为明国领土,受辽王统治,淡马锡改名锡州,杜易安暂任锡州总督,管理军政大权。根据锡州律法,凡州内百姓,一律信奉道教、大乘佛教。凡异教徒者,没收土地财产,削籍为奴进行改造。凡州内商贾百姓,按律交税者,秋豪不犯。

告示贴出之后,一万三千人的汉人百姓欢呼雀跃,而生活在锡州的二万一千信奉真主的土着、两千天主教白人和一千余印度教的人开始各种暴乱。

然而,在绝对的优势实力面前,又在一座几百平方公里的岛屿上。暴乱很快被镇压。红毛人率先服软、接着是印度教徒。剩余的暴乱者要么逃往马六甲,要么成为了免费的劳动力。

暴乱过后,汉人百姓成为淡马锡主体,而马来土着由二万余人下降至八千一百余人。然而,这八千余人全部沦为改造的免费劳力。他们在皮鞭和谩骂声中拆了一座座昔日祈告的街宇。一块块大理石被拖到工地上修建锡州总督府、兵营。

港口上,又有数千免费劳力在皮鞭和和烈日之下修整土地,建造菱堡、仓库和泊位。高强度的劳动和高度的营养不良。每天都有数十上百人一倒不起。杜易安心痛无比,要是知道这些土着如此不堪使用,当初就应该多留一些免费的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