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总裁豪门>龙纹神医>第217章 逆徒黄韬

谭寿林闻言,勃然大怒。

面前的张兰芝不清楚黄韬的底细很是正常,但谭寿林却对这个黄韬知道得一清二楚。

每每提到这个名字,谭寿林都会痛心疾首。

原来,张兰芝所说的黄韬,正是谭寿林在几年前,忍痛逐出师门的逆徒。

话说,黄韬自幼聪明好学,在医学方面,天赋异禀。

在小学阶段,黄韬便能熟练背诵《本草纲目》《千金方》,以及后世流传却不完整的《神农百草经》等中医巨着。

不仅如此,更能将学得的知识,学以致用。

小小年纪便拥有识草药,开药方的能力。

熟识之人,无不称赞其为“小神医”。

谭寿林在得知此子之才后,多次拜访黄家。

在见识过黄韬的聪慧后,将其收入门下,作为此生最得意的门生,倾力培养,并对黄韬寄予厚望。

黄韬没有辜负谭寿林的期望,短短十年便完全掌握谭家流传下来的全部医学传承。

甚至在针术上的造诣,隐现超越谭寿林针术的迹象。

谭寿林一直有一个宏愿,想让世界都认可华夏中医的存在。

为了达成愿望,接轨世界医疗组织,谭寿林更是力排众议,让黄韬攻读西医,还花费高额费用,送黄韬去美国进修。

希望待黄韬学成之后,可以完成谭寿林心中一直以来的梦想,中西医结合术法。

最初,黄韬不负师恩,勤学苦练,时常为了攻克医学难题,废寝忘食。

可是,随着黄韬医术的提升,黄韬傲慢的本性愈渐暴露,开始变得目空一切,目无尊长。

曾多次在医学峰会上,对中医前辈指手画脚,评头论足。

刚开始,谭寿林还多为黄韬辩护一二,对外说是黄韬年少轻狂,阅历不足。

关起门来,谭寿林仅是不痛不痒的口头警告,未作任何惩戒。

如此骄纵,助长了黄韬的嚣张气焰。

乃至到最后,谭寿林所说的话,他也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后来,谭寿林无意间发现,黄韬经常无视医院规章制度,弃本院患者于不顾,私自接受外院的邀请,上门看诊,并收取高额的出诊费用。

如果只是违规,尚且还不会让谭寿林大动肝火,坏就坏在,由于黄韬的擅自离岗,他所负责的患者病情突发,在院方无法联系到主治医生的情况下,患者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

为了能平息患者家属的怒火,聚水潭医院院领导在和谭寿林商量过后,最终给予黄韬开除处分。

而黄韬这种有辱师门的行为,同样有违谭家祖训,医训。

触及谭寿林的底线。

在一番争执过后,谭寿林只能忍痛将黄韬驱逐出师门,相忘于江湖。

本来事已至此,两人终归陌路。

但离开聚水潭以后的黄韬,转身便投向臭名昭着的蒲系医院,并摇身一变成为中医学的诋毁者。

还时常在各大媒体上,将中医贬低得一无是处,并宣称只有西方医学才是真正的医学正统。

一个中医出身的医生,最终站在了中医的对立面。

一时之间,华夏医坛剧震,这让很多华夏人开始对中医产生了质疑,极大地损害了华夏中医的声誉。

虽然事件后期略有平息,但谭寿林一直饱受医界同僚的诟病,羞于见人。

这让谭寿林悔不当初。

更因为经此一事,谭寿林积郁成症,患上心疾,无法乘坐飞机。

也才有了他坐火车悄悄出行的故事起因。

今日再次被人提及黄韬这个弃徒,谭寿林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愤怒。

“你所说的黄韬,并非什么有良心的医生!他背弃师门,诬蔑中医,更为了钱财,加入蒲系医疗体系,招摇撞骗,他黄韬根本不配称之为医生。”

谭寿林的愤怒,瞬间打破大厅内忧伤的气氛。

周围的人疑惑不解。

谭寿林的孙女,谭柒柒见状,马上将事情的原委娓娓道出。

并表达了对黄韬背信弃义的深恶痛绝。

众人均释然。

大家虽不了解黄韬其人的秉性,但是这并不妨碍大家对于蒲系医院恶行的认知。

据传言,蒲系医院始于80年代末,华夏改革开放前期,是由蒲县当地的陈、詹、黄、林四大家族出面组织、建立的民营医疗体系,至今蒲系医院早已遍布全国。

一般来说,医院由公立时代转变私立时代,是医疗进步的必然阶段,这样不单能解决公立医院少的问题,减轻国家的负担,同时还能提升服务,让医患关系得以缓和改善。

但蒲系医疗体系的存在,完全忽视医院治病救人的初衷,一直以盈利为目的,坑骗患者,数十年间,造成的医疗事故数不胜数。

让人望“蒲”生恶。

这里就不得不从蒲系医院的始作俑者陈德顺说起。

陈德顺生于一九五一年,蒲县,打小不学无数,年纪轻轻便辍学在家。

家里人为了让陈德顺有个糊口的营生,于是让陈德顺拜入一位赤脚医生门下,学习医术。

陈德顺的师父虽被称之为医生,却属于游医一类,不仅没有真才实学,所有的诊断、诊治全靠蒙骗。

只要不医死人,出了人命,他都会乱下处方,骗取高额的诊疗费用。

不过这位赤脚医生也有过人之处,除了巧言如簧外,还有一个从其祖上传下来的偏方。

这个偏方,针对疥疮等皮肤病,确实好用,一旦治愈,永不复发。

在当年那个卫生条件很差的年代,患上疥疮这样的皮肤病的人很多,去正规医院或是诊所治疗,周期长,且常反复。

而这位赤脚医生拥有的偏方,确能药到病除,收获了不少信誉。

随着师父四处行医期间,陈德顺很快就弄清他师父的底细。

知道他的师父真正能拿得出手的,便是那祖传的偏方。

自那以后,陈德顺暗暗记下,师父平时购买的药材。

并在一次醉酒后,骗取了药方和配方。

得到药方后,陈德顺不再跟着师父四处游医。

撇下师父,偷偷跑回了老家,靠着这个偏方,在蒲田县混得风生水起,一跃成为县里的万元大户。

见过偏方带来的巨大收益,陈德顺再也看不上其他行当。

于是,陈德顺用积攒下来的钱财,四处收购民间偏方,并和蒲县家境殷实的詹、黄、林三家,一起开办了蒲系医院的前身。

不过那时的蒲系医院并非正规的医院,一般都是远离城市,偏远乡镇的小诊所。

而这种医院能够治疗的疾病,也仅限于男科、妇科、皮肤病等让人难以启齿的隐疾。

不是正规医院不能治疗这些病症,而是当时的人思想观念老旧陈腐,一旦患上让人羞愧的隐疾,都不想去大医院治疗,避免被熟人知晓。

为了迎合了这部分患者的需求,蒲系医院在隐私保护上,做足了功夫,而他们的广告,更渗透至大街小巷,如同牛皮癣一样,到处都是。

在这样的背景下,蒲系医院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规模也越做越大,短短十几年便遍布全国各地。

甚至这些专科医院的广告也从最早的电线杆子上,走入各大媒体。

蒲系医疗体系的壮大,让蒲系四大家族收获巨大的利益,为了扩大收益,蒲系四大家族不想就只做医疗行业边缘业务。

于是他们开始四处聘请名医坐诊,想要将他们不堪的过去洗白干净。

可是名医都有自己的行医原则,不耻和蒲系医院打交道。

所以四大家族只能退而求其次,招聘原则上,只注重经验,不注重医德。

于是才出现像黄韬这样的品行不端,劣迹斑斑的医生,为了钱财,加入蒲系医疗系统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