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耽美小说>沈姑娘追妻攻略>第142章 喂饱你

  夜幕深沉,有风刮过。

  异常的动静流入池蘅耳,她心底一沉,立时趴倒侧耳倾听,待她细细分辨过后,单手握刀,另一只手飞快抓起放在枕边的号角。

  悠长的号角声如剑刺破寂静的夜,运朝士兵闻声惊醒——日你们老子!该死的狄戎人,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敌袭,所有将士爬起来备战。

  这场战役从夜幕沉沉打到白日,又从白日打到夜幕沉沉。睁开眼是鲜血四溅,低下头去满地人头,狄戎的军队疯了似的反扑。

  又是一个黄昏。

  运朝军被逼得走投无路。

  池蘅下命令死战!

  打仗无论赶在哪朝哪代都是消耗。

  首先是粮草和盐,不仅人要吃饱,马也要吃饱。在大草原,马饿死了距离人死也远了。

  其次是兵器,手无寸铁,可不是引颈待戮的下场?

  战资消耗巨大,在狄戎的寸寸紧逼下,二十万大军眼看要到弹尽粮绝的窘境,一封封送往朝廷的求援折子如同石沉大海。

  赵拥盯着眼前堆作小山高的折子。

  眉毛纠结地皱在一起。

  他想池蘅死,不想她活着回来,但又舍不得二十万大军与她一同陪葬。

  眼前除却有前线加急送来的求援奏折,还有先帝留下来的密旨。

  先帝密旨有三:

  一道解除池沈两家婚约。

  一道以‘太子妃入主东宫多年,无嗣’为由,废太子妃,贬为侧妃。

  剩下一道,则是册封沈家女为新太子妃的旨意。

  由此可想,若沈延恩并未谋划赵潜前往鼎山为万民祈福一事,若池蘅没那个胆量弑君,活着的赵潜定然要依旨而行。

  赵潜死是死了,他诚意没料到自己死得那样早,但他对唯一的儿子并不放心。

  赵拥也是半月前翻出父皇留给他的密信。

  信中提醒他不可教世人得知第二颗紫微星的存在,寻个机会定要杀了池蘅。

  可以的话,让她战死沙场最好。

  交好镇国将军府,安抚沈延恩,待羽翼丰满,铲除沈家。

  找到诈死的薛泠,与帝合葬。

  一字字,皆为赵潜最为深重的心事。

  拿到密信的赵拥对自己的父皇产生强烈的不解,杀池蘅,除沈家,掩盖二星之真相他懂,可为何父皇明知薛泠那女人是个骗子,死了还要与她葬在一处?

  赵潜统共在密信里吩咐了五件事,赵拥身为人子刻意忽略最后一件。

  前方不断向发折子请求战资,赵拥压着这些奏折不发,顾忌的正是父命。

  池蘅乃世间第二颗紫微星,与他从赵氏祖宗、从父皇那继承得来的皇位不同,她是天降帝星。

  何为天降?

  即为身负天命,上苍允许她与赵氏相争,赢了便是真正的天命所归。

  池蘅不得不死。

  她若能死在战场,既完成了父皇的遗愿,也算除了赵拥的眼中钉。

  二十万大军……

  他凝神沉思。

  半晌,眼一闭,身子后仰,权当无事发生。

  可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哪里会是无事发生呢?

  “咱们携带的还剩下多少粮食?”

  “之前的粮食昨儿个吃完了,西平关、虎狼关、清水关,三城送来的粮食省着点吃还能撑一月有余。”

  吴有用道:“将军,朝廷的粮车为何迟迟不来?”

  池蘅眸色冷沉,咬牙:“会来的。”

  ……

  炎炎夏日,大太阳挂在头顶,沿街到处是吆喝售卖酸梅汤、薄荷汤的。

  云景茶楼内说书先生讲得口干舌燥,哪怕今日讲的和昨日无异,人们也爱听运朝军大获全胜的事迹。

  走出茶楼的大门,柳琴撑开一把伞挡在小姐头顶,主仆一时无话。

  回到别苑,清和喊了妄秋来。

  妄秋算是她半个徒弟,如今马马虎虎算是有所成,所学的本事管理【红尘楼】的情报组织,做的还不错。

  “前线如何了?”

  “狄戎夜袭我军,双方在草原大战两天两夜,我军势弱,撤至【红莲山谷】,二十日前连发三封急报向朝廷求援。”

  连发三封急报,明显是没吃喝的了。

  吃不饱自然没力气,没力气又怎么和狄戎的精锐死战?

  “朝廷?呵!”

  怕是巴不得阿池死在狄戎的大草原呢。

  赵拥此人,论心狠,比起先帝过之而无不及。

  留在阿池身边的可有二十万大军,拿二十万大军殉葬……

  清和目色冷然:“三日之内,备好战资,拿出百粒【续魂丹】,聘请江湖能手押解物资运往【红莲山谷】。”

  妄秋猜到如此,庆幸自己长了个心眼提早准备一系列物资:“是!”

  【红尘楼】拿出大手笔聘请高手押车,为了价值百金的【续魂丹】,多少人争得挤破脑袋。

  红莲山谷。

  肚子咕咕叫的声音传来,池蘅嘴里叼了根草,把自个当成吃草的羊。

  可她终究不是羊。

  孙逐日看她饭都不肯吃,连忙端了碗浓稠的米粥过来:“矜鲤,怎么跑这来了?”

  “还不是愁得。”池蘅呸呸两声吐出草茎:“士兵们吃饱了没?”

  “六七分罢。”

  粮食不够,哪能说吃饱?不饿着肚子就算好。

  “快吃罢,省得让人担心。”

  米粥香味迎风飘来,池蘅舔了舔嘴角,孙逐日笑着将碗塞给她:“快吃。实在不行……”

  “实在不行也不能杀马。”

  喝了两口粥填填肚子,她道:“没粮食就去抢狄戎的粮食,没了马在这大草原咱们靠什么打胜仗?”

  孙将军长叹:“现下人饿着,马也饿着。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粮草现在都不见个影子,矜鲤,你和我说说这是为何?可是朝堂那些奸佞……”

  “他们没那么大的胆子。”池蘅小口小口喝完米粥,连粥碗黏着的米粒都舔干净:“你以后会知道的。”

  前提是还有以后。

  这话谁也没说,孙逐日也没刨根问底。

  张小二一路小跑过来:“将军!狄戎又开始进攻了!”

  池蘅提起唐刀,横眉倒立:“那就和他们打!”

  趁他们还有力气,能宰一个是一个,宰两个那是赚了。

  运朝的军队一路攻入狄戎腹地,斗志高昂时遭遇粮草危机,两军不痛不痒打了几场。

  耶律赤诚围在外面三天两头派军里嘴最脏的人前来骂战,从八辈祖宗骂到家里头没长大的小丫鬟,远远听起来,一张嘴比大粪还臭。

  啪!

  吴有用一巴掌拍在石头:“老子忍不下去了!”

  “忍不下也得忍,还不到咱们突围的时候。”

  池蘅于今日下令,不再节省着粮食,士兵们各个都吃饱,马匹也喂得精神头足,但这一吃饱,粮食是彻底吃完了。

  破釜沉舟,退无可退。

  与狄戎决一死战的时机还未到。

  士气差了点火候。

  狄戎人嘴脏,骂得人心头起火,但光起火还不够,池蘅冥思苦想调动大家的精神气。

  金乌西沉,小兵捧着一只信鸽走来:“将军!您的信!”

  “信?”

  池蘅从山石跳下来,心头隐约冒出一点希望。

  待书信展开,看到上面熟悉的字迹,她呼吸急促,定睛再去看,她的婉婉惜字如金:

  “喂饱你。”

  孙逐日听了一耳朵,以为自己幻听,紧接着便见矜鲤俏脸泛红,目露柔情,他啧了一声,羡慕好友到此时都还有人惦记。

  “将士们!”池蘅将信收入袖袋:“打赢这一仗,逼退狄戎军,本将军带你们喝酒吃肉,日日管饱!”

  “喝酒吃肉?”

  “管饱?”

  “不用吃草了?”

  “呸!将军自己吃草也没让咱们吃草!”

  张小二颤颤巍巍举起手:“将军,是粮草到了吗?”

  池蘅笑着点头:“到了,不过耶律赤诚堵在外面,粮车进不来,等打退狄戎军,有了充足的物资,咱们和他们干到入冬都使得!”

  空气一瞬静默。

  “干!”

  “和他们干!”

  “他爷爷的,终于不用受这窝囊气了!干干干!”

  至此,士气里缺的那点蓬勃朝气也补上了。

  与朝气对应的是死气,朝气蓬勃,才能滚生源源不断的希望。

  这一战,运朝军队犹如饿狠了的狼崽子,打起来嗷嗷的。

  锐气逼人,从黄昏杀到夜幕深沉,杀得狄戎军仓皇撤退,池蘅顶着一身血亲自领兵迎粮车进谷。

  火把照亮四周,士兵们眼睛睁得圆圆的,等押送粮车的百人队伍一步步近前来,所有兵将们都傻了眼,这、这看着不像朝廷补给物资的小队啊。

  为首的江湖人身背长剑,率先翻身下马,拱手道:“池小友,别来无恙啊。”

  池蘅定睛一看,顿喜:“前辈!”

  来人竟是蓝家堡堡主,蓝催。

  “还有我,池兄弟!”

  蓝霄笑着下马。

  破妄剑——蓝霄。

  池蘅与清和私奔途中结实的友人,曾于破庙相遇,后又被蓝家兄妹邀请前往蓝家堡做客。

  不仅如此,池蘅还受蓝堡主点拨传授一套刀法,两人亦师亦友,池蘅一直记着他的恩情。

  “蓝大哥!你也来了?”

  从前不觉得什么,今日一见此情此景甚觉亲切。

  百名【红尘楼】招募的江湖好手,百名看不出来历的人,看呆在场将士。

  孙逐日也傻了眼:“将军,这是……”

  蓝催微微正色,抱拳高声道:“吾等奉【红尘楼】楼主之命,为前线英勇杀敌的好男儿无偿供送粮草、肉类、酒水、棉服、细盐、草药,愿我运朝军队早日踏破王庭,满载而归!”

  声音震耳,字字清晰。传到人心里,惊起千层浪。

  【红尘楼】楼主?又是那位【红尘楼】楼主?粮草肉类还好说。想弄到细盐,这可大不易。

  这一车车令人眼花缭乱的物资,竟不是朝廷送来的补给?到底是怎么回事?

  山风闷热,人们心头也闷热。

  原来真不是朝廷送来的补给。

  他们拚死拚活杀敌,就等着物资续命,结果民间义士的腿跑得都比朝廷的快。

  陛下这是何意?朝廷这是何意?是想让他们饿死在狄戎的大草原?

  人心浮动,池蘅看了眼脸色煞白的同袍,温声与长途跋涉护送物资前来的江湖中人道谢。

  蓝催等人不便久留,放下物资车连夜遁走,如同红莲山谷的晚风,来去匆匆。

  “现在不是胡思乱想的时候。”池蘅负手而立:“我问你们,咱们与狄戎交战,打生打死,为的是什么?”

  将军问话,士兵们不敢不答。

  有人道:“为了开疆辟土,打服狄戎,让他们俯首称臣再不敢嚣张!”

  也有人道:“为保护我运朝边关百姓不受狄戎欺凌,为运朝百姓家家安居乐业,太平无忧!”

  “为了挣前程!”

  “为当大官!”

  “为衣锦还乡回家娶媳妇!”

  “……”

  为了什么,每个人心里都有或清晰或模糊的回答。

  池蘅轻笑:“那我在这斗胆问一句,是为了一家一姓吗?”

  孙逐日暗地里嘶了声:矜鲤胆子也太大了,这就差点明问——是为了姓赵的吗?

  一时无人敢回。

  池蘅不介意他们不吱声,清声喝道:“要我说,当然不是!

  “我站在这,是为了‘三关屠城’之事不再重演,是为了这片土地不再掀起战火。

  “我们每个人站在这,都有负重前行的意义。

  “我知道你们有的人站在这是为了锦绣前途,为了光宗耀祖,甚至有的家贫,参军是为了吃饱饭。

  “但我们穿上军服的这天,就有了全新的身份——军人。

  “什么是军人?是千千万万手无寸铁的无辜之人身前的刀、身前的盾,我们不倒下,他们才能堂堂正正,挺直了腰杆子不做亡国奴。”

  她掏出蓝催临走时被交代特意留下的书信,厚厚一摞:“这里,是各地百姓写来的感谢书,有人不识字,我念给你们听……”

  ……

  念到最后,池蘅嗓子干哑,仍然坚持读完最后一封。

  山风仍旧闷热,然将士们心头一派清凉欣慰。

  池蘅以‘念信’的方式,重新为数万大军淬炼了璀璨的军魂。

  信是清和的突发奇想,挨家挨户请百姓们写信,不会写字的,由【红尘楼】内的女先生依言誊写,一字一句,从无改动,正是这份朴实,给人亲切真实感。

  她心细如发,一早料到物资送去将士们的反应,可谓行事周全,面面俱到。

  两人虽不在一处,心却无比默契。

  经此一事,将士们士气昂然。

  池蘅派人将书信分发出去,几乎每个营都留存三五封信,没干劲了拿出来瞅两眼,又是一条英勇杀敌、身负光荣使命的好汉。

  后半夜,兵将们为收到百姓的感谢信振奋欣喜,主帐内,池蘅翻出袖袋里婉婉的亲笔信,这还是她第一次写信给她。

  藉着昏暗的光浏览上面的字迹,目光停留在“喂饱你”三字,她笑得一脸幸福。

  喂饱你。

  等我回去也要喂饱你。

  我的好婉婉,这次多亏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