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维略带笑意的尾音勾的李唯希心尖一颤。

  不过这只是台词。

  至于到底是该快点还是该慢点, 还是要等杨一维和李唯希两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二天早上,杨一维十点才出门。

  从最近两天开始,杨一维的工作强度明显降下来了许多。

  杨一维上次从雪乡回来后就找机会和他家经纪人谈了一次自己想转型的事。

  本来杨一维以为他家经纪人不会轻易同意这件事, 他俩怎么着也得吵几顿才能把这事定下来。

  却没想到听杨一维说完, 林泽只是微微一讶,然后便点头说好。

  而且不仅说好,看林泽那模样好像还挺高兴。

  这跟预想的情况相差太大了, 弄的杨一维还忐忑了两天,深怕他家经纪人憋个啥大招。

  杨一维哪知道,其实林泽也一直想找他谈转型的事来着。

  毕竟林泽可是打算带着全家老少, 逮住杨一维这颗摇钱树就吃他个几十年的, 而单纯的流量哪有可能让他吃那么久!

  在林泽看来,杨一维正是该着手准备转型的时候了, 毕竟这型也不是说转咔嚓一下就能转过来的,他总要有那么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甚至可能长达几年。

  杨一维现在的人气在业内已属顶尖水准了。

  可在这片欣欣向荣花团锦簇之后,却隐藏着一个很尴尬的事实。

  那就是无论是从音乐作品来讲还是从影视作品来讲,杨一维看似成绩都不错, 但其实没有一个可以作为他代表作存在。

  空有人气、没有基石, 人气终究不稳。

  卖脸卖人设是没法一直走下去的。

  杨一维现在的人气可以有无数的本子等着他挑、无数的节目等着他上。

  可越是这个时候,杨一维越应该沉下心来, 放慢脚步。

  去努力充实自己。

  去用心, 用时间好好雕琢一个作品。

  然而说起来容易,可这世上大多事都是知易行难。

  不是谁都有那么大的魄力轻易放弃摆在眼前的巨大利益。

  特别是转型能否成功还未可知。

  娱乐圈那么多转型失败, 不尴不尬的例子摆在那。

  又有多少人愿意冒毁了现在大好局面的风险,只为了一个不一定成功的目标,然后去做比以前辛苦好几倍,酬劳却是连以前一半也达不到的工作?

  林泽真的不敢保证。

  而且林泽很了解杨一维。

  杨一维从入行起林泽就带着他。

  林泽记得很清楚,杨一维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对钱的格外看中,刚红的时候,杨一维甚至做出了为了多拿通告费连续转场差点没累进医院的糊涂事。

  后来林泽了解了杨一维的家庭,才算是理解了杨一维对钱的这份执念从何而来。

  然而正因为理解,林泽才深怕杨一维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想不明白这事。

  所以林泽说服杨一维接下《金牌律师》,他很看好这个项目,他想等《金牌律师》上了之后以其为切入点和杨一维好好谈一谈。

  哪想到,却是他小瞧了杨一维。

  杨一维比他想象的要有魄力、有眼光、有决断多了。

  林泽当时的心情真是无与伦比的兴奋。

  因为早就暗戳戳的琢磨着给杨一维转型的事,所以杨一维这边才跟他谈完,林泽再工作时的侧重点立马就做出了极有条理的调整。

  杨一维的日程安排也终于不再是密密麻麻。

  林泽再为杨一维接工作时也把工作对杨一维未来发展的影响放在了首要位置来考量。

  不过调整的再快,林泽之前为杨一维接下的工作还是得先做完。

  因此,虽已有了转型计划,杨一维还是忙忙碌碌了大半年,才算是把之前那些已经定好的工作给做的差不多,终于可以松一口气稍微放缓一下脚步了。

  最近,杨一维跟李唯希一样,都在挑新的剧本。

  不过杨一维挑起剧本来可比李唯希要轻松省事多了。

  杨一维的团队会先帮杨一维筛一遍,只这一步就能筛掉百分之八十的剧本。

  然后经纪人林泽还会帮杨一维过一遍,这又能筛掉至少一半,基本到杨一维手里就没几个了。

  李唯希就不一样了,谁让他现在还没签公司呢。

  他现在邮箱里的未读邮件已经有几百个了,微博私信也是,一天还要接N个电话,简直烦不胜烦。

  李唯希刚开始还想着自己能不能慧眼识英才,从这几百个邮件和私信里挖出个金子来。

  后来才发现真是有心也无力,他就是一天啥也不干,就看剧本他也挖不过来。

  李唯希现在就想着赶紧签了约,好把这些杂事都甩出去,到时候自己只要专心拍戏就好。

  不过虽然心里很着急,李唯希却很努力的稳住了自己。

  在家认认真真的把合同过了一遍不算,还联系了自己的导师,请老师帮着自己把了把关。

  身为法律系学生,李唯希真心觉得,合同这种东西,再慎重也不为过。

  浩瀚给的合约还算比较厚道,就是年限比较长,一签就要签七年。

  因为现在李唯希正火,但又只拍了一部电视剧根基不太稳,所以浩瀚给出的是B级合约。

  B极合约上面还有A极合约和S极合约。

  不同级别的合约差别很大,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分成比例。

  S极合约的分成比例听说只有二八,公司拿二,艺人拿八。

  这比例真的是十分诱人。

  不过浩瀚能签S约的很少,连杨一维现在也只是A级合约,听说只有入圈很多年,江湖地位稳固,咖位也足够的艺人才能签S约。

  李唯希现在拿的B级合约原定的分成比例是四六,他四,公司六。

  李唯希对这个分成比例倒不是特别在意,因为浩瀚在这方面做的十分的能笼络人心。

  并不是你以什么样的比例签了,这个比例就在签约期间完全不变。

  比如杨一维刚开始签浩瀚的时候是选秀时期,那时候签的约基本就跟卖身契没什么两样。

  最低等的D级合约,跟S约一样的二八分成,不过是杨一维拿二,公司拿八,而且一签就是十年。

  可后来在杨一维冠军热度过去,沉寂了一段时间又再火了之后,浩瀚却没拿这十年的D级合约来压榨杨一维,而是主动把杨一维的合约给提到了B级。

  待杨一维发展的越来越好,从三线迈进一线的时候,浩瀚又是主动把合约提到了A级。

  所以,挖角杨一维的公司固然很多,杨一维却从来没动过转投别家的念头。

  而且杨一维还告诉李唯希,他并不是特例。

  浩瀚一项有这样的传统,虽然像杨一维这样两年之内从D直接跳到A的是很少,但在两三年内,只要不作死,合约升一级却是很普遍的现象。

  这就是了解内部信息的好处了。

  所以李唯希并没去计较分成比例问题,而是把讨价还价的余地放艺人自由度这块。

  毕竟哪怕是B级合约,给艺人自由选择的空间也很小,基本是公司给你安排什么工作你就要去做什么工作。

  虽然实际情况是可以和经纪人协商的,但是这样的条款写在合约上总是让人不安。

  所以李唯希宁肯降低自己拿到的分成比例,也要争取拒绝某些工作的权利。

  理想情况下李唯希希望永远用不到这个条款。

  但如果有个万一,这便是李唯希保护自己的武器了。

  李唯希最后签的合约仿若大杂烩:

  B级合约的模板、A极合约的自由度、C极合约的分成比例。

  李唯希自己倒是对此很满意。

  浩瀚传媒有限公司五楼的一个小型会议室里。

  在补全了几个言语上模糊不清的地方并重新打印了合同后,李唯希坐在桌前,一笔一划的在两份合同上了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徐梅,也就是浩瀚一直联系李唯希的经纪人,在仔细检查了两份合同的签名后,面带微笑的收起了其中一份,然后起身道:“我很欣赏你对合同的严谨态度,希望以后在工作中你也能如此严谨。”

  从这一刻起,徐梅就正式成为李唯希的经纪人了。

  李唯希微笑着起身与徐梅握手,“徐姐,以后请多多关照。”

  “叫我梅姐吧,显的亲切一点。”徐梅笑道,握住李唯希伸过来的手:“以后也请唯希多多关照。”

  徐梅面上常常带着温和的笑,行事上却颇有几分女强人的风采,很是雷厉风行。

  简单的客套完,徐梅便对李唯希道:“唯希你在这稍等一下,一会儿我们谈一下以后的工作安排。”

  “好。”李唯希点头。

  徐梅穿着高跟鞋,却走路带风的出去了。

  先上楼把合同交上去,然后,徐梅便带了个人又再次回到了会议室。

  李唯希起身。

  徐梅笑着介绍,“唯希,这是张浩然,以后他就是你的助理兼司机了我。”

  李唯希看向张浩然,冲着他伸出了手,“你好。”

  张浩然一看就比李唯希大,却连声道:“李哥你好。”

  “好了,都先坐吧。”徐梅拉开一个椅子坐下,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电脑,“咱先说一下工作。”

  李唯希在徐梅旁边坐下,张浩然坐到了对面。

  徐梅打开电脑,先问李唯希:“之前有联系到你的工作吗?”

  李唯希点头,“有,我邮件有几百个未读,还有微博私信也有很多。”

  徐梅问:“你有在里面接下什么工作吗?”

  “没有。”李唯希回道,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不过下周二《金牌律师》主创要去录王牌驾到,我得去。”

  徐梅点点头,在电脑上打开了一个页面很简洁的软件,一边把这个行程记录下来,一边问道:“王牌驾到是在魔都录吧?”

  “嗯对。”李唯希点头。

  徐梅停下打字的动作,指了指坐在对面的张浩然对李唯希道:“那唯希你把节目组给你定的航班号给浩然发一下,到时候浩然陪着你去。”

  “哦。”李唯希掏出手机,先和张浩然互加了一下电话号码和微信,然后李唯希把航班号给张浩然发了过去,又跟张浩然要了他的支付宝账号,给他转过去了一万块钱,小声道:“这次行程的钱先从这里扣,不够再跟我说。”

  “嗯,我知道了,李哥。”张浩然忙道。

  徐梅在旁边笑了笑:“挺懂吗。”

  李唯希这也是从杨一维那知道的。

  助理跟在明星身边时的一切花销都是要明星自己来承担的。

  别人具体怎么操作李唯希不太清楚,但杨一维那李唯希大概知道个流程。

  一般林泽在给杨一维打酬劳之前都会抽取一部分出来作为杨一维团队的运营成本。

  团队成员所有的账都是从抽取出来的这部分走。

  杨一维只有在给团队成员额外发红包,或者是让姜蕾买一些不太好见人的东西比如TT时才会从自己的账户往外打钱。

  李唯希现在还没酬劳可以让徐梅抽去做运营成本,他总不能让人家助理跟着照顾他还得自己往里垫钱吧。

  幸好《金牌律师》上映后他剩下的一半片酬已经打了过来。

  一共两万五,之前还觉的挺多,现在一看简直是啥也不够干啊。

  徐梅问李唯希,“王牌驾到给你的通告费是多少。”

  “呃,五十万,税后。”李唯希老实答道。

  不过这钱得等上完节目后才能拿到。

  李唯希迅速的在心里算起了账,五十万,按照C级合约的比例算,他能拿到三成,那就是十五万,用来组建团队的话……呃,够不?

  正偷偷的犯着愁,却听徐梅突然道:“你这个是签约之前接的通告,我可以跟公司申请一下,不抽成。”

  李唯希眼睛瞬间一亮。

  徐梅继续道:“如果你没有什么急用的话,我建议你这笔钱先不要动,留下来作为团队的组建资金和运营成本,早点把团队建起来,你各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的铺开。”

  “好。”李唯希二话没说立刻点头同意。

  团队有多重要,李唯希早在杨一维那见识过了。

  这不是心疼钱的时候。

  徐梅笑着点了点头,心情不由的愉悦了几分,她喜欢跟这种一点就透,不用浪费太多时间花口舌去解释的人合作。

  于是,李唯希在签约只初,不仅一分钱没挣到,反而倒搭了五十一万出去。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神探方”灌溉的70个营养液,感谢“影慕溪”灌溉的10个营养液。

  谢谢^_^

  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