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古代言情>夔都>第291章 鸠占鹊巢

  人应是早就候在耳房中待传的,不费多少功夫便被内侍领到了殿中拜见。

  奉国将军王岘款步入内,向着帘后的身影恭敬下拜道:“见过代王殿下。”

  又经一番礼节往来,王岘起身在绣墩上坐定,偷偷瞥向遮掩得严严实实的上首,心中喜忧掺半,静静等候着代王的垂询。

  “你与绀珠是什么关系?”代王端起手边的一盏茶,开门见山道。

  鹤庆侯则坐在他怀中翻看着奉国将军这一支的玉牒抄本。

  王岘心道不好,战战兢兢地答话道:“回代王殿下,她是小的侄女。”

  鹤庆侯闻言将写有王岘名讳的这一页指给代王瞧,代王便现学现卖道:“但就晋府玉牒来看……你应当是家中独子才对,所谓的侄女从何而来?”

  王岘猜想代王已然摸清了自己的底细,便坦白道:“这……您应当也知道这些难处,小的能承袭父亲的爵位已是殊为不易,家中再无余财为兄弟姊妹们打点了。”

  “于是你便眼睁睁瞧着兄弟过得穷困潦倒,以至于干出典卖亲女这等荒唐事?”代王问话时的语气依旧平静无波,但若是深究下去,甚而有那么一点隐藏其中的兴味盎然。

  王岘原以为代王遣人请他登门是为了当面答谢,直到入殿前都在美滋滋地想着如何讨要一点好处,或是如何攀上这根高枝,哪想到甫一进门便将他的家底掀了个遍,大有兴师问罪的架势。

  他深知自己家里那点阴私经不住外人推敲,概因他的母亲乃是妾室扶正。

  这在底层宗室中并不少见,托了行政低效的福,许多人并不能适龄而婚。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条件稍好的先娶妻或娶妾生子,等生米煮成熟饭后再补一道手续便是,也好为儿女们上户口,不至于耽误传宗接代的大事。

  虽不合规矩,但也不是什么值得追究的大过。可即便如此,也有雷打不动的规矩在,那就是必须未娶正室、未有嗣子。他的父亲不但有病逝的正妻,还有彼时尚在人世的嫡子。好在宗人府的名籍制度一如既往的混乱,父亲与嫡母的婚姻未在法律上坐实,他们母子才得以鸠占鹊巢。

  眼下若真的追究起这一桩罪责来,王岘纵有十个胆子也不敢欺瞒,但代王还没有点破这一层,他抱着一线希望,慌乱之间只记得咬死一句话:“侯爷明鉴,小的委实不知此事。”

  他抬眼瞧见帘内的影子一动不动,一声不发,满室寂然无声,只有自己砰砰乱响的心跳。

  王岘胆子又小,又爱多思,当场吓得双腿一软,出溜到地上大呼冤枉:“自从父亲死后,小的与兄弟们各奔东西。前些日子才遇见四弟一家,见他们府上又添了不少新丁,以为日子过得尚可,谁能想到竟是将长女给典卖了出去。”

  王恂懒得听他在此呼天抢地,更怕此人不讲规矩,掀开帘帐求到他脚边来,便清了清嗓子,拿出同一套说辞安抚道:“过去的事便过去了。”

  “你自回去吧,玉屏这孩子合了王妃的眼缘,以后就留在她身边陪伴,代王宫不会短了她的衣食,待她及笄以后也会上报宗人府按着宗女乃至于县主的身份许嫁出去,你大可放心。回头遇见你四弟一家也好有个交代。”

  王岘见代王非但没有追究他的打算,还作了将玉屏认作养女的口头承诺,登时破涕为笑,喜不自胜地连磕了两声响头,忙不迭地谢恩道:“多谢侯爷体恤。”

  接着便被闻讯前来的两名宫人给架了出去。

  崔叙对先前回报的那名宫人吩咐道:“他出了多少钱赎买玉屏,就补给他多少钱,多的不要再送了。”

  王恂见缝插针地问道:“方才侯爷不还说要赏赐他么?”

  崔叙在此事上没有同他玩笑,而是一脸认真地解释道:“他一人独占家中田产,逼得兄弟们卖儿卖女。将赎买玉屏的钱还给他已是仁至义尽,我还要如何赏赐他?”

  “这样的事在各府宗室已是屡见不鲜,明礼莫为这些小事气坏了身子。”王恂宽解道,“至少玉屏有了个好归宿,不失为好事一桩。”

  “少往自个儿脸上贴金了,人家倚仗的是王妃殿下。”崔叙拍着王恂的脸蛋不屑地说道,“可含够了?该抱我起身了。”

  这夜之后,代王一行人未再过多停留,收拾行囊即日启程返回。

  回到大同以后,崔叙在王恂的多番劝说下,开始学着他的达观,也将奉国将军王适、王岘等人的事抛到了脑后。

  ----

  迟来的更新,以后还是周三、周六更好了。这次稍微短一点。

  王岘家的故事应该比较明显了吧?

  我没有想到最近的小黄灯都来自于我的ID故事(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