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历史军事>进击的大明铁骑>第247章 城破在即

辽东。

马汗大帐内。

游骑已经返回,建奴已经渡过了鸭绿江,此时距离镇江已不足二十里。

陈忠闻言,提议道:“既然我们可以伏击佟丰年,为何不再伏击一次建奴呢?”

曹文诏闻言也很是兴奋,他甚至在幻想建奴从大开的城门返回后,迎头的是他率领的铁骑,这该多是一件美事啊。

可马汗思虑良久,却是否决了这个提议。

此次无论领兵的是谁,他们都没有自行入城的道理。

佟养真即便使劲儿将自己扮作建奴,但他目前与那些领军的贝勒还是有着身份上的巨大的差别。

佟养真理应出城去拜见他们,这才是礼节。

以己度人,若是现在外面没有战事,当大人前来时,自己会在城中安坐吗?

所以,当马汗提出了这个观点后,大家才明白了过来。

如果是皇台极亲至,那他更加不可能就这样入城,所以这一招是骗不到他们了。

既然如此,那就要讨论该怎么打这一仗了。

更关键的是,大人根本没有给出明确的军令,是否要拿下镇江,或者说是否要在镇江死守,这些都没有提。

所以,此时是战还是避而远之,全在马汗一念之间。

在杨延宜的考虑中,他根本就没有想到马汗能够拿下镇江。

因为陈忠的出现,是小概率的事情。

所以,在他们一人两骑日夜兼程时,根本就没有携带攻城的火炮。

镇江城头不是没有火炮,但是数量很少,每个城头只有四门而已。

在将领们进行着激烈讨论的时候,马汗没有理会他们,而是独自走回了内帐。

他在观看桌上这几日赶制出来的沙盘,并思考一个问题。

大人为什么要让他们星夜赶到镇江?

他在得知佟丰年泄漏出来的线索后,觉得抓到了一点线头。

那就是皇台极竟然弃抚顺、赫图阿拉、萨尔浒都不要了,径直去了朝鲜。

可朝鲜也是山地多而平原少,既不利于骑兵驰骋,攻城火炮运输也极其的困难。

朝鲜现状如何呢?

如果建奴大军已经返回,是不是就意味着朝鲜已经全面沦陷了?

那如果是这样,镇江也就成了与朝鲜距离最近的明军的城池。

在思考到这一点后,马汗不再迟疑,而是下达了动员令,死守镇江!

大人曾说过,利不可独、谋不可众。

意思就是,利益是不可以独占的,独占必败;而谋划,也是不可以与众人讨论的。

大可以去听取他们的意见,但是最后下决定的,一定是有限的那几个人。

马汗作为这支军队的指挥,他既然已经下了决定,那众人再没有二话,开始全面备战起来。

金汁已经抬上了城墙,并点火燃烧了起来。

八百亲军们也分了四路,分别占据了四个城门以操纵火炮。

曹文诏率领的一千二百骑骑兵,在城中央待命,作为机动部队,随时支援四门。

守城的主力,就是陈忠带领的一千士兵和那两万青壮了。

可这两万青壮,马汗却着实没有对他们抱有什么希望。

尽管自己这两日已经极力的操练他们,学习军规、读懂旗语、学习长枪术,但收效却是甚微。

没有人可以在一两日之间就训练出一支强军的,尤其是对手还是建奴的士兵。

可马汗既然做了这个决定,也依旧让他们手持长枪,站上了城头。

而陈忠的士兵则是做为督战队,监视着这些士兵。

建奴到达得很快,他们完全没有派人与镇江沟通的意思,而是在城外就布好了阵仗,准备厮杀。

随着建奴分兵前往其他两门,马汗也紧急做着调动部署。

围三必缺,建奴也是知道的,他们分别在北、西、东三门驻扎下来,放弃了南门。

南门后面二十多里就是鸭绿江,即便放开溃兵跑,也跑不到哪里去。

皇台极让军队驻扎好了之后,军阵之后便飘起了炊烟。

马汗放下千里镜,也让士兵们准备吃饭,但伙食供应量减半。

吃饱了打仗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胃部充满了食物后,血液会强制由四肢向着胃部集中,导致人马都出现困顿、乏力的症状。

但完全不吃,也是不行的。因为一旦双方短兵交接起来,就不知道这一仗会打多久。

让士兵们饿着肚子作战,明显也是不明智的。

所以将领们,如果有机会选择,都会让士兵们开战前多少吃一点,但不允许多吃。

所以,马汗在看到建奴阵营中飘起炊烟时,立马就判断出来,建奴即将展开进攻了。

可有一事让他颇为不解,建奴没有在城外展开攻城器械,他们准备怎么攻城呢?

两军都吃过饭食之后,皇台极解答了马汗的疑问。

他根本就没有派出人抬着云梯、擂木之类的攻城器械,而是将二十多门火炮推了出来,对着城墙就展开了狂轰滥炸。

尽管前面几炮都有些偏,甚至非常离谱。

但随着建奴炮击打得越来越准,马汗的心也越来越凉。

城头上,本部的亲兵们也操纵着火炮予以还击,但数量上的差距,此刻明显体现了出来。

尤其是这火炮没有安装照门和标尺,亲兵们的火炮准度明显下降了许多。

马汗正拿着千里镜在城头观战呢,右侧却突然响起了“咚”的一声。

他扭过头去,只看到几名火炮手已经倒在了地上,尸体已经不完整了。

而城头的那枚火炮的炮管子已经炸裂开来,化为碎片四射出去。

镇江城头的火炮年久失修,早已不堪重负。

而本部亲军们习惯了往常的装药量,在这两个因素的叠加下,火炮炸膛了。

还不待众人有所反应,陈忠一个飞扑,将马汗扑倒在地,而建奴的一枚实心炮弹重重的轰击在城墙上沿,炸出了一个豁口。

城头的站立的青壮已经双腿发软,他们都匍匐在地上,拼命的嘶吼喊叫着,无论怎么拉、怎么喊,都没人愿意起身。

若不是身后站立着陈忠的督战队,相信他们已经准备逃走了。

马汗不是没有想过这一仗会有多惨烈,但他没想到的是,建奴的火炮技术竟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他没有去管那些趴在地上的士兵,又操起了千里镜,观察起建奴火炮部队。

很快,他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建奴有意矫正着炮弹的落点。

他们并不执着于杀伤城头上站立着的士兵,而是将弹着点慢慢的往城门的位置偏移着。

马汗也发现了火炮阵营两侧整装待发的建奴骑兵,他们在等待着城门破开的那一刻……

原本马汗计划坚守到大人前来的那一刻,至少也要等到毛文龙的援军。

但此刻开战不到一个时辰,镇江已经是岌岌可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