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历史军事>朕!大明暴君崇祯,既风流也霸道>第31章 天雄军进京

御书房中的三人,看着状如疯魔暴怒的崇祯,都被吓得跪下了身。

看着落泪的崇祯,王承恩更是老泪纵横。

一边抹泪一边劝慰:“皇爷息怒,切莫动怒伤身呀!”

骆养性和方正化虽然跪在地上,但心里却是想着,陛下有这样的反应才正常,这种反应很崇祯。

北直隶至河南的官道上,三万大军正浩浩荡荡的向着京师急行军。

“快点,不要掉队了。”

一个皮肤黝黑身着明制盔甲的将领大声喊着。

“卢督统,此地距离京师不过百余里,兄弟们一路急行军,现在已是人困马乏,依末将之见,不如停下来休整两个时辰,在进京。”

一个身材魁梧满身腱子肉的汉子说道。

皮肤黝黑的将军想了想,对身旁的汉子缓缓开口:

“周将军不如这样,你带着步兵在此地休整两个时辰在行进京,本都统率领五千骑兵先行。”

彪形大汉闻言在马背上双手抱拳。

“末将得令。”

这两人正是一路急行军,从河南赶往京师的天雄军统帅卢象升和周遇吉。

周遇吉一直看着卢象升带着五千骑兵走远才下令原地休整。

就在这时一个女声响起。

“夫君,你说朝廷这次诏我们进京是要干什么?”

说话之人正是周遇吉的妻子刘氏。

这刘氏原本是蒙古人,从小就善于骑射,嫁给周遇吉后便也一直行于军中。

“不知道啊!虽然陛下的旨意说,是让天雄军进京拱卫京师,以防流匪袭扰,可是京师附近根本没有流匪,恐怕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周遇吉看着京师的方向摇头说道。

带着五千骑兵的卢象升赶到京郊通州安顿好军营后,自己带着十几骑风掣疾驰的赶往京师城。

时间来到下午。

崇祯坐在御书房的桌案后,手指不停的敲着,脑中正在整理着东厂和锦衣卫禀报上来的信息。

就在这时一个小太监悄悄的走到王承恩跟前,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又悄悄的退走了。

小太监走后,王承恩轻声开口:“皇爷,卢象升到了。”

崇祯听到这句话砰的一下站起了身,脸上的抑郁也一扫而空。

“快传他进来。”

不多时,一个皮肤黝黑风尘仆仆的中年汉子就走了进来。

“微臣卢象升参见陛下。”

崇祯上下打量了一番,抬了抬手。

“卢爱卿平身,不必多礼。”

“ 谢陛下。”

崇祯看着这个皮肤黝黑、粗糙,脸颊、嘴唇都被寒风吹得开裂的汉子,心里也是微微一暖。

吩咐道:“王大伴赐座。”

卢象升听闻赶忙行礼:“微臣不敢。”

崇祯摆了摆手:“卢爱卿九天便从河南赶到京师,想必这一路定是急行军,看你一脸的疲惫,就不要推辞了。”

听崇祯这么说,卢象升瞬间就觉得这几天的急行军值了。

“那微臣就谢陛下隆恩了。”

有的时候真的搞不懂古人的这种忠君思想,只需要小小的一点恩惠,他就会对你感恩戴德。

等卢象升坐定,崇祯缓声问:“天雄军驻扎在哪里?如今情况如何?”

听崇祯问话,卢象升正襟危坐、不敢怠慢。

“回禀陛下,微臣率领五千骑兵先行至通州安营,其余的步卒,也会于今天晚些时候抵达通州。”

听了卢象升的回答,崇祯点着头问:“你可知朕让你率天雄军进京所为何事?”

卢象升略微思考,斟酌着说开口:

“陛下的旨意上说,让微臣率领天雄军拱卫京师,依微臣之见恐怕并非如此,所以微臣才会一路急行军,赶往京师。”

崇祯夸赞了一句:“卢爱卿倒是慧眼如炬,也确实如此。”

说到这崇祯顿了顿,又不自觉的在桌案上敲了几下,才接着继续说: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不知卢爱卿可愿为我大明、为朕,抛头颅洒热血。”

凭着卢象升的警觉,听到这样的话,已然猜到事情恐怕有些严重了。

从座椅上站了起来,一领肃穆的行礼:

“微臣愿为大明甘脑涂地,愿为陛下效死。”

崇祯之所以要先得到卢象升的承诺,并不是他不相信卢象升的忠诚。

而是这个事情太大了,他对卢象升的了解,只基于在历史上。

在没有得到他本人承诺前,崇祯宁愿培养孙传庭起来再干这件事也不会冒风险。

因为这件事太大,牵扯到的人太多,弄不好自己这个皇帝都得下台。

崇祯不敢保证卢象升在得知情况后不会动摇,所以必须要得到他本人的承诺。

又有人说,一个承诺有什么用?

对于古人而言,尤其是像卢象升这样,征战沙场正直的将领一旦作出承诺,就绝无可能背弃,说到底还是跟人品有关。

得到卢象升的承诺后,崇祯也没有急于把事情合盘托出。

总要一件一件的说,这样更容易让人接受。

崇祯没有着急说贪污和倒卖军火之事,转而问道:“朕想让你来执掌京营,卢爱卿意下如何?”

卢象升微微一愣,也搞不懂崇祯唱的是哪一出。

只得出声应答:“陛下,京营不是一直由成国公执掌吗,让微臣去的话,恐怕成国公未必愿意。”

卢象升这话说得很巧妙,看似什么都没说,可又什么都说了。

崇祯自然是听得明白,笑了笑。

“只要你愿意就行,至于成国公嘛!朕会为他寻个好去处。”

崇祯这话说得意味深长。

卢象升可也不是什么笨人,自然听出来了这话里隐含的意思。

再结合皇帝让自己率天雄军进京,已然有了些猜想。

于是,便试探着说道:“陛下,可是成国公有什么不妥之处?”

“哎……”

崇祯长叹一口气:“何止是有不妥之处。”

说到这,崇祯并没有往下说,而是拿起自己桌案上锦衣卫和东厂呈上来的书信,递给王承恩。

这才接着说:“卢爱卿你自己看看吧!看完你就会明白的。”

听崇祯这么说,卢象升是满脸狐疑和不解,心想,陛下这是什么事搞得神神秘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