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古代言情>夔都>第203章 抽背

  崔叙并未关注他们叽叽喳喳地说了些什么,而是收起千里镜,转过头问皇帝为什么会开放东苑给外人游玩。

  “看来你这个督监做得实在逍遥。”王缙凭栏道,是很快意的神情,“其实东苑规划营建以前,这里原本就是京郊踏青的好去处。等将来时机成熟,三大节期间也会考虑开放给万民游览,姑且也算是一种与民同乐吧。”

  崔叙若有所思道:“那原定计划里的宫殿呢?”即便是他经手过的新版图纸,园林也规划得十分规模浩大。

  王缙笑道:“目前已经着人在改了,会俭省许多,只留几处宫室作下榻之所,景致也尽可能效法自然,不必过多雕饰。”说着探手去牵他的手,情意脉脉地问:“你想重操旧业么?亲自改绘图纸监督工程进展,日后兴建起来,先由你我二人并肩游赏……”

  崔叙没有被皇帝口中描述的美好图景所说动,但也没有严词拒绝,很平静地顺着他的心意答应下了,推说日后可以挂个虚衔看看。

  王缙也听出他兴致不高,亦不多强求,不再于此事多言,而是重拾前话,问他方才在笑什么,又问他们为何不打球了。

  “臣在千里镜中认出杨家郎君来了,皇爷可记得?他是杨婕妤的弟弟。”崔叙兜袖答道,“臣看他不长于击鞠又拼命与人相争,那副不服输的浑模样实在好笑,这会儿他们也笑着呢,都是些喜好诗词唱和的国子监生,不擅此道也实属寻常。”

  “噢,是他们呀。”王缙自是听说过他们的名声,也不戳穿所谓吟诗作对的雅好,其实是眠花宿柳中从女乐们的玉臂与枕席间培养出来的。这帮武勋之后不思进取,于朝廷而言,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只不过当下还没有腾出空来收拾他们。

  王缙也知道崔叙自从受封鹤庆侯以后,在勋戚子弟中遭常人排挤,只能与这些同样不合于主流的家伙们往来,便不加臧否,只道:“杨婕妤常常关心她那几位亲弟弟,怕他们借着皇长子的名头在外寻衅滋事、枉法营私,学成先帝时定国公邓氏族人的作派,便屡屡推辞了封嫔封妃的旨意,希望能换得亲眷安分度日。”

  崔叙不知其中还有这般曲折,面露讶色。自皇帝眼盲以后,他便渐少收敛自己的表情,又听提起外戚之祸,尝试为一向默默无闻的杨家说上几句好话:“邓氏当年,也多是受他人冒名牵连罢了,何况杨家历来忠君守法,年轻一代虽不是英杰辈出,但至少没有辱没门庭。婕妤这般小心,是不是多虑了?”

  毕竟杨家自顺太妃那辈起便仰赖女子而发迹,杨元昱又指望姐姐封妃封后为自己挣得恩封,他这么春秋笔法也不算过分矫饰吧?

  王缙对崔叙所言依旧不置可否,反倒是又提起已故定国公邓叡明当年的丑事。

  定国公邓叡明虽尚仁宗唯一的女儿真定公主,但二人的婚姻生活却并不和谐,公主先后诞下二女一子,自育有长子邓乐游以后,二人再未同房。直至公主薨逝以后,定国公不顾宗亲反对,不顾外界风评,执意将乐户出身的外室纳为妾室,几乎掌管国公府上下内务,并将私生子邓乐行领回家中认祖归宗,又为他向哲宗皇帝谋求官职。邓乐行由此平步青云,官至锦衣卫指挥使,曾掌锦衣卫事,是两朝皇帝的鹰犬。

  郭弘安正是在彻查三藩叛乱一事上临时接替邓乐行掌锦衣卫事,寻的借口便是定国公府早年与益王府曾有人情往来,需要避嫌。

  如此种种,使崔叙不免多想,定国公、永城侯两大武勋集团的领军者,在新一代中,竟双双出现袭爵嫡子难堪大任、无爵庶子炙手可热的吊诡局面,难说未来不会因此兄弟阋墙,再现何家的悲剧。而皇室在其中的运作,则显得过于露骨了。

  “皇爷……”崔叙又想为郭弘安进言,却碰巧被皇帝出言打断。

  “你不必说了,百闻不如一见,不如召他过来叙叙话。”

  崔叙阻拦不成,只得吩咐值守毬场的黄门去将杨元昱领过来。不出所料,小黄门道明来意后,人群中即刻爆发出一阵欢快的起哄声,大到崔叙担忧皇爷也能把那些个污言秽语听得一清二楚的地步。

  突蒙眷顾的杨元昱沉浸在飘飘然的喜悦之中,还未意识到问题所在,不等传话的黄门走远,他便快步凑到来迎的鹤庆侯跟前,低声问崔叙为何至今未走。

  崔叙被这话砸得一懵。那天他到底是宿醉初醒,脑子总有几分挥之不去的昏沉,记忆也支离破碎,猜不到胡昶向杨元昱吐露了多少实情。怕说多错多,环顾周遭后,只道:“是你姐夫找你。”

  杨元昱立时收起那副吊儿郎当的模样,面色凝重道:“伴伴可知所为何事?可要我去换身面圣的衣裳?”

  短短两问,将崔叙的思绪带回了多年前,他导引旁人觐见的时候总要提点一二,说得最多的便是:皇爷其实是位好相与的人,你不必太过拘束,只管照实对答就好。

  “不用,”反正皇爷也看不见,崔叙心道,也照例说了几句安抚他的话,“只是恰巧遇着了,见个面,平常聊天罢了,单单问你击鞠的事也说不准呢?”

  杨元昱听罢连连道谢,弄得崔叙都有点不会意思。然而做足了心理准备的杨元昱在御前依旧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好在纵马奔驰本就出了一身的汗,他这会儿汗出如浆应当看不出多少心虚,便也如崔叙所劝,说话时放松了一点。

  不过在旁观者清的崔叙听来,声音还是有些打颤。

  好在皇帝只是例行召他答问了一些课业上的事。令杨元昱颇感意外的是,自己这位姐夫竟然记得今年历次季考的策论题目,让他诵背了其中一篇。

  杨元昱虽然紧张,背得磕磕绊绊的,但对文章内容也有问必答。至于质量如何便只有他二人知晓,崔叙仅仅陪着益王世子上过几天世子院的课程,并不了解他们谈论的名家经典,只能侍立在一旁干着急。

  皇帝问完,一如既往地不予置评,套话一般勉励杨元昱发奋图强,日后入仕为官,报效家国。

  而后亦是差遣崔叙将他送回。

  ----

  哇,收藏到1k了,非常感谢阅读我的腿肉。看了鱼鱼们的留言也有点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