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开疆>第106章 向辽王求助

北京城朝堂之上,崇祯满头白发,脸上满是失落和无奈。堂下文武百官,也没有了你攻我伐的热闹,采而代之的是暮气沉沉。

“杨爱卿,当下局势,可有应对之策?”崇祯率先开口,向杨嗣昌问道。

杨嗣昌悻悻地拱了拱手,用无奈的口气回道:“皇上,为今之计,一是令关宁军和辽东军南下固守京师,二是求助辽王。”

崇祯一脸不情愿地继续问道:“还能不能有别的办法?”

“皇上,已经没有别的办法,运河被切断,京师所存粮饷只够五个月用度。今年北地天气大早,土地绝收,若无辽王帮助,京师不用敌人来取,也挺不到明年。”杨嗣昌回道。

“各位臣工,你们也都给朕想想法子!”崇祯向殿下大臣们说道。

然而,回答崇祯的却也是向辽王求助。崇祯压住怒火,一脸怨气地道:“好啊,好得很啊!当初你们让朕与那陈志远翻脸,如今反过来让朕向那陈志远求助。朕,还要脸面吗?你们让朕情何以堪?”

“皇上,臣以为当下应以大局为准,昔日恩怨实属小人挑衅作梗,臣愿前往金州,以那陈志远晓之大义,冰雪前嫌。”杨嗣昌自觉在陈志远与朝廷不和这件事上有过参与。如今,崇祯要陈志远帮助,自己将是最好的人选。如果,此事能办好,他日朝堂之上将如日中天,所以杨嗣昌毛遂自荐。

崇祯疲倦地摆了摆手道:“退朝吧,杨受卿你留下,朕有事和你商量。”

“吾皇万岁……”

退朝之后,杨嗣昌在太监引路之下来到御书房。崇祯让王承恩给他上了座,待行君臣之礼后。

崇祯才开口问道:“杨爱卿,朝堂上所议之事,爱卿有多少把握?”

杨嗣昌一时把握不定,在他看来,说肥陈志远只是一时兴起的权宜之计,若真要说有十成把握,轻松说肥陈志远,杨嗣昌还真不敢托大。而崇祯如此一问,分明是希望自己立下军令状了。杨嗣昌一时不敢托大,只想蒙混过去。

“皇上,臣认为,只要能许以陈志远一些好处,相信他会帮助朝廷,不说全力以赴,起码会有所行动。毕竟,他在明面上,还是我大明臣子,而张献忠、李自成做大,不符合他的利益。”

崇祯点了点头,认为杨嗣昌这个分析不错。但是,对于杨嗣昌没有在成不成之间直接回答,崇祯很是不爽:“爱卿这番分析倒是有理,但事成以不成,爱卿为何不作定夺?”

杨嗣昌装作一脸惊讶地道:“皇上,成与不成在于皇上许给他多少好处,臣认为,若许诺山东一地给他治理,此事定可有收获,再一个就是皇上希望在他身上获得多大的帮助。”

崇祯略显不满,因为杨嗣昌全然把责任推到了他这个皇帝身上。不过,崇祯也急切希望这件事办成,倒是没有责怪杨嗣昌。

“咳咳,大伴,传朕口谕,宣卢象升、祖大寿来御书房见朕!”

“奴婢遵旨!”

杨嗣昌内心一惊,这皇帝什么时候召卢象升、祖大寿进京了,作为首辅的自己,竟然全然不知。看来,皇帝已经对文官们有所顾忌,而且对自己这个新上任首辅的能力,是不怎么相信了。以后在朝上议事,得掌握分寸了。

杨嗣昌是个有才能的人,但他更是个妒忌心态却是出了名的,只要谁表现出色,他会想尽办法陷害谁。以至于,熊文灿、洪承畴、卢象升等名相名将,不是被他害死,就是降敌。以至于历史对他的评价是草包加小人。

“臣卢象升、臣祖大寿叩见吾王万岁万万岁!”

“两位爱卿请起!”

待卢象升、祖大寿两人入座后,崇祯开口道:“两位爱卿,你们均与那辽王陈志远有所交集。今流贼势大,朕希望重用辽王这个左膀右臂,你二人有何见解。今日你我君臣议事,朕特赦诸卿所言无罪,两位爱卿尽可畅所欲言。”

“皇上,臣于关外多次观战辽王与建奴作战。其志远军不仅纪律严明、作战英勇,所用火器更是先进无比,火力惊人。故今年战事,建奴攻打朝鲜,一路势如破竹,然志远军攻略辽东,建奴不战而退,携辎重家眷溃逃朝鲜,双方据鸭绿江而治。若当下局势,辽王肯领军出征,流贼当可剿灭!”祖大寿率先开口说道。

崇祯点了点头,随后望向卢象升道,卢爱卿,该你了!

卢象升叹了口气道:“皇上,辽王此人,无论治军、论政、施策,均是旷世之才。如今,朝廷要去除芥蒂,让辽王效力于朝廷,得有大气魄、得有刮骨疗毒之决心才行呐!”

“卢建斗何出此言?”杨嗣昌不解气地问道。

崇祯也颇为不爽,悻悻地道:“啍,他陈志远能有今日,除却他的才能,难道没有朕在呕心沥血、倾尽国力抵挡流贼、抗击建奴给他创造发展条件、提供安定环境、给予皇恩、给予政策得来的么,今时今日,难道他帮一帮朕,还要狮子大开口,还要坐上朕的龙椅了?”

卢象升欲言又止,反复了好一会儿,还是开口道:“皇上,辽王性格你是懂的,为达目的,他可不择手段。为实现他的抱负,他可是连朝廷面子都不给。而他的抱负就是破除千年的陈旧思想,破新立旧。所以,施政立策,无一不是与朝中政策背道而驰。若他肯在朝廷之下听命于事,必带来政令不通。若他于地方改革而治,破新立旧,这朝堂之上,必是想方设法,置他于死地。如此,双方敌对,辽王此人不可能任人宰割,听天由命,后果不堪设想。故此,辽王他如今割据一方,没人拌他手脚,双方安然无事。然辽王之抱负天下,割据一方,如今满足不了他,故辽王如今可是借流贼之势,改革天下,又借朝廷之力,制衡流贼啊!”

“你是说,辽王有不臣之心,又暗中支持流贼和朝廷互斗,坐享渔翁之利?”

“皇上,是也不是。或许,他顶着辽王的帽子,可能行的是司马昭之心,也可能不想背上窥窃天下的骂名,行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祖大寿附和着道。

崇祯摊坐在椅子上,无力地自言道:“朕,难道就如此不甚吗?朕,难道要做那亡国之君,要步汉献帝前全吗?”

“皇上息恕,皇上……!”

“罢了,罢了……大伴,拟旨,宣辽王带兵进京勤王,朕于南城开发区与他君臣相聚!”

“皇上,万万不可啊!”

“大伴,快拟旨,朕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