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历史军事>朕!大明暴君崇祯,既风流也霸道>第147章 宁做大明鬼,不做清朝王、左懋第

当然,李邦华身为兵部尚书之所以被罢官,张道泽弹劾只是一方面原因。

最主要的还是他担任兵部尚书期间对京营的整改动刀子动得太狠,把当时执掌京营的襄城伯李守锜和兵部其他官员得罪的死死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的崇祯又不给他撑腰,他能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稳住才怪。

甚至就连点燃炮火误伤满桂士兵的事也很有可能是襄城伯故意为之以此弹劾李邦华。

只是这个中缘由,现在去翻旧账已没什么意义,毕竟当时执掌京营的襄城伯李守锜在崇祯三年就死了,现在的襄城伯是他的儿子李国桢。

也许正是因为有这些黑幕,使得现在的李邦华不愿在回朝为官。

崇祯心里琢磨着,嘴上却是故作姿态的说道:“怎么,你是对朕当年罢你官职一事心有怨气?不愿再回朝为官吗?”

崇祯此话一出,使得李邦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解释道:“草民不敢,草民真的是上了年纪精神不济,要是勉强为之怕会误了朝廷的大事。”

李邦华表面镇定自若,实则心里翻江倒海,开什么玩笑?就算有怨气我也不能承认,今天要是承认对你有怨气,以你那薄情寡恩的性子,我怕是老命难逃。

崇祯也不在乎李邦华说的是真是假,抬了抬手:“别动不动就下跪,起来说话。”

李邦华自然不敢违背崇祯,慢悠悠的站了起来。

崇祯见状,才接着往下说:“当年罢你官职一事,朕却有失察之处,当时不应该罢你的官。”

“现在想来,朕也自觉有错,怎么样?还是回来入朝为官吧!”

李邦华听到崇祯这话的第一时间,整个脑袋像是被雷轰了一样,嗡嗡作响。

一脸的不敢置信,什么?皇帝在说什么的表情。

自己没听错吧!皇帝竟说当年罢自己的官罢错了,这还是自己熟知的那个崇祯皇帝说出来的话吗?

作为一个皇帝,能把话说到这种份上,已经算是向自己认错了,要是自己再不识好歹,那就枉为人臣了。

李邦华在一阵惊疑后,躬身行礼道:“草民,愿听陛下调遣入朝为官。”

崇祯闻听此言,暗自嘀咕,崇祯啊!你以前就是太要面子了,错失了多少好臣子,看见没?老子两句话就能轻松拿捏,要是你肯定搞不定。

“哈哈……”崇祯大笑一声,“李爱卿,既愿入朝为官,就不要再以草民自居了。”

“老臣遵旨。”

李邦华先是应了一声,随即话锋一转,拱手道:“老臣斗胆相问,不知陛下让老臣入朝,想让老臣身入何职?”

这个问题崇祯自是早有考虑,根本不用思考就脱口而出:“朕,想让李爱卿接替杨涟执掌督察院,督查全国各级官吏整顿贪污之风。”

李邦华闻听此言,愣了好几息,才斟酌着开口:“陛下,我大明官场贪污之风盛行已久,要想整顿吏治绝非一朝一日之功,仅凭老臣一人怕有负圣恩呐!”

崇祯一听李邦华这话,忍不住在心中暗骂,这老小子被罢过一次官学聪明了,知道找皇帝要承诺找帮手了。

崇祯当然不会让李邦华失望,紧接着李邦华的话音说道:“李爱卿放心,不论是王侯将相还是朝中大员又或是封疆大吏你只管整顿,有什么事朕给你顶着,另外你需要什么人给你搭手,你说,朕给你安排。”

得到崇祯的亲口承诺,李邦华也算是拿到了护身符,随即不再推脱接着道:“陛下,老臣还真有一人要举荐,望陛下恩准此人能入都察院。”

听李邦华这么说,崇祯也来了兴致,心想,明末清廉又敢下刀子的文臣可不多,这李邦华说的是谁呢!

“哦……”崇祯疑惑出声:“李爱卿说的是谁?”

李邦华倒也没有卖关子,直截了当的应道:“回禀陛下,此人是现在’在陕西韩城任职的左懋第。”

左懋第?崇祯听到这个名字的第一时间,就在脑中不断的回想,是了,自己怎么把他给忘了。

左懋第在明末也算得上是文臣中少有的一股清流了,左懋第确实是一位为官清廉又敢下刀子的文臣。

不说别的,单凭左懋第一介文人在面对多尔衮的威逼利诱时,宁做大明鬼,不当清朝王的气节,敢于亮剑维护大明尊严,就不知道要比明末那些贪生怕死投降的武将强多少。

在历史上,左懋第可是被誉为明末文天祥的人物,宁死不屈、英勇殉国,也是明末唯一一个在死后被清王朝钦定谥号为“忠贞”的明朝大臣,还为其专门修进了祠堂。

崇祯想着,一时间思绪飘散久久不语。

李邦华见状,还以为是崇祯不答应,旋即再度开口:“陛下,左懋第虽然年轻但他为官清廉、不惧权贵,这样的人最适合进督察院,望陛下恩准。”

李邦华的话,把崇祯飘远的思绪给拉了回来。

“呵呵……年轻确实年轻,也确实是个人才,韩城虽处于陕西灾区但在他的治理下,也还算是一片乐土,好!朕同意调左懋第入都察院。”

李邦华听着崇祯这莫名其妙的话语,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那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皇帝同意调左懋第入督察院。

虽然皇帝是同意了,但是总不能让左懋第到督察院来做个御史那样太浪费了,那要给他谋个什么职位呢?

就在李邦华为此事发愁之际,就听到崇祯的话语再次传来:“前不久副督御使张捷涉案被斩,就让左懋第顶替他的位置吧!”

崇祯话落,随即一转话锋向王承恩吩咐:“王大伴,给吏部传旨调陕西韩城左懋第,入职督察院副督御使。”

“老奴遵旨。”王承恩应了一声,便夺门而去。

崇祯这一改往常雷厉风行的作风,把一旁的李邦华惊掉了下巴,自己这还没琢磨出来呢!皇帝就给安排上了,这还是那个遇事不决、优柔寡断的陛下吗?

这多少让李邦华有点瞠目结舌,咽了咽口水,称赞道:“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