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现在战斗的主力,就是你们游骑兵了,我们主力步兵就在这个汤头镇布防。”

孟丘生指着地图上沂州城周围的平原,对游骑兵都尉库库说道。

“校尉!我们不是进攻沂州城吗?”

“计划是这样的,但是我们需要把沂州附近的兵力都吸引过来,我们不可能分兵四处出击,毕竟经过我们民政政策的实施,这些地方上的士绅跟我们已经给水火不容了。

贸然出击,我们将陷入四面楚歌的地步。”

“那……用游击战术?我们游骑兵四处出击,遇见大规模敌人就躲避,小规模的敌人就吃掉?”库库问道。

“可以!放开了打,只要你觉得合适,任何战术都可以,但是!

库库,不要滥杀无辜。特别是普通百姓,我们将来毕竟是要统治这里的。”孟丘生对库库叮嘱着。

“哈哈……放心!我虽然是蒙籍,但是不是先祖时期那样,我可是完成了国小学习的,又经过这半年的政治指导员的教育,已经能明白军民关系的重要性。”

“好吧!我相信你。”

汤头镇是一个有温泉的地方,很久以前当地的居民就已经发现了温泉的存在,是方园大户们一处休闲的去处。

周围士绅在这里修建了多处温泉园子,作为自己的别苑。

现在这些温泉别苑里的士绅们都已经跑到沂州城躲避,只留下仆人们留在这里。

嘭嘭……

“快开门!

“谁啊?不知道这里是沂州张老爷的产业!竟然来这里撒野。”看门的门房隔着大门叫嚣着。

“不识好歹!破门!”孟丘生派出的士兵,可没有时间分辨什么张老爷、李老爷,直接破门而入。

“啊!你们干什么……”

“校尉有令!查封所有庄园,违者死!”

有些忠心的护院还想反抗一下,直接被士兵们用枪刺刺穿在地。

“搜!不要放过任何地方,粮食、武器搜集起来,运到军营。女子押往后勤营地,男子押往战俘营。”

“是!”

周围普通百姓看到有当兵的四处破门抢劫,都吓得躲在家里,关上大门,躲在院子里瑟瑟发抖。

心里祈求这些乱兵不要来自己家里,家中有女子的跟紧从炉灶地下抓出一把锅底灰,往脸上脖子上抹。

可是,这群凶神恶煞的士兵,连看一眼都懒得看。只对大门大户感兴趣,至于这些破烂的普通穷苦之家到底没有受到任何的骚扰。

到了第二天,就有镇子上的话事人,被士兵们压着,敲着铜锣四处宣传。

咣……

咣……

“老少爷们!都听好了!孟将军有令,所有人不得擅自出门上街,如果家中断粮,断炊,疾病者,每户户主向里长报备,自有孟将军派人送粮、送柴,安排大夫。

擅自出门者!按奸细论处!”

“老少爷们!都听好了!孟将军有令,所有人不得擅自出门上街,如果家中断粮,断炊,疾病者,每户户主向里长报备,自有孟将军派人送粮、送柴,安排大夫。

擅自出门者!按奸细论处!”

咣……

咣……

“老少爷们!都听好了!孟将军有令,所有人不得擅自出门上街,如果家中断粮,断炊,疾病者,每户户主向里长报备,自有孟将军派人送粮、送柴,安排大夫。

擅自出门者!按奸细论处!”

这名年老的话事人,一边给押送的士兵赔着笑脸,一边摆摆手示意让门缝里面的人别露面。

战俘营里的几百名从别苑里押送来的男仆,在士兵的看押下,手里拿着铁镐和箩筐修路。

虽然后勤有沂水河水运的便利,但是道路还是要重新修建的,往北接入刚修好的水泥大道。

在北方俘虏的两千多青州兵,也在看押下从穆陵关往南修路。

这样整个统治区就形成了中心十字两条主干道,周围是环绕铁路的交通状况。

毕竟现在工地上的民工,都已经放假回乡收庄稼了。这些俘获的青壮正好接替他们的工作,虽然效率慢了点。

“当家的,他们没有难为吧!”敲锣的话事人回家后,担惊受怕的家人急忙问道。

“哎呀!吓死我了,没事!”

“没有强征粮食和钱财?”

“没有!没有!民夫也没有征,看来……看不透。算了,你也要注意,最近不要出去溜达了,就在家里安稳待着。”

“不出去就不出去!老婆子我也不是喜欢串门的闲婆子,就是不知道有没有祸患啊!”

“是祸躲不过,别操心了。把缸里的粮食埋起来一些,以防万一。”

“对对……那银子呢?”

“银子就不用了,总要给他们留下一点能抢的。”

话事人家里还有余粮藏起来,也有银子买平安。但是有些其他民户家里可没有多少余粮,只能是当天有活当天才有饭吃。

直接全部都被要求在家里,不能外出,这些没有隔夜粮的家庭,可就难办了。

“他爹!锅里没粮了,咱们该咋办啊!”

“一点也没有了?”

“没了!昨天就没有正经上工,哪有存粮啊……”

“这……,我出去看看!”男子直接把心一横,就要往外走。

“别!他爹,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娘俩该怎么活啊……”女子两手一摊,顺势坐在地上开始拍着地面,大哭起来。

“哎呀!你这是干啥!我还没出身呢!”

睡在床上的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也被吵醒了,开始坐在床上大哭。

男子被吵闹的受不了了,直接心一横,从里面拿下门闩,从家里出去。

“干啥呢!”街道上站岗的士兵,看到有人出来,直接摘下火枪,对着他大声喊道。

“军爷!家里没粮了!出来找点活路。”男子伸手作揖,向士兵不断地鞠躬。

“没粮了?家里几口人?”一名士兵站在原地,手里的火枪指着男子。

另外一名士兵,上前询问道,把火枪背着背后,腰间的短刀抽了出来。

看到士兵抽出了刀,男子吓坏了。

“家里三口人,俺婆娘和俺儿子。”男子手里还攥着空空的粮食袋子,紧盯着士兵手里的短刀,不敢有大动作。

“孩子多大?”

离着男子还有五步远,士兵就停住了,反而继续问道。

“四岁了。”

“行了!知道了,在家等着。柴火还够吧?”士兵临走又问了一句。

“够了!够了!我有时间啊的时候,还会自己砍来木柴卖钱。家里还有一些剩下的。”

“伍长!没事了,这家断粮了,家中还有一个四岁小孩。”那名士兵返回岗哨之后,对伍长回报道。

“知道了,把五十斤大米送过去,还有一斤盐,你顺便等级一下他家的情况。”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