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古代言情>全大周的白月光他喜欢我>第3章 徐州旱灾

  顾瑾之在府中窝了几日,实在是找不到事情干了,终于想起来前两日有个叫沈秋生的来拜访过他,而他瞎扯了句过两日亲自招待人家。

  于是吩咐下人去给人象征性地递了封请帖,请人家到府上一叙。谁知道派去的人回来却禀告说沈大人如今正在翰林院当值,还不到下值的时辰。

  他琢磨了一下,决定亲自去翰林院走一趟,毕竟是他先糊弄了人家。况且这个时辰,既然身为翰林院修撰的沈秋生都还在当值,那温如归那个编修肯定还在当值。

  正好顺道去看看温如归。

  做好了打算,顾瑾之收拾了一下,便独自一人进了宫。打算先去给皇兄问个安。

  他已经大半个月未曾进宫,但宫内当值的太监宫女基本都认识他。一个个的见了他,还会笑着问安。

  他自小在宫里长大,小时候又调皮,大半个皇宫几乎都被他逛过,宫里的老人几乎都见过他。因着从小便性情活泼,又长得好,母妃出身又高,几乎所有人见到他都愿意哄着他,因此在宫里口碑不错。

  为了确认皇兄不会再拿着上次的事情来逮着他念叨了,他特意找了两个小宫女旁敲侧击地问了一下。

  在宫里伺候的哪个不是人精,听了他的话就知道他安的是什么心思了。不过那两位宫女倒也没有回避他的问题,只是含含糊糊地提醒了他一句“皇上如今已经消气了”。

  得到了想要的答案,顾瑾之没有半分负担的就朝着内廷走去。

  那两个小宫女完成了皇上吩咐的事情,也连忙回到了自己的岗位,做起了自己的事情。

  顾瑾之到殿门外的时候,他皇兄正在处理政务,下方乌压压跪了一片人,大气也不敢出一声。显然,这是又遇到什么了难题,这些大臣们却给不出令皇兄满意的答案来。

  守在殿外的侍卫见他来了,正想进去通报,却被正巧出门的皇上身边的大太监张宛给拦住了。大太监笑眯眯的将顾瑾之给拉进了内室,直接越过众位跪伏着的大臣,拉到了御案边上。

  皇上见他来了,才缓和了神色,长袖一甩,冷哼一声:“要是两日后再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你们便亲自到徐州去看看那里的百姓如今的处境吧!退下吧!”

  下方的大臣们忙不迭退了出去,赶着回府琢磨别的法子去了。

  “皇兄,徐州这是出什么事了?”能引得皇兄这般大发雷霆,想必不会是件简单的事。他方才可是在那一群大臣里看见了右丞相,右丞相一向是皇兄的左膀右臂,以往许多疑难事务都是右丞为皇兄出谋划策。

  今日之事,竟连右丞也处理不了,徐州怕是出了件麻烦事。

  “是旱灾,徐州去年便闹了旱灾,当地官员竟无一人上报。如今才有人捅出来,已是为时晚矣。”一身明黄的顾怀之皱着眉头,眉宇之间尽是忧虑。

  “既是旱灾,那派人到徐州送几批粮食,先缓和了百姓的饥荒,再想法子自邻州通水,暂时解了这干旱不行吗?”顾瑾之提议道。

  顾怀之笑了一声,有些无奈的说道:“远水解不了近渴。况且徐州出现旱灾已有一些时日了,百姓饥荒也闹了好一段时间,朝廷不是没有粮食,而是这粮食恐怕送不到当地百姓手上。”

  “如今我烦心的事正是这百姓的处境。饥荒闹久了,许多百姓落草为寇,为了几口粮食不惜杀人害命。若是朝廷下令送粮食到徐州,恐怕半路就会被那些盗匪劫走,根本到不了百姓的手上。”顾怀之接着说道。

  他这皇弟哪儿都好,出身好,人长得好,脑袋也灵光,就是打小没见过什么阴暗的事情。从小是被母妃和他宠大的,没经历过事儿。有些事情,原就不能只看表面。

  “朝廷的军队,怎会护不住一批粮食那些个盗匪,真有这么厉害?”顾瑾之有些不能理解。在他的认知里,大周在皇兄的统治下,向来是无往不利的。

  “阿瑾,外面与郢都不一样,这里是皇城,是天子脚下,是没人敢放肆。但是徐州不过是大周的一个边境州郡而已,徐州不比郢都,百姓安居乐业。徐州此番闹了饥荒,盗匪激增。现下他们为了一口粮食,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他们是拿命在拼,而朝廷的军队安逸太久了。二者相对,胜负难料。”顾怀之耐心地跟他解释。

  大周的军队在十数年前或许还能算一支雄师,但在如今,却是难说。

  “那皇兄,我大周的军队如今……”顾瑾之停顿了一下,似乎是觉得有几分难以启齿,“真的如此不堪吗?”

  面对百姓化作的盗匪竟都未尝有一胜之力。

  顾怀之安慰似的摸了摸他的头,说道:“并非如此。若是派兵强行镇压,免不得要和当地百姓起冲突。如今的大周虽无内忧,但外患仍在。若是此时激起了百姓的怨愤,大周所要面对的可就不止眼前这些了。大周如今缺的不是能战的士兵,缺的,是一位足以震慑四方的将领。”

  他顿了顿,有些意味深长地说道:“大周的军队,已经很久没有打过一场酣畅淋漓的战争了。或许不久后,大周便会迎来这场战争。”

  顾瑾之没有他皇兄这般敏锐的政治嗅觉,他只是莫名的有种风雨欲来的感觉。

  “皇兄,若是……”顾瑾之神色一正,他垂在身侧的双手握紧,又松开,如此反复几次,他才有些忐忑地开口,“皇兄,你说,我如今去学,我能成为你所说的将领吗?”

  他自小习武,武功不算差,若是于大周有用,他如今去学,会不会……

  但顾怀之却是略显诧异地看了他一眼,随即却话锋一转,避开了他的问题:“阿瑾,你今日来找皇兄有何事?我记得你可是大半月未曾进宫了。”

  皇兄这是否认他了吗?

  顾瑾之捏紧了拳头,有些不甘心,却还是顺着他的话头说了下去:“我今日进宫,是想向皇兄讨一道旨意。”

  “噢?什么旨意?”顾怀之有些好奇。

  “我想讨一道能够自由出入翰林院的旨意。”顾瑾之回答。

  “翰林院?”顾怀之明了。

  阿远昨日刚进了翰林院当值,阿瑾今日竟就迫不及待地来向他讨旨意来了。这两人还真是一刻也离不开对方啊。虽说两个孩子几乎都是他看着长大的,但两人的关系好得令他也有些艳羡。

  顾怀之大手一挥,爽快的答应了:“这有什么,我这就传令下去。”

  一直候在一旁的张宛得了令,招来殿外的小太监,耳语了几句。小太监点点头,下去传皇上上口谕去了。

  顾瑾之得了旨意,却没有来之前所预料的那般欣喜,只是沉默的退了出去。

  “张宛,你说阿瑾真的能担起大周如今的这一支‘曾经的雄师’吗?”顾怀之立在原地,看着顾瑾之的背影一寸寸缩小,直至再也不见。

  “陛下,您既如此说,心中定是有所决断了。”老太监依旧是一副乐呵呵的表情,接着说道:“您如今担忧,不过是还当瑾王爷是个小孩子。但其实他已经不小啦!已经及冠了,不算小孩子了。”

  顾怀之有些恍惚:“及冠了啊……”

  “您从小看着王爷长大,心里自然是将王爷当作孩子来看。您比王爷年长十二岁,从小就爱往身上揽担子。其实您在王爷这个年纪的时候,做的事情可比您如今给王爷准备的要难多了。您自己心里不是也认为,王爷能做好吗?您从来不做没把握的事情。况且,王爷身边还有温公子呢。”张宛说道。

  其实顾怀之心里都明白,只是有几分感慨罢了。

  当年那么小一个团子,日后也是要独当一面的大人了。

  这厢顾瑾之离开皇宫,原想直接回府,哪成想竟鬼使神差走到了翰林院。守在外面的守卫刚得了皇上的口谕,见他来了,还以为是要进去,连忙上前将人请进了内院。内院服侍的人上前来,恭敬地给人上了热茶,又无声的退下候在了门外。

  顾瑾之有几分心不在焉的一口口啜饮着手中的茶水,思绪还流连在徐州一事上。想着皇兄今日的态度,又有几分不是滋味。

  温行远下值的时候,见到的就是这人一副神游天外的模样——手中的茶都已经喝尽了,却仍旧维持着喝茶的姿势。

  他走到顾瑾之身前,右手两指屈起,轻轻地在桌上敲了两下。见人还是没反应,又加重了些力道,惊得顾瑾之手中杯子一甩,落在地面碎了一地。

  守在门外的下人听见这一声脆响,惊得从门外探进半身来:“王、王爷,需要小的进来收拾一下吗?”

  “不用,”顾瑾之缓过神来,剜了温行远一眼,随口回道,“一刻钟后再来收拾。”

  “有心事?”温行远问他。

  “没什么,不过是些无关紧要的事情。”顾瑾之不愿与他多说,随口敷衍道。

  温行远在桌边另一侧撩袍坐下,给自己添了杯茶,捧在手心,对着杯口吹了吹,浅浅啜了口,才开口道:“这你可骗不过我。你我认识这么多年了,敷衍我之前好歹也走点儿心吧。”

  顾瑾之犹疑一瞬,扭头看他,问道:“温如归,如果,我说如果,大周有一日和别国开战,你觉得我能统领一军吗?”

  温行远放下手中的茶,看着顾瑾之的眼睛,问他:“你去见了陛下?”

  顾瑾之沉默,算是默认了。

  “陛下的性格你比我更清楚。没有把握的事情,陛下从来不做。你平日里见多了陛下温和的一面,如今反倒忘了陛下真正的样子了。在当年那种群狼环伺的情况下,方及弱冠时便能将当初支离破碎的大周再次统一,成为大周的皇帝,陛下可不是什么善茬。”温如归道。

  “若是担心大周的处境,大可不必。陛下今日能与你说,便证明他早有打算。”温行远笑了一声,又接着道:“至于你能不能领兵打仗,如今在我看来是不行的。但三五年后的事情,谁又能料得准呢?陛下大概也是这般想法。”

  顾瑾之听他一番话,有些无力叹了口气,开口道:“看来皇兄今日是给我挖坑了。”

  原本就已经决定要让他上了,哪知道行动之前却还要溜他一圈儿。

  还真是一如既往的恶趣味啊。

  作者有话要说:

  就脑子里没啥关于国家的点,皇帝的话就是瞎编的……大家体谅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