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都市情感>偏向雪山行>第3章 二零一八·夏

  老城区有许多条保留下来的古巷,杞无忧家就在其中一条。坑坑洼洼的青石板砖路面,巷子窄,汽车开进不来。

  巷口是一家酒馆,往里走,两旁有汉服店、文创店以及一些其他非遗店铺。一直走到巷尾,看到一扇朱红大门,门口有两个石狮子,黑色牌匾上书四个烫金大字——杞氏武馆。

  武馆早就不开了,但牌匾一直没拆。爷爷说,就当留个念想。

  爷爷杞鸿云是杞家拳法第15代传人。据他所说,杞家拳始于明末,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与近代西方拳法的传入,传统功夫逐渐没落,杞家拳法也险些后继无人。杞鸿云膝下有一子,誓死不愿习武,十几岁的时候就离家去外地闯荡,这些年回来的次数寥寥,杞鸿云干脆不认这个儿子。

  杞无忧是杞鸿云从乡下抱养的,远房亲戚家的孩子,父母离异,外出打工,小孩儿成了村里没人管的野孩子。爷爷听说后,把他从老家抱了回来,教他武术,想要将他培养成杞氏拳法的传承人。

  自记事起,杞无忧便跟着爷爷习武,那时武馆里有许多师兄师姐,只是后来随着年岁渐长,有些人转而谋求其他行当,不再习武,也有些人觉得杞家拳法太过单一,于是融汇中西,出去自立门户,比如他那位在武校当教练的师兄。

  现在的小孩子很少有人学传统武术,更多地被家长送去学跆拳道、拳击、散打,武馆生意一年比一年惨淡。有个在武馆练武的小孩不慎摔伤了腿,这原本不算什么大事,练武嘛,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但家长不依不饶,存心讹钱,最后敲诈了好几万。爷爷本来年纪就大了,练武练得一身伤病,结果又遇上这档子事,彻底心灰,武馆就此关门大吉。

  武馆关闭后,爷爷仍闲不下来,前些年申请了非遗,经常去各地参加一些传统文化的交流推广活动,常年不在家。

  姐姐杞愿在省会的一所重点高中读书,课业繁忙,除了寒暑假,一个月只回来一次。

  杞鸿云的儿子离家闯荡多年,再回来时领回来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儿,说是他女儿,对孩子的妈妈却只字不提。他一个人把女儿养这么大,到了上学的年纪,因为户口问题周旋很久,没解决,最后只能送回来。他对杞鸿云说,这是你孙女,让不让她上学你看着办吧,留下一张银行卡就又走了。

  所以家里常年只有杞无忧一个人,他理应觉得孤独或无聊,但他似乎天生不太能体会到这些情绪,只是按部就班地做自己的事。院子里有一株古槐,几十年如一日,修禅悟道般静默着。爷爷在家时,会在树下打坐,闭目盘膝,犹如老僧入定。

  杞无忧不懂修禅悟道,只好日复一日地在树下练武,无数个夏天,槐树的枝叶如同一张温柔的大网,将他笼在这片树荫里。南拳北腿,刀枪剑戟,他最擅长的拳法是北派少林,最喜欢的冷兵器是剑。除此之外,他平时还喜欢去公园滑板和去网球馆打网球。

  而这个冬天,他又多了一项新的爱好──看滑雪比赛,单板和双板都爱看。从解说员那里,他了解到从直升机上跳下来的那种滑法属于高山滑雪,了解到单板滑雪除了大跳台,还有坡面障碍技巧、U型池、平行大回转、障碍追逐……

  除夕夜,杞无忧坐在电视前看春晚,武术表演是每年都会有的传统节目,除了耳熟能详的武打明星,还有几千个武校生,今年茅邈也去了,这是他第一次上春晚。

  去之前他叮嘱杞无忧,如果在电视上看到他一定要记得录下来。事实证明,他想多了,杞无忧眼睛都快瞅瞎了也没瞅到他,屏幕里只有一颗颗同样的脑袋,根本没切到这些人的特写镜头。

  后来杞无忧同样在电视前看完了平昌冬奥会。也是看了才知道,这是单板滑雪大跳台首次被列入冬奥会比赛项目。

  他把单板滑雪所有项目的初赛和决赛完完整整看了一遍,大跳台夺冠的是个加拿大人,坡障和U型池则是美国人,参赛选手里也有几个挪威人,取得了不错的名次,但都是陌生面孔。

  “……骗子。”

  茅邈是骗子,徐槐也是骗子。

  骗小孩很好玩吗?

  —

  雪销山绿,洛城春霁,四月的古巷又开始热闹起来。天南地北的人随沉醉的春风一同到来,巷子里一整天都充斥着游客们的欢声笑语。

  杞无忧打完网球回到家,出了一身的汗,撂下怀里的长板往树下一坐,槐花的清甜香气便萦绕在鼻尖。

  手机里收到一条信息,来自师兄。

  今年八月初,国家体育总局会再次派人来这里进行单板滑雪跨界跨项选材,他已经递交了推荐材料,让杞无忧记得中考完来嵩山,先跟他练上一个月体能,不要中考完了就什么都不管了,整天在老家山里疯玩。

  “无忧,你冷不冷?”

  杞愿正在屋里翻找那件很适合春天穿的奶油色毛衣外套,找半天没找到,出来却看见院子里的弟弟已经换上了夏天的T恤。

  杞无忧摇头:“热死。”

  他回复完信息走过来,准备进屋拿衣服去冲个澡。

  “你好像长高了诶。”路过杞愿时,她有些惊喜地抬头。

  看着杞无忧被汗水浸湿的黑发,又微微蹙起眉:“怎么不留寸头了呀?不是挺帅的吗。”

  杞无忧神色冷淡地“嗤”了声,他可没忘记去年谁说他像劳改犯。

  听完他的怨念,杞愿笑得捧腹:“哎呀,谁说你了,我说苗苗那大傻子呢!他这人就会添油加醋!”

  洗完澡,杞无忧又顺便把换下来的衣服洗了,他去院子里晾衣服,发现槐树下架了个折叠梯,杞愿爬到了树上……摘槐花,手里拿着一个脸盆大的竹筐,都快装满了。

  真是艺高人胆大。

  杞无忧把刚洗完还皱巴巴的衣服往晾衣绳上随便一甩,脸色有点黑地走过去扶梯子:“你当心点,别摔了。”

  “摔不了,”见筐子里的槐花已经很多了,杞愿便不打算继续摘,弯腰够着手臂把竹筐往下递,“我以前不用梯子顺着树干就能爬上来,现在太久不锻炼,运动细胞退化,连爬树都忘了怎么爬了……”

  “这么乐意当猴你去动物园当。”杞无忧接过竹筐放地上,眼睛一错不错地盯着杞愿,直到她颤颤巍巍地踩着梯子缓慢下来,双脚平稳落地。

  “哇你竟然说我?”杞愿一下来立刻揭他老底,“我帮你回忆一下,有一年你跟苗苗俩人比赛谁爬树爬得快,你为了赢他每天刻苦练习爬树,树皮都快被你磨掉了好吗!到底谁是猴啊。”

  杞无忧:“……这都多少年前的事儿了。”

  他和茅邈小时候的确有无聊到这个程度,当然主要还是受茅邈的撺掇,这人才是真的无聊,自己只是好胜心比较强而已。

  晚上杞愿蒸了槐花饼,差使着无忧去给隔壁茅叔叔家送过去一些饼和新摘的槐花。

  杞无忧送完回来,带回了茅邈妈妈做的一大罐肉酱,以及一个好消息──茅邈在刚刚结束的散打全国锦标赛上拿了冠军,茅家人欢天喜地,恨不得在巷子里拉横幅放鞭炮。

  这之后,茅邈偷偷用手机给杞无忧转发了一则关于单板滑雪跨界跨项选材的通知。

  并留言:我决定忍痛放弃散打事业去参加冬奥会,散打届从此失去一颗新星,但单板滑雪届将会收获一个冉冉升起的冠军!

  杞无忧:[白眼]

  能不能通过第一轮测试都不好说……还冠军。

  院里的古槐枝繁叶茂,杞无忧伴着转瞬即逝的春天参加完中考,抱着长板跑回县城老家,在山里疯玩了一个月才离开洛宁。

  这次去嵩山,他给茅邈带了爷爷独门秘制的活络药油,比药店卖的那些红花油、喷雾剂好用多了。

  又是一年七月,漫山遍野的苍绿色。千佛殿经过一番修缮,殿前的月台更加气势恢宏。

  “你还记不记得去年那个很厉害的挪威帅哥?叫……徐槐,是吧?”茅邈一边解开手上绑的散打绷带,一边问,“你说他今年还来吗?”

  杞无忧想了想:“可能会来,也可能不会来。”

  “……你好像说话了,又好像没说。”

  殿前有卖佛珠的,茅邈隐约记得当时徐槐手上似乎就戴了串红酸枝佛珠,“他一个西方人,竟然信佛啊,”又有些纳闷道,“西方人一般不是都信基督吗?”

  其实杞无忧也有这个疑惑。上次徐槐来的时候,许多寺院都锁着门进不去,能烧香祈福的殿也很少,也许他就是随便逛逛。

  于是杞无忧说:“管人家信什么,心诚则灵。”

  这次跨界跨项选材,师兄对他俩寄予了很大期望,尤其是茅邈,毕竟他前不久刚拿了个挺有分量的全国冠军,对于选拔来说应该也算一项加分项。

  可没想到茅邈还没来得及进行体能测试,甚至连报名表都没交就被刷下去了。

  ──他卡在了年龄关。

  去年选拔的年龄范围是12-18岁,今年的年龄上限改成了16岁。

  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对雪上运动的关注度不高,过去提起冬奥会,大家首先想到的优势项目大概是短道和花滑,这两者还都是冰上项目。总的来说,相对于夏奥,冬奥的大多数项目都很薄弱。

  受地理环境与经济条件所限,本省的雪上项目人才匮乏,参与选拔的这几百位武校里,竟然无一人有滑雪基础,甚至连滑雪场都没去过。

  绝大部分人还未机会体验滑雪,就已经过了学滑雪的最佳年龄,之后有条件再想接触这项运动,就只能当个业余爱好了。

  “哎,老了老了…… ”茅邈长吁短叹好一会儿,才道,“我不能为国争光了,看你的了。”

  杞无忧也挺遗憾的,得知这一消息后就一直闷闷不乐,甚至都不太想去参加选拔了。

  什么单板滑雪啊,能有多大意思。

  见他丧着一张脸,茅邈收拾好心情还反过来安慰他:“你去吧你去吧,哥哥还等着你参加冬奥会呢!”

  把该填的几张表都一一填完,然后便去演武场进行体能测试。

  身高体重体脂、短跑长跑纵跳、深蹲卧推引体、腹肌背肌核心耐力……十几个项目测完,杞无忧顺利通过第一轮考核。

  站在树下喝水休息时,有个看上去挺有亲和力的男人走过来和杞无忧聊了聊。

  这人应该是提前了解过,知道他并非武校生,详细询问了他的家庭情况、学校之类的。

  刚做完剧烈运动,杞无忧说话的声音还有点喘,但都尽量平复着呼吸一一回答了。

  男人又问他中考发挥得如何。

  杞无忧本想说还可以,将要开口,脑中忽有什么东西闪过,促使着他回答:“挺好的,能上洛一高。”本市最好的高中。

  那一瞬间他想到的是一双带着笑意的深蓝色眼睛,那人说:“挺厉害的。”

  作者有话说:

  现在的小杞:什么单板滑雪啊,能有多大意思

  以后的小杞:我最爱单板滑雪了,不让我滑雪不如让我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