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历史军事>进击的大明铁骑>第212章 大乱将至

早朝散罢,杨延宜与方从哲对望了一眼,极有默契的留了下来。

朱由校今天雷霆一怒、咆哮朝堂,看似震慑了群臣,实则暴露了他没有掌控力的弱点。

狂怒,往往伴随着无能,只有无能,才会狂怒。

一只蚂蚁爬上了脚面,拂去也就是了;只有另一只蚂蚁,才会因为这点事儿去跟它亡命搏杀。

就像明太祖,为了独揽皇权、罢免相权,隐忍胡唯庸乱权、结党七年。

等他犯下了必死的罪过后,即便胡唯庸已成为了当时淮西将领的领袖、即便他已经拉拢了过半的朝臣。

朱元璋却只是冷冷的看了他一眼,胡唯庸就知道他输定了。

寺庙里那些大佬,看似低眉顺眼,悲天悯人,实则隐藏的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狠辣。

怒目示人的,只配去看大门。

他们二人随着朱由校回到后殿,方从哲在心里叹了口气,缓缓说道:“陛下,请摒退左右。”

朱由校一愣,他看了看王安,摆了摆手。

王安会意,招呼了一声,左右伺候着的宫女太监们都齐声告退。

王安则关闭了大门,在门口候着。

方从哲知道有些话,必须由自己来,而不是推给杨延宜。

忠言总是逆耳的,尤其是对于朱由校这个年纪的年轻人来说。

偶尔的指点,是可以的;但是指指点点,就让人很不爽了。

“陛下,现在不该查漂没一案的,时机未至啊!”

朱由校明显有些愣神,他没有想到,一直以来对他千依百顺的方阁老,会在他暴怒之后,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但是,他却知道,既然这位三朝元老这样说,必然有他的理由。

于是,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按住心底翻腾的怒意,说道:“请阁老以教我!”

方从哲低眉顺眼,眼睛看着自己的脚尖,缓缓说道:“治大国如烹小鲜,陛下操之过急矣!”

“太祖曾严令反贪,凡贪污六十贯钱者,皆剥皮实草。可太祖一朝,官吏依然‘朝获派、夕腐败’。剥皮实草者在前,群臣汹汹于后,贪腐络绎不绝。为何?”

朱由校耐着性子听完,也陷入了沉思之中,这也是困扰着他的问题。

方从哲以一个提问句开头,后面势必要对他的这番提问做出解释。

“本朝官员俸禄过低啊!以一县之尊,一年俸禄竟不如一介商贾!家有薄田十亩,胜于一县之尊!”

“可县令治下,师爷若干人、班头、衙役、捕快、书吏,皆依赖县令一人养活!何其谬矣!”

“故太祖朝,有二品官员家无余财、举债度日!更有甚者,父母离世而无钱安葬!本朝贪腐者众、实非官员之过矣!”

听到这里,朱由校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他知道方从哲说的是对的。

先别说现在的官员那些迎来送往的排场了,一个县令一年俸禄,就只够他一家老小勉强生活而已。

但是,他一人是治理不了一个县的。那些吏员,朝廷是不发饷银的!这不是逼着官员去贪腐吗?

这是制度设计的问题,朱由校思考到这里后,也缓缓的点了点头,示意认同。

方从哲接着说道:“其二,权力的集中,则必然导致贪腐丛生。我朝监察制度,也渐渐变得名不符实。是故:老臣以为,贪腐是无法可解的。”

说完,他颤颤巍巍跪倒下去,将头深深的埋入双臂之中。

看着他花白的头发,朱由校心生不忍,上前一步将他扶起,说道:“若依阁老之言,增长官员的俸禄,能遏制贪腐吗?”

方从哲闻言,却是摇了摇头。就像现在的漂没银,那基本上是京官独有的灰色收入,也是大家约定俗成的。

朱由校毕竟年轻气盛,他双目圆睁着说道:“依阁老之言,那就依着那些大臣,肆意侵吞国库喽?”

“不然!有些是约定俗成的,比如火耗、比如淋尖踢斛、比如漂没。要彻底取消这些,总是要慢慢来的。”

“慢慢来?大明还有多少时间可供挥霍?崇祯……”

说到这里,朱由校猛然闭上了嘴。

方从哲没有什么反应,只是讶异于陛下突然停止,不明其意。

但这一句话,却在杨延宜心底泛起了惊涛骇浪。

“没有多少时间可供挥霍?还有崇祯?我的小爷!你这是什么虎狼之词?你该不会也是……”

杨延宜虽然面不改色,却在心里暗自念道。他既然能够来自后世,是否同时意味着,有其他人也来自后世呢?

但是,他却不敢这样想,更不敢去稍有试探之意!

你怀疑当今圣上不是原来的那个圣上?怀疑皇权的正统性?

恐怕十族都要双手合十,默默的唱起那首。

“听我说谢谢你!”

“弃伪从真,大明国贫而民弱,官员则富可敌国!你让朕忍,朕怎么忍?”

朱由校本来想说的是“崇祯时,闯王入京,拷饷千万两有余!”

但他也很快反应了过来,更改了说辞,脸上表情竟然也丝毫没有变化。

杨延宜暗暗呼出一口气,原来是“弃伪从真”啊,看来是自己想多了?

朱由校说到这里,转身便走,临走时丢下一句话。

“大明羸弱至此,贪腐为第一原因!他们欺负朕年少,那就来试试看看,朕有没有太祖、成祖的雷霆手段吧!”

方从哲与杨延宜两人对视了一眼,都深深的低下了头。

事已至此,接下来百官逼宫,势必成行。

这位少年天子,他能扛得住这般压力吗?

方从哲思虑片刻,离开了宫殿,不知去了哪里。

杨延宜也明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京官哪一个屁股上没屎的?

就连方从哲,家里都能够置办得起酒楼。

现在这位少年天子借审查漂没一案,将百官架在了火上,却不知烤得又会是谁呢?

半日之内,内阁就收到了一百多封辞官的奏折,后续还源源不断的送了过来。

六部九卿除武人外,已有九成官员请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