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总裁豪门>龙纹神医>第8章 李家

落凤县,落凤山。

李宸所在的县城,周边群山环绕,风景秀丽,据说唐朝时期,曾有位大将军北征归来,行至此地,看到此处最高的山峰上有一个凤凰栖息于此,便弯弓射箭,将此凤凰击落了下来。因此,此山得名落凤山,而这座县城也被称为落凤县。华夏改革开放以后,当地大力开发落凤山的旅游资源,使得此山在短短的四十多年间,成为是当地着名的旅游景点,伴随着落凤山在华夏东北地区的知名度增大,落凤县的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好。

李家

是落凤县少有的中医世家,从清末传承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虽然不是当地的豪门大户,但也算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并在落凤山角随近,拥有着一片祖产,略有古朴的高门大院,也彰显了曾经家族的辉煌。但随着华夏国内西医类的医疗体系日趋完善,导致有中医世家传承的李家日渐衰退。

李家这一代的家主是李孝儒,和妻子孙玉华都曾是中医世家的后人。在华夏建国后,因为无偿赠药,治病救人而颇受乡众的爱戴。

李孝儒育有一女五子,长女在华夏刚刚恢复高考后,因成绩优异,考到了川城大学,并之后留在川城发展,因为长途交通不便,至今未曾再回过落凤县;

长子李文忠,继承了李家的中医医馆,掌管了李家主业,深受其父李孝儒的喜爱;

次子李文国,李宸的父亲,年少时未曾进过学堂,在李家的中医医馆里帮工到成年,后机缘巧合的被送到沈城的医学院进修,毕业后,分配到当地知名的工厂,做起了厂办卫生所的主治医师。因为有工厂的报销制度及固定的受众群体,李文国的收入也能勉强挑起家庭的经济重任;

三子李文昌,是县城卫生局的宣传科长,主抓县城的卫生、医疗的宣传工作,虽然也是从事医疗事业,但早已不再治病救人,专研医学,而更多的是做文职的相关工作;

四子李文民,是从过医参过军,转业后,分配到县城的华夏商行工作,现在已升至信贷科长;

而五子李文贵,算是李家最另类的存在,从小聪敏,喜欢专营,虽出生于中医世家,却完全不喜欢医学,趁华夏高速发展,家用汽车的需求激增,因为不像大城市一样有汽车的销售门店,所以率先在县城成立车行,做起来汽车倒卖生意,后来更是抓住了房地产的机遇,在短短几年,身家千万,在当地也算是小有成就的富豪了。

李家大院

占地五亩左右,宽敞的大院正中,是一座古朴典雅的带有缓步台的正房,正房坐北朝南,没有古风的雕梁画柱,但也是颇具年代感,入户门廊的大红灯笼和院门的灯笼交相呼应。

正房的前面,是宽敞的院子,幼时也曾是李家孙辈的乐园,但是随着李宸等孙辈的长大,也变得冷清了些,而今俨然成为了停车场。院子的左侧顺排着,鸡舍和狗窝,还有靠近正房修建的旱厕。右侧是一个很大的菜园,勤劳的祖母总是适季的种植各种果蔬。

俯瞰大院,正房后面,还有一个厢房,李宸一家窘迫之时,曾在此居住多年,为此,即使李宸离开祖宅多年,也常会把这个厢房当成自己的秘密基地。不过现在已经变闲置,厢房的边上是一块药田,中医离不开中药,而这块药田,被祖父母保护的非常好,寻常来人都不会被允许参观,李宸曾经偷入其中捉蜻蜓,受到了祖父李孝儒的严苛批评。

家里没车的李宸一家,身着新衣从出租车上下来,拎着大包小裹的礼物,从大院的铁门走入,李宸看了看院内早已整齐停放的三辆小轿车,然后紧跟父母走进正房。

“文国家的来啦!”

未见其人,便闻其声。刚刚踏入门廊的李宸一家,便看到正在厨房忙碌的几人。厨房不大,两侧都有炉台大灶,早已过来的三婶、四婶分别在灶台前,低头忙乎着,而站在四婶边上的大伯母,像监工一样站在旁边,嗑着瓜子,刚才的话,不出意外地就是大伯母的声音了。

大伯母很有眼力见的,把手里残留的瓜子扔到灶台里,拍了拍头,迎到母亲面前,接过李宸母亲手里的礼物。

“你们这来的太晚了吧,再过会,可就要开席了。”

没有理会大伯母的嘲讽,李宸母亲快速的把李文国和李宸手里的礼物也放到了远离灶台的桌子上,然后脱掉外套递给李文国,挽起自己的衣袖说:

“大嫂过年好,两位弟妹过年好啊!不好意思来晚了,家没车,大过年的,出租车少,所以晚了,我也帮着忙乎忙乎。”

然后不动声色地示意李文国带着李宸去屋内,好远离这是非之地。

和各位拜过年,李宸随父亲窜过餐厅,来到正房的右侧室。

进入室内,迎面是两个古朴的中药柜,上面几十个的正方型抽屉上,都有工整地写有中药的名字。而南向窗台旁上,有一个超大的书桌,两把带有靠背檀木椅分放两侧。年愈八十,满头白发的老者,威严的坐在木椅上。他的斜对面,一个长长的沙发,端坐着三人。

“文国和李宸过来啦!”祖父李孝儒淡然开口道。

“父亲过年好!”恭敬的和李孝儒拜过年,然后侧身和兄弟们拜年,然后按着排序坐到了沙发之上。

李宸也乖巧的向祖父及诸位叔伯拜年,没有去左侧室卧室和其它孙辈玩闹,而是从门后拿了个马扎坐到一旁,听着祖父和叔伯之间的交谈。

“二哥,刚才我们还谈到了你,最近卫生局下批文了,鼓励民间药房企业成立,我看你还是辞了厂办卫生所的工作,干个药房得了,那可不比大哥的中医医馆发展的差。”三叔李文昌说道。

“是啊,二哥,如果你要干药房的话,我这边也可以给你申请贷款,现在都在鼓励民间企业的发展,你何不趁机大干一场”一旁的四叔也鼓励的说着。

正坐于木椅的祖父李孝儒,没有说话,而是同意般地点着头,看着李文国。

按着排序坐上父亲前面的伯父李文忠,接着开口道:

“弟妹已经下岗买断了,一家人日子过的紧巴些倒也无所谓,可是李宸即将上大学了,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用,将会是一大笔的开销,你总得为孩子想想吧!”

看着李文国沉默不语,大伯李文忠拍了拍他的大腿,也是希望李宸的父亲可以狠下心来,尝试突破。

不同于诸位叔伯,李宸的父亲李文国,比较保守,正像他平时和李宸说话时的刻板一样,做起事儿来,也有些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当年李文国为了能被分配到厂办卫生所,和李宸的母亲找了各方关系,上下疏通打点。又经过了多年的努力,成了为厂办卫生所的主治医师,其中付出可想而知,而今让他放弃之前为之努力的一切,李文国确实难下决断。

一旁的李宸,看着紧咬牙齿,闭口不言的父亲,看口道:

“老爸,其实我觉得三叔的主意不错。卫生所再怎么说都不是自己的,而你如果担心浪费这身医术的话,也完全同时开个诊所和药房,这事儿不冲突。”

李宸可是从15年后回穿过来的,日后的私人诊所和药房的发展前景可观,虽然正规的大医院逼迫着很多小诊所无重病可医,但是小的头痛闹热,针灸诊疗还是颇有市场的。而药房更是星罗密布,文化的提升及医疗制药的发展,常规日用药品的市场出现了蓬勃发展,甚至在李宸的记忆里,在一个小区的居民楼下,同时开着三家药房,而且经营的也非常不错。

“你闭嘴,大人说话哪有你小孩子插嘴的份?”同辈面前,没有反驳任何人的李文国,在李宸说完话后,厉声呵斥道。

李宸闻言,乖巧的不再言语,而是期待着父亲的决定。其实李宸知道,父亲李文国早已经对卫生所的前景担忧,但是他不是一个做生意的人,他总是担心因为生意失败,导致家里的生活压力倍增。当一个男孩真正变成一个男人的时候,曾经的梦想都会被舍弃,因为担负起家庭重任,才是男人应该直接面对的。成立诊所和药房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儿,房租,人工,器械,药品都需要前期投入很多的资金,而短期没有客流,没有收入的话,那么家里最后的资金来源也会被断送。李文国不敢赌,是因为厂办卫生所,有固定的职工看病,虽然收入微薄,但还能撑起家里的各项花销。

所以李宸没有埋怨李文国的呵斥,而是更加心痛为了这个家负重前行的父亲。

满面红润的李孝儒,悠悠开口道:

“文国啊,老大说的很有道理,我也希望你能换个方式,来发展自己的事业!人,得需要变通!”

李孝儒的话,李文国没有出言拒绝,思虑片刻,也只堪堪地说着:

“父亲,这件事情,我会认真考虑的。”不想违背李孝儒的规劝,也不有马上给予回复,李文国委婉地说。

“行吧!既然你需要考虑,那就认真考虑一下吧!”李宸的祖父也没有在这个话题上再多说什么。

简单的结束了这次的交谈,站起身对李文忠说:

“文忠,最近你母亲的风湿病又犯了,今天你过来了,就给你母亲施上一针吧!”

李宸的祖父已经80岁高龄,虽然体格依然健硕,但是眼花手颤,使其早已经无法持针治病,正好借大伯李文忠之手,给老伴做个针疗,同时也能考验李文忠的针灸手法是否有所精进。

“好的,父亲。”大伯李文忠点头应诺道。

李宸的祖父李孝儒带着众人前往左侧的厢房,而李宸则紧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