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古代言情>夔都>第69章 长史

  胡昶听晋王提过许多回,说皇帝热衷于领着扈从微服骑马出游,当时他便觉得这样的行事风格实在过于招摇。今日得见,果然如此,但又与想象中略有不同。

  王缙骑着高头大马,横行无忌,却不是穿着寻常富贵人家的绣羽锦衣,而是明目张胆地服蟒,腰间挂着他便宜舅舅邓乐行的指挥使牙牌,领着一队锦衣卫招摇过市。

  “哟,这不是咱们胡大学士吗?”王缙翻身下马,笑着冲他招手打招呼。

  王家人寒碜人的方式都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不过王恂说出口的是玩笑般的揶揄,有时甚至不带半分恶意,到皇帝这里就是纯然的嘲讽了。毕竟他做的这个侍讲官,还是翰林院看他自馆选以后,赋闲在家长草已久,上书进言向内阁争取来的。单以皇帝的心意,还不知道要把他往故纸堆里摁多久。

  不过套路皇帝这种事,放在惠宗朝后期的下场就是脑袋搬家,甚至是全家一起上路,而一向以礼贤下士、虚怀纳谏著称的哲宗也不见得能够容忍这等僭越之举,外放、革职也并不奇怪。这么看来,仅仅是延误几年影响政治前途,今上已称得上是善于隐忍的仁主了。

  胡昶仗着有晋王与太康长公主在宗室中撑腰,还有孙党的背景与几分文人天生的傲气,并不怎么怵他。何况那场舞弊疑案,对皇帝并非全无好处,甚至顺水推舟地拿到了恶心首辅孙彦远的把柄,卖了一回人情,可以为他真正的老师梁同懋日后执掌内阁做好铺垫。

  这次辅梁同懋也是出身丹阳梁氏,但与驸马梁世邕不同,他是来自前梁时出将入相、鼎盛一时的南祖房,这一支在乱世之初便举家南下避乱,后来干脆徙居海外,直到五王之乱后才陆续有返乡经商仕官者。

  梁同懋以科举入翰林,以才学选任哲宗朝时的东宫日讲官,自此随侍御前候问答疑,是小皇帝的头号智囊,晋升之迅猛,令外人惊叹。入阁以前,甚至还是首辅孙彦远的忘年知交,只近几年渐行渐远。

  而驸马梁世邕虽也是进士出身,但却是靠着太康长公主的裙带关系才得以留京仕官,继而平步青云。倒也不是说他吃软饭上位,而是长公主的光芒太过耀眼,广结京中贵女,消息灵通,如此政治资本,不用也是浪费。

  因而二人虽出自同族,却政见相左,并非同党。外人看来,梁家不免也有两头下注之嫌。

  眼下皇帝既热衷于角色扮演,胡昶也乐意配合着,只当他真是锦衣卫指挥使邓乐行,不卑不亢地还礼,也不多话。

  收下名帖的益王府小厮刚刚折返回来,见到外头围着的这群官老爷就是一哆嗦,很是心虚似的,立马将这两拨人迎进府中。

  益王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仆从只需侍奉世子这一位主子,而那位殿下又是出了名的平易近人好糊弄,因而他们的日子过得十分清闲快活,甚至日渐生出了几分慢待。譬如刚刚还把持请帖登门的胡学士拒之门外,爱答不理地通报传话。

  然而……他们那位称得上是老实巴交的世子殿下,又是何时招惹了锦衣卫那帮魔鬼?

  管事也不敢纵容底下人耽搁锦衣卫办差,直接卖了主子,径直引他们往府中寻人。才绕过卡墙便门步入后院,即听得寝殿次间半开的槛窗内传出阵阵淫声邪语。

  想也知道,里头会是怎样的香艳情景。

  管事虽也是王府长史,但与封藩建昌府的益王府长史可有着天壤之别,京中王府并无什么庶务可管,连请名、请封、请婚等书疏也是由另一位长史拟定奏上,他不过是转呈而已。其职务差不多就是这座屋宅的管家、世子的保姆。就是这样的岗位,也是由王府长史司择选呈报,最后由皇帝钦定,而非王府延揽,故而与其得罪锦衣卫,不如得罪人畜无害的益王世子。

  但也……不能得罪得太过。

  “下官这就去请世子……”长史本想在明间拦下来人,给世子留几分薄面,不至于被当众公开处刑。但话还没说完,就被指挥使搡了个趔趄。

  他心下唾骂一句“走狗刁奴”,面上也只敢赔笑,稳住身形后,紧赶几步想跟着进去看看情况,好帮衬着世子随机应变,又被人厉声喝退了。

  世子保重……长史退下时垂袖默想着。

  掀开房帘后,迎面是素色的纱橱隔断,各色内饰看起来十分简朴。王缙缓步绕过,今日虽服绣春刀,但他惯用恒佩在身的短匕,也更便于狭小的屋中施展。

  四指渐渐拢上蛇角刀靶,拇指按上掩心,便听声色愈发孟浪,正要掣刀,便撞见循着方才的吵嚷声迎出来的王恂。

  益王世子穿戴得十分齐整,连发髻也分毫不乱,一点不像是刚刚颠鸾倒凤过。

  兄弟俩面面相觑,都有些困惑。

  王缙困惑的是:尹微的消息不对啊,他们好像也没干啥,尤其是那胡昶分明刚刚才到。

  王恂困惑的是:这人谁啊,怎么突然闯到我家卧室——哦、哦!是锦衣卫,锦衣卫怎么擅闯王府——哦不对……这不是那谁,是皇帝!

  双腿一软,扑通给人跪下了。

  ----

  回家以后更懒散了……

  以前写这个设定背景的时候,发现《春昼短》的感觉很适合宫廷部分:

  ……

  从前事,此时此夜扰人良辰。

  宿酒未醒,好梦难深。/揽衣推枕,空对庭深。

  ……

  想平生,所幸贪恋所谓天真。

  到如今,能以寻常口吻。

  ……

  迷津不可度,身是弃置身。

  虚掷昨日多少耳语温存。

  ……

  当年人,还住当年心门。

  欲借问,人间何必好景长盛。

  多少事,如鸿泥印雪痕。

  待明朝,寄予新诗文。

  ……

  码字bgm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