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开疆>第112章 蒸汽机研制成功

辞别陈志远,王徵开始投入蒸汽机研制工作。数百号工匠,还有自己带来的十名学生,以及陈志远从各部门调来的三十名机械人才组成了蒸汽机研发团队。

第一台蒸汽机,王徵定义为原理机。王徵对于原理机的定位是一个月内试机。对于陈志远提供的三胀机的复杂组构暂且放置一边。原理机的构造选用单缸组构,只需通过曲柄连杠结构带动轮子持续转动并且验证陈志远提出的滑阀组构便算成功。

王徵用了二十天时间,依照图纸制造了两套蒸汽机的零部件。十一月初二,第一部蒸汽机组装。陈志远也到达现场参与指导。

原理机锅炉采用圆筒状卧式锅炉,燃烧室 建在圆筒里, 炉床底部装有多块活动炉箅子(呈犬牙交错状),这是它与普通锅炉火床的不同,普通锅炉的炉箅子都是死死的固定在炉床底部,蒸汽机车炉床的炉箅子可以通过搬动操作杆活动,犬牙交错错缝就能漏掉灰渣同时增加进气量。

蒸汽机车火床炉箅子下部设有封闭式炉灰箱,借以接住漏下的炉灰渣。

锅炉前端,烟窗穿过锅炉然后向上伸出锅炉顶部组成烟窗。

陈志远观察了好一会儿中空宽大的烟窗,然后对王徵道:“老王,你看,这中空的烟窗直接排掉烟气,热量损失过,这水箱前端,将烟窗设在底下,而且烟窗不能做成中空大管状,而是做成由多根小管组成的蜂窝状带气管,增加换热面积,吸收烟气余热。烟窗上方,再设计一套过热空气收集器,利用烟窗辟加热空气,再通过蜂窝状导气管穿过水箱,然后吹入燃烧室,增加炉膛温度。”

王徵点点头,便安排人员重新改造水箱。十一月十二日,蒸汽机的锅炉系统安装完成。开始组装蒸汽机的汽缸、底座、活塞、曲柄连杆机构、滑阀配汽机构、调速机构和飞轮等动力转换部分。

十一月二十三日,双眼布满血丝的王徵兴奋地下达了点火命令。

加热了一段时间,王徵看了看汽压表,蒸汽已经达到工作压力值,他亲自打开蒸汽阀门。随即,随着呼哧呼哧的响声,汽缸活塞开发带动曲柄连杆机构往复运动,而曲柄连杆机构又带动飞轮进行圆周运动。

蒸汽机果然能够持续输出动力了,王徵强忍住心中的兴奋,对研究人员下令道,各位不能因为小成就就飘飘然了,给我认真检查各零部件状态,保持机器长时间运转。

“报王院长,汽缸活塞密封度不够好,盘根密封盘漏汽过大,蒸汽回收冷却系统回汽过少!”

……。

蒸汽机持续运行,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运行了两小时,蒸汽机泄压停车,进入检修技改阶段。

活塞存在漏汽漏油问题,盘根密封因为压不紧而漏汽等问题反馈给陈志远。

陈志远只好对活塞进行重新设计,本来,活塞上已制作一道铜制活塞环进行密封和刮气缸辟的润滑油,一道密封性太差,陈志远设计了三道活塞环,第一道是钢制活塞环、第二道是铸铁造活塞环、第三道是铜制活塞环。而盘根密封系统,又增加了铜制密封垫。

十二月初二,经过一系列技改之后,蒸汽机再次试车。这轮试车,蒸汽机无故障运行了十天,再更换部分磨损零件之后,蒸汽机继续试车。

崇祯十一年二月初一,新建的蒸汽机厂开始批量生产各种中小功率蒸汽机。每月产量达两百三十台。

威海、辽东的大大小小工厂,开始装备蒸汽机。一台一匹马力蒸汽机,可以带动十台纺沙机快速运行。一台专为织布机设计的蒸汽机,可以为六台织布机提供动力。矿井里也开始采用蒸汽机抽水,用蒸汽机给滑轮提供动力,吊装矿石。冶炼厂用蒸汽机进行水循环和鼓风。机械厂给车床换上蒸汽机动力之后可产能大幅上升,而且可以辊轧和锻打更大的金属部件。

陈志远的治下,因为蒸汽机的应用,开始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

有了蒸汽机,陈志远的煤焦化工开始组建,五月初二,宋应星主导的煤焦冶炼一体化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开始试车。

焦化窑的荒煤气经过收尘冷却沉甸之后,提取出荒气的中的焦油和笨,经过二次布袋收尘,荒煤气经喷淋塔去除二氧化氮生成氨水,利用氨水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氨,又利用荒煤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氨水反应生成磺胺。余下的荒煤气经干燥后通入平炉炼钢。

一条全新的焦化、化工、冶炼产业链完成,陈志远冶下已经实现低成本和大规模生产各种钢材的能力。

六月初二,第一根铁轨走下生产线。陈志远便迫不及待地宣布了三条铁路的建设。第一条铁路是旅京铁路,此段铁路将通过辽东沿海平原的旅顺、金州、复州、海州、向西经过广宁,向北进入蒙古草原的埠新、赤峰。第二条铁路是了由海州北上,经盛京直穿松嫩平原北抵沃特哈边门,不过盛京已被改命为沈阳,沃特哈边门改名为四平。第三条铁路由威海、登州、莱州、济南一线,起济威铁路。

崇祯十一年的辽王辖地,已是由山东、辽东、台湾三个省份和数块殖民地和代管地组成,人口达到一千七百万人。此时的陈志远,要地有地,要人有人,但为了积累财富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陈志远停止了急速扩张的步伐,按陈志远的规划,崇祯十二年之前,志远军不进行大规模动员作战,专心发展。因为,陈志远了解到,由于自己的蝴蝶效应,英国人也掌握了坩埚炼钢法,德国人也掌握了雷汞的制造并在欧洲推广,法国人的实用提水蒸汽机,也提前五十年量产,整个欧洲,已经进入后装火帽枪和火炮的生产换装时代。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