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古代言情>一品宝妻>第36章 搬家

  花大娘接了莫小瓢回家,看到柴房的门开着,她进屋一看发现里头没人,不由得吃了一惊,立即进了厨房找小碗。

  “你舅舅呢?”

  “他走了。”

  “啊?”花大娘吃了一惊,“外头下着这么大的雨呢,他一个人怎么走?”

  莫小碗有气无力的坐在灶台前烧火,道:“有人接他走的,他回家了。”

  花大娘有些遗憾,叹息道:“这些时候,他帮我们良多,也没机会跟他打声招呼,就这么走了,真真是可惜!说起来,这样的人,若是我亲弟弟可就好了,可惜没这个缘分。”

  莫小碗此刻心情沮丧极了,听着娘叨叨,也没有应声。反正他已经走了,她不想跟娘揭露他的谎言,娘对他印象那么好,人走都走了,就不给她娘添堵了。

  花大娘又想起早晨那捕头给的十两银子,说改日里若是遇到那位捕快同僚再来一定将银子还给他。

  莫小碗托着下巴一边拨火一边发呆,他说,早间来的才是花凌,让鼎鼎大名的花大捕头承认自己不是自己,他倒是好大的本事。

  她没有再想,也不愿意去想。人家堂堂锦衣卫指挥使,身在京城伴君之侧,她以后再也不用纠结怎么嫁他的问题了。

  她知道自己不配,也不稀罕去攀那个高枝!

  他走了,她也断了妄想,一切终将都回归原位。

  少了捕快大人,莫小碗的活儿减轻了不少,她不用给做他的饭,也不用想法子做好吃的给他。

  莫小碗每日依旧去赵大厨那里学艺,她于厨艺方面十分有天份,因此进步很快,大厨因为收到这么个好徒弟分外的开心。

  只是这样的日子,总是少了些什么,莫小碗有时候进柴房拿东西,都会下意识的向屋角的那个木床看一眼,如今那里空荡荡的,仿佛那个人曾经并不存在一样。

  每当这个时候,她都自嘲的笑一笑,她太傻了,是的,太傻了。

  一个月后,莫老实拿着工钱回家了,说他在县城里遇到了一个远房的叔父,他见叔父年纪大了又一个人孤苦伶仃的,便时常带些东西过去照顾他,没想到半月前叔父突发急病去世了,临终前将他在县城的房子留给了他。

  他如今在木工坊做师傅,工钱丰厚活计很是稳定,能养一家老小,如今叔父留了县城的房子给他们,他回家就是跟家里人合计一家子搬到县城去的事情。

  莫奶奶听到这件事高兴极了,道:“搬家是好事,若是能住城里,说出去也好听些。这村子里的,但凡发迹的,哪个不是搬去城里买了房子?咱家这现成的房子不用买,比他们还强些!”

  但凡久住村子里的,都向往繁华的县城,做个城里人,是许多村里人的梦想。家里有钱的,谁不乐意去城里买房子?

  花大娘却不舍得那几亩地,道:“咱们走了,地里怎么办?”她转头看了看儿女,又说,“小碗要学厨艺,小瓢也要上学呢。”

  小碗道:“昨日赵大厨跟我说了,他能教的都教完了,剩下的让我自己练。”

  小瓢一听搬家去城里便来劲了,城里多好玩,比乡下强多了,他嚷道:“城里有好学堂!我要上好学堂!”

  莫老实这回倒是有计较,笑道:“小瓢这回说的不错,县里头的青云书院可是最顶尖的,出过几个进士呢。如今村里的学堂不上也罢,我回来之前同邻居打听了一下,那边家附近就有个学堂,先生是个饱学的宿儒,倒真是比村里的强。至于那几亩地,先租给村里人种着也无妨。”

  花大娘听他这么说,也心动了。家里以后就指着莫小瓢读书出息,既然有那样的好先生,如今又有房子,哪里有不住的道理?

  花大娘笑着点头:“好,就听你的。”

  除了莫小碗,一家子人都因为搬家欢天喜地的。

  莫小碗站在柴房前,看着空荡荡的木床,过去了一个月,她心中依然难受。他走了,如今她也要走了,如此一来,他们的缘分大概真的彻底断了吧……

  第二天,莫小碗去同赵大厨辞行,她虽然书上的东西都学的差不多了,但是赵大厨待她好,她有些舍不得离开。

  赵大厨看她不舍,呵呵笑道:“无妨的,过阵子我受邀去县里头做大厨,你若是有空,便过去帮帮忙。”

  莫小碗一听,不由得十分开心:“是哪家酒楼?”

  赵大厨得意的笑了笑:“就是春风楼啊!”

  莫小碗是听说过春风楼的,据说有些达官贵胄经过凤头县的,都会去春风楼坐一坐吃一吃,这样有名的大酒楼请赵大厨去做厨子,怪不得他这么得意。

  莫小碗认真点头:“好,我到时候一定过去。”

  拜别了大厨,她又去找了陈美娇。陈美娇也听说她家要搬家的事情,高高兴兴的拉着她的手道:“我娘早就在县里头典了个铺子做裁缝,你要是搬去了县城,我也时常去铺子玩耍,说不准我们住的近,还是邻居呢。”

  莫小碗不由得笑了:“那倒也是,咱们村里倒是也有一些在县城的,算起来,邻居倒也不少。”

  “可不是!”陈美娇哈哈大笑,“在村里是邻居,到了县城还是邻居!”

  莫老实是个行动派,既然打定主意要搬家,便开始张罗起来。他找村里人借了一辆牛车,又拉上自家的驴子,一家人又是搬又是扛,又旧又重的大家伙便搁在家里,只带了些被褥衣裳和一些牛车上能装的下的日常用具。莫小碗把鸡抓进笼子里搁上了牛车,一家人的家什整整装了满满一牛车,堆得跟小山一样。

  牛车上装满了东西,莫奶奶骑着驴子,其他人便护着牛车上的东西慢慢往县里走,两只狗乖巧的摇晃着尾巴跟在后头。

  一路上慢悠悠的,早晨出发,到了傍晚终于到了凤头县城。

  县城里热闹,人来人往的,比起村子里可不是一个光景。瞧着那些吆喝的商贩,来往的城里人,莫家人激动极了,从今天起,他们也可以算得上是城里人了。

  路过一座热闹的酒楼时,菜香扑鼻而来,莫小瓢深深吸了一鼻子,指着那栋楼叫道:“好大的楼!怎么会这么香?”

  他爹笑着揉了揉他的小脑袋说:“那是酒楼,天天做好吃的,怎么会不香?”

  莫小碗转头一看,只见那座酒楼在众小楼中特别突出,只因它比其他小楼整整高出了两层,雕梁画栋、飞檐斗拱,从前她到县城都是办事的,匆匆来匆匆去,还未曾仔细欣赏过这座楼,今儿一看真是既雄伟又华丽,定睛看那上面悬的一块金漆招牌,不由得眼前一亮:“春风楼”!

  “原来这里就是春风楼啊!”她轻叹着。

  莫老实对女儿道:“这是县城最大的酒楼,就是特别贵。咱们可是没钱进去消耗的。”

  莫小瓢舔了舔嘴角,嚷道:“等我以后中了状元当了官,一定进去大吃一顿!”

  一句话哄的家里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花大娘笑道:“等你当状元,八成黄花菜都凉了!你先将你手里的那几个字认清楚再说吧,赶明儿到了新先生那里,可别被打手板哭着回来。”

  莫小瓢嘟起小嘴,气哼哼的说:“才不会呢!新先生一定特别喜欢我!”

  莫家人听了又是笑。

  终于到了一个院子门口,莫老实停了牛车,高兴的去开了门,激动地对家人道:“这里就是我叔留下的房子了。”

  那是一座独立的小院,虽然外表看起来有些老旧,却是结结实实的青砖盖起来的,檀色的木门板板正正还挂着铁锁链,上了两节台阶踏进去便是一个方方正正青砖院子,地面平坦,里头干净整齐,靠东头有一口井,院子四边还种了几棵高大的梧桐树,一间一明两暗的正房,两侧东西耳房外加一间厨房,穿过了侧面的走廊,后头还有个齐整的院子,院中种了几簇翠竹,角落里竟还支着一个秋千。

  莫小瓢看见顿时眼睛一亮,跳到了秋千上欢快的荡起来。莫小碗见别处都是旧的,只有那秋千看起来很新,便知道这一定是爹特意为他们两个做的。

  这样的房子虽然在城里人看着陈旧又普通,可是比起村里的那些泥砖破瓦搭起来的房子,简直好太多了。能够在县城里拥有这样一座房子,是许多村里人的梦想。

  莫奶奶看了激动的双手颤抖,连声赞道:“好房子!好房子啊!特别像样!”

  花大娘也很激动,忍不住揉着眼睛看着自己男人,感动的说:“我总是你老实无用,如今倒好,倒是托了你的福,住上这样的好房子了!”

  莫老实没有说什么,只是挠了挠头,嘿嘿的笑了笑。

  望着这齐整的房子,看着欢快荡漾着秋千的弟弟,莫小碗的唇角微微扬起,其实一家人在一起过着这样的日子,也挺好的。从今天往后,她决定忘掉那个人,断掉那些奢念,踏踏实实的过日子。

  作者有话要说:  新家,嚯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