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历史军事>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第646章 再赴津门(下)

老冯家,这一大家子人数还真不少。

总共十三个子女,外加冯芸芸这个私生女,也就是十四个,一些子女更是已经成家,现在二三十号人。

也就是冯家餐桌足够大,不然还真容不下这么多人。

之前赵铭几次拜访,可没有这么多人齐聚一堂的画面,至于现在这情况,道理当然明白。

老冯不愧是做生意的,这是真的上道。

而赵铭坐的位置也很耐人寻味,按理说,赵铭是女婿,还是一个私生女的夫婿。

一般情况甚至都不一定能上桌,就算能上桌,那也是排在桌子末尾。

而赵铭的位置,确实坐在冯老爷身边,而冯芸芸则是坐在岳母旁边。

相当于他们夫妇二人,和岳父岳母坐在一起。

冯老爷左一个贤婿右一个贤婿,嘴里更是笑呵呵的说起曾经的过往。

唔.....貌似翁婿二人没有什么过往,倒是恩怨不少。

哦,没事,冯老爷会自己编,俗称硬套。

“贤婿啊,你我翁婿也是好久没见了,你那些事迹,我可是隔着老远就知道了。

每天关于你的报纸我可是一分没落下,不信你问问益素是不是?”

益素也就是岳母大人,闻言,她也是笑着微微颔首。

“是啊,他啊,每天就惦记着关于你的报纸,翻来翻去都看了好多遍呢,就连每一份报纸都珍藏了起来。

还托人专门打听小赵你的消息哩!”

听岳母这么说,赵铭倒是信了。

这点应该是真的,岳父大人毕竟现在也算是投资人,关心他的投资项目这很正常。

一顿酒足饭饱之后,甭管之前有啥恩怨,这会亲切地让一众老冯的儿女都羡慕不已。

妈的,到底谁才是亲生儿子?

“嗝!~呵呵,贤婿啊,下午咱们歇会,喝喝茶,待会还有几个朋友过来,到时候你见见。”

花园的凉亭内,老冯打了个酒嗝,笑呵呵说着。

赵铭倒是一点醉意也没有,不过这会也是装的微醺,笑着点点头。

来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结交人脉的。

不过嘛,此番而来,他还真不用如以往低声下气了。

老子现在不是巴结着找投资人,而是投资人追着我投资!

翁婿二人歇息了一个钟头,约莫下午两点左右,两人都小憩许久后,刘伯这才笑着带着一群人朝这边走来。

见此老冯笑着起身招呼起来。

“来来来,老曹,老王,还有老张,老段,老陈,给你们介绍一下,我家贤婿,赵铭!相信你们应该有所耳闻吧?”

老冯介绍起赵铭来,显得红光满面,更是接连拍了拍赵铭的肩膀,凸显出翁婿二人关系格外密切。

而赵铭却发现,当老冯介绍自己时,眼前这几位神色各异。

其中有几人是格外好奇感兴趣还有一丝丝讨好,但也有几人面色复杂,还颇有些落寞之意。

“呵呵,早就听你老小子提及你这女婿了,不用介绍了,老子都听出茧子来了。”

说话的是一位留着八字胡的老者,身形并不算发福,而是略显消瘦,头发有些发白,但精神矍铄,腰杆依旧尽可能的笔挺。

此人就是被称之为老王的老者,能看得出这位年轻时应该从过军。

但这也正常,老冯的这些个好友,有不少就是冯老太爷的部下。

眼前这位姓王.....

赵铭心中隐隐有一个猜测。

果不其然,随着老冯介绍,这人的身份也是明了。

“呵呵,这不是你们没见过我这贤婿嘛,让你们好好瞧瞧小伙子有多精神,这不比你们那些个不成器的晚辈精神多了?有出息多了?”老冯一脸的得意。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此前对赵铭有多照顾,那亲密程度看的几名老友都是一脸的泛着酸味。

他们其中不少都是曾经手握大权的,而如今下野后,可谓是日薄西山,身后子侄辈又没有一个成器的,没点嫉妒是不可能的。

“对了,贤婿来给你介绍一下,这是你王叔。你看着可能不认识,我这一说你肯定知道这糟老头子,王德贤,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

呵呵之前那也是王帅,对不对啊?王帅?”

老冯笑呵呵朝着王老调侃道。

闻言,这王老冷哼一声,八字胡都抖了抖。

赵铭也是暗暗点头,果然是这位。

王帅,属于津门小站发家,投入老袁的新建陆军之中,最初是委任为一个营的队官,同年升任为营里的管带。

次年被提拔为步队第一标统带。

哦顺带一提,那时候还是前朝末年时期,但仿照了西洋的军衔,同时还融合了前朝的军衔。

好处是划分的足够细,坏处就是太细了,指挥起来十分混乱。

光是军士,就包括警、步、马、炮、工、辎等一般军士。

除此之外,还包括,蹄铁、鞍技、枪支、木技、锻冶、会计、缝技、靴技、调护、测绘、军乐等兵种和专业勒务,上士、中士有十九种,下士有二十九种。

顺带一提,下士在前朝末年就已经算是等同于格同巡检,从九品官。

中士,是桔同县主薄,正九品官。

如若是升任到协都统级别,就已经是从二品,布政使级别。

而想要达到这级别,还需要跨越诸多级别,相对还是比较难的。

然而这位王老,当年的升迁速度堪称坐了火箭。

不得不说,当年筹建新军,绝对是给予了底层人士一个翻身成为权贵的机会。

仅仅十六年时间,这位王老,就从一个区区小卒官,升任为协都统军衔。

也就是说十六年,成了从二品大员,更是格同巡抚、布政使!

在前朝时期,没有特别大战,屡立奇功,谁能升的这么快?

可在这火速升迁的期间,并无特别大的战事,相当于吃上了时代的红利,当然他有参加了甲午之战,另外也可见此人的政治嗅觉。

这一年还只是11年四月。

而这位王老,属于1861年生人,当然从武备学堂毕业时,已经是1890年。

那时候已经是29岁,投入老袁新军的时候,就已经是34岁了。

也算是大器晚成,而成为协统领后,参与了几次大战,仅仅一年的时间内,就再度提升,成了统制。

而仅仅过了两年,直接升任为上将军衔,次年,又一次加将军衔,督军湖北。

怎么说呢,这位巅峰时期,属于长江流域直系军队的一把手,成立了七省联盟,一度声势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