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历史军事>大唐工业革命从流亡开始>第4章 团聚!

大业十三年六月十八,虽逾过十五月亦圆。

经历了近一个半个月逃亡的李家三兄弟终于来到太原郡。

此时太原虽然表面依旧风平浪静,但是在浮华的表面下暗流正在悄然流动。

三兄弟近半月的同船渡并没有缓和关系,但是也没恶化。

至于为何主要还是李智云最近很忙,压根就没工夫和两个兄长智斗,光是思考如何把自己脑子里的东西变成现实,就快把他的头发愁秃了。

说实在后世记忆中空大假的记忆实在是太多了,比如火箭坦克,重炮机枪这些威力巨大的武器放在现在完全就是空中楼阁,根本造不出来!

再说交通工具什么火车轮船,飞机汽车也是天方夜谭,在隋朝压根就没有工业这种东西,纵是有也没办法统一起来,资源有限啊!

就在李智云发愁的时候,他想起了一件事,那便是自家老爹是要举兵造反的。

说白了就是打仗了,既然打仗无外乎就是武器,人马,后勤呗!

通过这三点,李智云立马想到了一个好东西。

那就是钢铁。

虽然李智云年仅十四没上过战场,甚至说在打仗这方面是个绝对的白痴,但是他知道打仗拼的就是装备。

在同等条件下你披着轻甲,敌人披重甲那这仗基本没法打了,人家挨了你三刀屁事没有,你挨人家一刀破甲了,这找谁说理去!

于是在这些天李智云开始在沙舟上写写画画,不断把一些伪科学技术记录下来准备给自己老爹一个惊喜!

毕竟现在的炼铁技术绝对落后于后世的技术,幸好这后世记忆中真有改进炼铁的办法,还有什么机床啥的。

在之前李智云便得知这记忆的主人是个工程师,当然了李智云根本不在意,一个千年之后的职业他懒得理会。

至于他大哥李建成这一路上都在研究李智云的船帆,尤其是那几个木质滑轮,一张近五米高的帆布要挂在桅杆上,必然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但是在李智云这只用几个滑轮就完美解决。

这令李建成大感兴趣。

其实最令李建成感兴趣的还是帆船的速度,作为陆地上的将领,李建成对于水战不算熟悉,但是作为即将造反的李家世子,他已经敏锐的发现了自己弟弟做出的东西在未来会派上大用场。

太原郡渡口,李建成并没有让船家离开,而是要取钱买下这艘帆船。

本来老伯不愿意,李元吉急了直接把自己老哥是太原郡守的儿子说了出来。

这位年近半百的船家听闻此言居然直接要把船送给李建成,连钱都不要了。

只求李建成能留他一命,乱世人命如草芥一般不值钱。

当然了李建成还不至于做到这一步,他好生安慰船家随后直接派李元吉去府上取钱,他在这和船家等着。

至于李智云呢,他无所谓的站在一旁,其实他早就看出来自己大哥看上了自己弄出来的船帆,只是他不想掺和,毕竟这种东西早晚要拿出来的,既然大哥感兴趣拿去就是。

片刻后,李元吉回来了,身后还带着一队兵马,这些人个个器宇轩昂,腰间跨刀,好不威风。待李智云定睛一看,这为首领头的正是他的二哥李世民。

这可把船家吓坏了,这老伯当即就要跪下哀求李建成不要杀他。

李建成自然极力否认,脸色明显有些难看。

此时的李二非常年轻,再加上久经沙场,身上俨然沾上了武人的气质,不仅如此其剑眉星眼满脸透着上位者的威严。

这样的气质着实把他这几个兄弟比下去了一大截。

“兄长!”

李二首先给李建成行礼,只是李建成并未回应而是冷道:“二弟这是何意,我叫四弟去取钱来,为何你要带兵来!”

李二立马看出了兄长是误会了,他解释道:“刚刚我在府中恰好遇见四弟,便一同前来,我身后的都是来保护兄长的!”

说着李二看向一旁的李智云眼神泛起一抹亮光:“五弟!你长高了!”

李二露出笑容,用手比量着二人之间的高度。

李建成见李二岔开话题也不好发作,便拿钱买下了帆船叫船家离开了。

而站在一旁的李智云忽然眼眶一红,那种无处发泄的心酸在这一刻迸发出来。

李智云一下扑进李二的怀中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十四岁的他哪怕是受到了后世的记忆,也无法真的做到完全和后世记忆融合,他只是把那段记忆当成一个梦,一个无比真实永远不会忘记的梦。

所以他自己依旧是他,那个李家最小的儿子,没什么存在感的儿子。

李二像是早有预料一般,露出和煦的笑容,安慰着自己最小的弟弟。

在一旁看着的李元吉,脸色有些难看,眼飘忽的看向李建成。

当然李家老大毕竟快是而立之年的人了,他非常淡然的给了自家四弟一个安心的眼神。

接着微笑的看着这感人的一幕。

片刻后,众人返回留守府,李渊已经听说了自己儿子们的归来,作为老父亲的他非常高兴。

早早设宴准备款待一下三个风尘仆仆的儿子。

宴会上,除去李家父子之外还有庶母万氏等等。

毕竟这是家宴,还是为了三个儿子接风洗尘。

李渊非常高兴,他望着自己这四个儿子脸上得意的笑容就没停下过。

而万式在得知李智云活着归来时也是万分高兴,毕竟李智云岁数最小。也最容易出意外,再加上出身问题,其实万氏心里还是隐约为儿子担心。

宴席上李建成诉说着一路上的出逃的艰辛,还有一些趣事,逗得父亲哈哈大笑。

李智云则充耳不闻对着眼前的烤羊腿使劲,他现在嘴里都淡出鸟来了,要大吃一顿好好补补。

而还有一人也是如此,就是坐在他对面的他四哥李元吉。

坐在李渊身旁的万氏望着自己儿子狼吞虎咽的样子,心疼的隐隐泛起泪光。

李父倒也没装看不见,直接笑呵呵叫道:“稚诠,这一路上你可有给大哥添乱啊!”

这一问忽然整个宴会都安静了,原本大口朵颐的李元吉放下了手里的羊腿,李世民也关切的望向李智云。

好像李渊早已知道了渡口的事情。

只是李智云现在有些进退两难,他知道现在正是父亲起兵关键时刻就是说了大哥把自己抛弃又如何,按照原来的历史进程,就算是他死了,他大哥最多也就是被斥责一顿,没啥大不了的。

就在李智云沉默的这段时间,李建成忽然站起身来径直跪倒在地向父亲请罪。

“父亲孩儿有罪,当初接到父亲来信后我便开始安排弟弟们离开河东,

只是五弟年龄尚小,我一开始便先将他留在了河东,谁知隋兵眼线如此离开居然发现了我们逃走。我便只好先带着元吉匆匆逃离,本想着日后在想办法营救五弟,谁知带我们刚刚逃离河东,隋兵便封锁了整个河东。

我和元吉只好乔装打扮逃到了绛县,谁知五弟居然先我们一步也来到绛县,原来五弟聪慧早早发觉隋兵监视,待我们走后居然装扮成道士从河东自己潜逃出来!只是我作为大哥居然没能看好弟弟,令五弟身处险境还望父亲母亲责罚!”

说到这李建成眼眶又湿了,跪倒在地一副请罪模样。

李父也没想到自己这小儿子居然经历了这么多波折。

但是现在举兵在即,这大儿子还要重用,至于小儿子嘛也要安慰一下。

于是连声安慰:“建成不必自责,大家都平安回来即可,我想稚诠也不会介意的。是吧!”

李渊的眼睛并没有看向李智云而是看向了他的生母万氏。

作为妾室的万氏自然不敢说什么,于是在李智云这算是天大的事,就这么被李建成化解了。

当然了受了委屈的李智云得到了补偿。

“稚诠,你现在年龄也大, 是该历练一下了,这样吧你就跟着你大哥学习内政,也许过不了多久为父就把这太原交给你来治理!”

李渊的话音刚落,李智云的生母万氏便激动的看着李智云希望他答应下来。

而李建成自然也没有反对,他对于这个五弟没有喜爱也没有反感,只要不威胁自己的地位他从不在意。

倒是年龄相仿的李元吉有些不乐意,没待李智云回答便出声:“父亲您也太偏心了,这太原郡可是您的地盘为何要交给五弟,难道是大哥才能不够?”

李建成都快被这个憨憨四弟气死了,他早就听出了父亲的意思,毕竟大家要造反了,要是成功了未来太原郡的地盘就当做李智云的封地赏给他,要是没成功嘛,就当他没说。

当然了这件事明显是一块大饼毕竟造反还没成功呢。

还好作为宠爱李智云的李世民说话了,他略微皱着眉头说道:“父亲,五弟还小而且从小习武,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为何不将五弟送到我手下,为了大事出一份力!”

这下宴会的气氛再次有了变化,李世民的话虽然反驳了他爹的意思,但是也不失是一个好主意,只是李智云的的生母万氏脸色明显不太好看。

而作为大哥的李建成对此没啥意见,毕竟李智云是个小透明,要不是这次忽然表现出了一些异常,他压根都不搭理这个五弟。

而李元吉则很赞同二哥的说法,反正只要不是威胁他大哥的地位,这个五弟是否会死在战场上就不是他该考虑的问题了。

于是在李世民的提议下,李智云未来的安排被定下了。

至始至终好像都没人问李智云的意见,好像除了李二问了一嘴。

宴席散后,李智云来到了生母房间内,他并没有表现出不怨的神色,毕竟这样的结果他早有预料。

而他母亲万式则有些心疼的看着儿子:“诠儿,你真要去军营,若是你不想去我便和你爹说一声,你才多大啊,去军营和那帮大老粗一起如何能受得了!”

作为生母的万氏非常关切儿子,毕竟她所有的寄托都在这个儿子身上,只可惜李智云的平时表现有些差强人意,他在这五兄弟中实在是有点小透明。

李智云见母亲如此担心便安慰:“母亲莫要如此,二哥的做法是对的,现在父亲要举兵,我从小习武理应上战场为咱们李家出力,再说了不是还有二哥嘛,有他的庇佑我不会有事的!”

万式听着儿子的安慰也就稍稍放下心来,毕竟作为李渊最宠爱的妾室,她知书达理更知道自己的本分便说道:“诠儿既然你要去军营那便去吧,为娘在为了求了一个平安符记得带上!”

一枚由黄纸包裹着的平安符落在李智云的手心。

李智云也没多想,点点头便收在怀中。

随后娘俩说了会话,李智云便离开了。

卧室内,李智云躺在床上脑中盘算着自己能拿出来的东西,为了防止引人注目,他忽然不打算把那些先进的东西一股脑的全拿出来。

木秀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他还是懂的,在适当的时刻拿出来才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历史的轨迹在李智云逃脱河东郡开始便发生了改变。

比如在大兴城的李家亲戚们正遭受着阴世师的无差别攻击,不仅如此阴世师这次做的更狠,李渊还没起兵呢,人家已经把李家的祖坟给挖了,美其名曰拿出来晒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