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古代言情>夔都>第36章 胡昶

  离开鹤房时,廖秉忠吩咐留守此地的贴刑官专派一队人手将崔叙押回诏狱,一切纸面记录遵照锦衣卫办案流程去做。

  他的算盘原本打得非常好,只可惜千算万算,终究是不能顾到所有意外。

  自暗线情报送入东厂,顺藤摸瓜查到崔叙身上,距今不过三个时辰。

  而此日是七月十九日,逢三、六、九视朝,皇帝要经早朝言事以后,才会收到东厂奏报。

  廖秉忠特地以此案牵连甚广、尚待查明为由,于名单中隐去了部分受贿者的姓名。

  胡举舟父子科举舞弊一事,如若爆出,对朝中局势的影响非同小可。

  他是首辅孙彦远的门生,高中榜眼那年,正是礼部右侍郎孙彦远任主考官。胡昶名列二甲第九,虽不及其父,但弱冠之年有此名次,已是殊为不易。

  他们都是吏治新法的积极拥护者,若简单分划,那可称得上是根正苗红的孙党。与次辅叶惇、梁同懋及其故旧亲朋都保持着极为克制的距离。

  而今正是新法推行第二年的艰难时刻,若是教过去一年中罚薪、右迁,甚至革职的臣工知晓,首辅门生们正乘着这股清风扶摇直上,填补他们挪出的空缺,甚至惠及子孙后代,不知会闹到怎样不可收拾的地步。

  也正因此事不同于一般的舞弊案,皇帝看过奏报,必定会第一时间召阁臣入宫商讨,司礼监掌印崔让也必定列席。

  如此情势之下,自然不会有人腾得出手去管他廖秉忠到底是在尽忠职守地查案,还是在不知何处借公事泄私愤。

  然而吊诡的是,皇帝还是一道急令催他入宫。廖秉忠来不及与谁通气,只在入殿前与躬身退出的锦衣卫指挥使邓乐行以余光示意。

  邓乐行一脸古怪,又带着一点“哥们不小心搞砸了”的歉疚,匆匆领命离开了。

  原来是锦衣卫们在崔宅探查到了一间密室,从中搜出天子印绶、贵妃册宝、衮服冕衣等逾制器物无数,当即扣为谋逆罪证,急报入宫。

  皇帝不得不腾出手来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谋反大案,简直是哭笑不得:“让你们查胡氏父子,倒查到我头上来了。案由还有什么不清楚的,用不用我再供述一点?”

  目光最终点在廖秉忠身上,如有实质一般,令他微微昂首,面对人生惨淡时刻。

  “此案宜从速依法查办,去做事吧。”皇帝说完,便起身拂袖离开。

  廖秉忠一叩首,领着他手下那群战栗而无人色的手下待门帘落下,室内归于寂静后方才默默退出殿外。

  至此,王缙的反应倒没有多么出乎他的意料。

  皇帝不会明目张胆地向他索要崔叙,把奴仆们这些暗地里互相争斗倾轧的勾当坐实。但少不了要敲打两句。

  依法,自然不会是东厂背地里不成文的规矩,而是大夔律,即使贵为天子,也不得对任何人动用私刑,当然百年来只流于纸面便是了。

  从速,意思自然是要尽快见到全须全尾的崔叙出现在夔宫,稍慢了一点,都有由头治罪。

  他也认栽,马不停蹄地赶去诏狱提人,然而等到了地方,才知道押送途中人便被皇帝特使接走了。

  廖秉忠略加思忖便发觉其中微妙之处,但还是决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销了刚刚做成的缉拿崔叙的文书档案,只当无事发生过,拟好托词,赶去继续办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