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总裁豪门>官术:拯救女市长后,我步步高升>第136章 越打折越贵

三人都觉得这个办法不错。

随着经开区的产业链上的企业越来越多,对相关企业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他们也要越来越谨慎。

而且他们可以肯定,王思恒一直在盯着经开区,就等着找到机会再次发难呢。

卖货要货比三家,招商当然也可以。

“张县长,你这个办法我认为可行。那我们能否用其他还未投资落户的企业为条件,跟他们谈判?”牧大江问道。

产业链越完善,那些想要来投资的相关企业竞争就会越激烈,如此可以让对方在投资条件上做出更多的让步。

比如投资总额增加一些,解决的就业岗位增加一些等。想来投资的企业那么多,总不可能都谈崩了吧?

张恪清靠在椅子上,牧大江这句话倒是提醒他了。

税收等优惠政策可以不变,毕竟当初邀请对方来的时候,就承诺了这些,不能再反悔,那样会影响整个经开区的信誉,对以后招商不利。

但地皮可以涨价啊。

地皮是商品,既然是商品,自然就可以随着市场的发展进行涨价。

原本大铺镇的地皮不值钱,招商引资的时候恨不得白给地皮。

但现在变成了经开区的地皮,经开区有着那些要投资的企业所需要的上下游产业,也就能更快的赚钱,风险更小,

优势在经开区啊。

那这地皮的价格涨一些也是合理的吧?

“牧部长,你说的办法我看行,或许之后的招商引资,咱们还能多赚一大笔钱。”

“江凯,你去查一下,市郊的一些工业用地是什么价,省城那边又是什么价。”

……

“邹总,为了展现我们经开区的诚意,之前那些企业的地皮都是打的八折,我给你七折的优惠,再低领导也不会同意。”张恪清一副很努力给优惠的样子,“这是我们的其他条件,邹总看一下吧。”

邹双宁脸上带着笑容:“张县长客气了,感谢你们做出的让步,我相信我们很快能谈妥所有条件,尽快签署合同,投资落户。”

他说什么来着,那两家同行企业根本比不上他们,哪个领导不希望招商引资来的是更大、更知名的企业?

看到张恪清递给他一份文件,邹双宁随手接了过来,仔细的翻看。

税收优惠没问题,一免两减半。

地皮保证三通一平……

看到地皮价格的时候,邹双宁指着文件问张恪清:“张县长,这地皮的报价是不是打错了?不是说给我们七折优惠吗?”

张恪清看了一眼:“是七折优惠啊,一亩地十万块,打七折你们只要付七万块就行了。”

邹双宁不乐意了:“张县长,你是不是觉得我们想要投资,所以就狮子大开口?”

他打听过了,之前来投资的养猪场,饲料厂,服装厂等,一亩地皮才五万块钱,打八折就是四万块。

怎么到了他这儿,一亩地要十万块钱了?

他打七折,也要七万块,比之前那些企业贵了快一倍!

怎么越打折越贵呢?

这种地方的地皮,凭什么这么高的价格?

张恪清亲自给邹双宁倒了杯茶:“邹总,你也是做生意的,应该知道商品的价值是在不断变化的。”

“一杯水在河边与一杯水在沙漠里,价格能一样吗?”

“没错,之前我们这儿的地皮是很便宜,但那是去年。那时候还没有经开区,我们是属于乡镇,那些地方也都还是荒地。”

“现在不同了,我们已经有许多企业落户,未来会有更多,但我们的地皮可要不够用了。”

“尤其是你们想要的地方是属于最好的,这价格自然就要高一些。但即使七万块,跟你们投资过的大城市比起来也算是少的吧?”

“再说了,我不是给了你更低的折扣么,这还是找领导特意申请下来的,否则要八万块一亩呢。”

这也就是这些原本都是空地,不是占用的农田或者宅基地,否则价格会更高。

“张县长,不对吧。我怎么听说波斯蹬公司的地皮价格也很便宜呢?”邹双宁反问道,波斯蹬不是今年投资的吗?

“波斯蹬给我们经开区无偿捐赠了四百二十万。”

张恪清看着邹双宁,要不算算哪个更便宜?

邹双宁懵了。

波斯蹬疯了吧,为了个投资机会,捐了这么多钱?

邹双宁咬着牙,地皮的价格贵了点,也能接受,但他指着另外一个条款:“怎么有了我们双辉之后,你们还要招商其他肉类食品深加工企业呢?”

“我都说了,他们能做的,我们双辉都能做。”

张恪清反问道:“那你们能从骨头里面提取营养元素吗?能从血液里提取营养元素吗?”

“还有你们做卤制熟食吗?准备扩大规模吗?你们做牛肉干什么的吗?”

“其实你完全不必担心,双辉名声在外,其他同类企业来投资的时候,自然会考虑到市场竞争,他们会避开你们的优势产品,只是作为产业链上一些环节的补充。”

邹双宁单手按着张恪清给他的文件:“你跟另外两家,也是这么谈的吗?”

“条件都一样,谁能接受,我们就会倾向于选择谁。”张恪清淡定的说道,“好像听说他们觉得地皮这点钱不算什么,还打算多给一些呢。”

地皮都已经涨价了,还要多给?

可这边的生猪养殖基地确实对他们太有吸引力了。

眼前这个年轻人哪儿像是一个副县长,倒像是一个精明的商人。

“明天我会做最后一次报价。”邹双宁站起身,要再次跟董事会汇报了。

第二天,邹双宁带来了新的报价,不但全面接受了经开区的条件,而且还会出一笔钱,给经开区的两个小学盖两栋新的教学楼。

就是靠着这个条件,他们成功的从三家企业中胜出。

张恪清也尝到了甜头,听说过许多经开区的领导会向那些利润高的企业化缘。

但像是他这样,对方还没挣到钱,就先化缘成功的,也算是独一份了。

可即使如此,想要来经开区投资的企业还是趋之若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