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朱标亲舅权倾朝野>第116章 印度底层的悲惨生活

南印度的几个王朝覆灭之后,相继的进行军事管理,好的制度和民风民俗都一一被保留下来了。

王弼等几位侯爷去巡视居民时,路上遇见了奇葩的事情。

就是他们信奉的印度教,大量的寺庙中聚集着数不胜数的女孩。

有的女孩面黄肌瘦、有的女孩年轻貌美、有的女孩人老珠黄。

他们又不是尼姑,为何和这些僧人生活在一起。

他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旁边的百姓告诉他,这是“圣女”。

印度圣女源自印度的一项古老的传统,来自贫困家庭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就被迫卖身于寺院,成为印度教高级僧侣和婆罗门长老的性奴隶,因此被称为\"圣女\"。

这些地位低下的乡村女孩10岁时便不得不放弃传统的婚姻模式,将自己一生幸福都献给了当地的神,为本村的村民进行宗教仪式和做祈祷。刚刚进入青春期,她们便在仪式和庆典上嫁给寺院 ,然后和僧侣共度洞房花烛夜。

通过交换身体,寺庙和这些贵族会给对方父母一定的赏赐,而且对方觉得女孩做这种事情是理所当然的。

本来古代就是男尊女卑,又加上当地婆罗门种姓制度的森严,用来统治百姓的工具。

百姓们没有活路,不得已不做出这种令人愤恨的事情。

王弼知道之后,大骂道这种恶心人的制度。

“简直把百姓压榨的一根毛都不剩,和残暴的元朝四等人制度有何区别。”

“弟兄们,给我一个一个寺庙的去搜,这些僧人全部给老子杀光,把这些女孩遣散回家,告诉他们的父母,如果再有这种事情,全部砍头。”

“派人通知国师,寺庙的僧人做的都是掺无人道的事情,还有他们的身份、土地全部收归官府,有官府统一分配。”

王弼处理好这个寺庙的圣女之后,立马奔赴下一个寺庙。

他通过张发告示,举报者重赏,一时间轰轰隆隆解救失足少女的正义之举,正在席卷整个南印度。

马政、朱标在这些国王皇城选了一个据点,把这大半个土地,称呼为“恒河行省”,当地的人口、户泊、土地、资源全部整理档案。

让这些本土官员辅助处理,不到半个月全部整合完毕。

贵族和官员贪污的土地和财富令人发指,他们占据了这片土地八成了资源,他们过得越来越滋润、富足,老百姓越来越穷。

根本就不把这些百姓当人看,大明朝的官员世坤和他们相比,根本就不够看的。

种姓制度是一个灭绝百姓亡国的制度,是残暴统治这些百姓的暴政。

朱标把种姓制度写在大明律里,敢施行、传播者诛杀九族,总之敢碰他就是死。

慢慢入了四月,四月的南印度恒河平原还是非常炎热的,很多地方都发生了饥荒和干旱。

这导致大量的百姓死去,马政也是无能为力,因为他不可能把剩余的军粮全部分发给百姓。

只能不断的从东南亚各个行省调运粮食,使这些百姓度过这一劫难。

虽然解放了这些百姓和奴隶,但是休养生息不是几年时间就能解决的。

幸运的是,剩下的国王都是开城投降的,没有损坏太多的房屋和良田。

下一场秋收也能收取不少的粮食。

但是面对官员不够用的问题,暂时是无法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马政想出来一个主意。

“朱标,大明朝的胥吏世家大族不是多得很吗?还有大量的流放官员、落榜官员、下狱官员,但是能用不是,至少比这些印度官员好使用多了。”

“这些印度子民太懒,也太笨蛋和野蛮,简直和土着没啥区别,只害怕你拿着刀来威慑他。”

“一句话就是没啥文化,京师那些官员一个个不是说教化四方吗!干脆把他们全部拉过来好了。”

“让他们也为大明朝开疆扩土做出一点贡献,传播大明朝的文化,只有文化同化他们,这片土地才能永远属于大明朝的。”

朱标听完之后,觉得非常有道理。

“就依舅舅所言,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

于是,朱标让蓝玉的儿子蓝田率领三千水师,带着搜刮的宝藏返回京师,告知这里的战况。

洪武十六年六月,蓝田副将军带着三千水师和宝物、美女、奴隶带回京师。

航行了三个月,蓝田一行人,终于抵达了京师应天府。

这一别,大明远征军已经打了一年多的仗了,将士们都被风晒的黝黑黝黑的。

朱元璋带领文武百官前来迎接,场面异常的隆重。

蓝田跪拜道:“吾皇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正色道:“小子,辛苦了,也变壮了,就是黑了点。”

百官们哈哈大笑起来。

接着,朱元璋让八部官员交接好这次远征军的物品,第二天在奉天殿上朝。

蓝田首先被云奇太监带向了御书房。

此刻御书房有马皇后、朱元璋。

朱元璋迫不及待的问了起来。

蓝玉叽里呱啦,把这次所见所闻,全部都说了出来。

蓝玉嗓子都有点哑了,让他过来坐喝喝茶。

蓝田惶恐:“臣不敢!”

朱元璋笑道:“比你爹老实多了,不错不错。”

随后,喝了朱元璋亲自给他倒的茶润润嗓子。

朱元璋听闻这些所见所闻,也被小小的震惊了一下。

这异族的文化、人种果然和汉人大不相同,就是饮食没有太大差别,也是吃米饭吃馒头。

只不过他们过得并没有大明朝子民过得好,这点朱元璋还是很满意的。

朱元璋问了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占领异族们的土地是不是可以种地的。

果然,汉人种地是刻在骨子里的,打下一片土地,先看看能不能种地。

蓝田把那边的风土人情全部详细了说了一下,竟然也有像长江一样得到母亲河,恒河。

而且还有恒河平原,他们的土地基本上平原占据了七成,而且粟米一年可以两熟,良田也是十分肥沃。

朱元璋满意不止,如此肥沃的平原,不种地那就是太可惜了,而且他们开发的力度远不及大明朝的土地。

蓝田把战报等政策写成的书信,也交给了朱元璋。

书信密封好了,写着父皇亲启。

看到是太子朱标的笔迹,老朱也难免有点相思之情。

“这一别,已经有了一年多了,不知道标儿在那边过得是否习惯。”

“想必,后年也该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