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总裁豪门>官术:拯救女市长后,我步步高升>第186章 适合男人的致富路

张恪清来之前就想过该怎么帮苍远县致富,目前想到了两条路,一个适合男人做,一个适合女人做。

现在他所说的,就是适合男人做的工作。

苍远县许多人都去外地打工挣钱,但因为不懂技术,所以做的都是体力活。

体力活不只是累,赚的还少,而且稍微上了年纪就不能干了。

这里倒是也可以做养殖,可因为距离经开区那边远了点,刨去运输的费用,赚的远不如青山县那边多,也缺少龙头企业带动。

现在就看他这个计划能否成功了,如果可以,不只是苍远县能够受益,甚至江城也可以按照这个模式发展。

杜厚杰听到张恪清的话,有些发愣。

“领导,您说免费教技术?那应该有人愿意学吧,比如一些半大小子。”

一些中学毕业就不再读书的孩子,或许家长会愿意送孩子来学技术。

张恪清微微皱眉,只有那些半大小子愿意学吗?

他其实觉得那些青壮年来学更合适,那些人才是许多家庭的顶梁柱,更需要技术来提升收入,也更能吃苦。

很快到了长乐镇,张恪清却没让周旺开去镇政府,而是停在了路边。

“下车,我们在镇上走走看看。”

长乐镇给张恪清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就像是他刚到大铺镇似的,街道又脏又破,街上的人也不多,打眼一看就知道这个镇子很穷。

正巧看到前面不远有人在修路,他带着杜厚杰凑了过去。

“这位兄弟,你用这个振捣棒,一天能挣多少钱?这活儿是不是谁都能干?”

拎着振捣棒的人斜眼看着张恪清,没有说话。

张恪清掏出烟来递了一支给他:“兄弟,抽烟。我不是跟你抢活儿的,就是我弟弟想干这个,帮忙问问。”

工人看到是玉溪,马上接过去,点燃之后美美的抽了一口:“看你不像是镇上的人,应该也不穷,让弟弟干这个?”

“我一天三十块,震得手发麻,从早上四点到晚上六点,中午太阳最足的时候休息两个小时。”

张恪清算了一下,一天要工作十二个小时,时薪还不到三块钱。

工人指着旁边一个拎着耙子的年轻人:“看到那小子没,我堂弟,每天就用耙子在这儿把水泥摊开,一天二十块。”

“你那要是亲弟弟,就送他去读书,学点手艺也行。你看那两个立模板的,他们爷俩一天能赚一百多块。还有那两个抹面的,都是六十块一天。”

别人干的活比他的轻松,赚的却是他的一倍。

他也想去抹面,想立模板,可根本不会。那是手艺,别人可不会教给他们。

不过相比于搅拌站倒水泥的,他这算是好的,倒水泥那个是又脏又累,一天也才三十来块,每天回去黑水都能洗出几盆。

“兄弟,那你说如果县里有个免费教你们这些技术的地方,你愿意去学吗?”

工人嗤笑道:“免费?想什么好事儿呢。你给那几个人买烟、买酒他们都不会教你。”

张恪清解释道:“我听说县里准备组织人教这些,你不想学抹水泥、学立模板?好像还有焊接、木材加工等手艺。”

工人盯着张恪清:“你到底是什么人?县里还有人会教这个?别跟我开玩笑。”

倒是听说市里有个技校,教修车、修电视、剪头发、炒菜什么的,没听说过还教抹水泥这种手艺的。

“我没开玩笑,你有空可以看看电视、报纸,或者听一下村里、居委会等通知,到时候有人免费教这些技术。”

“学成之后,工资能翻倍。用一两个月去学习,之后一个月挣两个月的钱,而且更好找活干。”

张恪清看到有工头过来了,没再打扰对方干活,转身离开。

“杜厚杰,你说他们的工资算是高的吗?”

杜厚杰挠挠头:“还行吧。管吃管住,挣得比我都多了。”

他这个副主任科员,一个月的工资也才七百多块。

张恪清反问道:“你以后有退休金,看病可以报销,他们呢?他们年纪大了怎么办?”

为什么许多穷人都喜欢攒钱,因为知道以后自己没本事挣钱了,得多攒点,否则老了真的没办法生活。

很多农村地区的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也是因为如此。

未来很多城市的退休老人活得很潇洒,天天唱歌跳舞,因为他们有退休金,有医保,所以不需要麻烦儿女,甚至在儿女困难的时候还能贴补一些,这些在农村都做不到。

“他们的工作,你愿意做吗?”张恪清又问道。

杜厚杰摇摇头,他要是愿意做那种工作,为什么还努力读书考大学,考公务员?

他现在是挣得少点,但以后工资一直能涨,用不了多久就能超过去。

“有些人确实是不努力读书,有些人却是没有条件好好读书。你看过一些贫困户的资料吧,他们许多孩子从小就要照顾老人,照顾父母,吃不饱饭。”

“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帮助他们改变这一切,也帮助其他人更快的富裕起来。”

“走吧,镇政府就不去了,去村子里转转。”

去镇政府看到的无非就两种情况,一种是粉饰太平,另外一种就是诉苦、要钱。

真要是有能力,这长乐镇早就发展起来了。

一连七天,张恪清很少在办公室,几乎都在各乡镇、村子调研,跟许多普通百姓聊天,尤其是喜欢跟一些工人、农民聊天。

从十七八岁的半大小子,到五十来岁被生活重担压弯了腰的人,聊那些人平时做的事情,聊那些人的收入,聊他们所关心的事情。

杜厚杰最开始都不太理解,但随着听得多了,也有了一些感悟,都记了下来。

领导这是不相信那些单位做的调研报告,亲自来做调研。

“杜厚杰,你说咱们要免费教那些人技术,首先要做什么?”张恪清问道。

杜厚杰想了想:“请一些有能力做师父、懂技术的人?可这点很难吧,他们谁愿意把技术教给外人?除非工资给的特别高。”

张恪清摇摇头:“你说的这个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要建个学校。”

杜厚杰:“???”

教这些东西,还用先建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