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古代言情>夔都>第359章

  得了自由的猫儿嗷嗷叫着跑开了。不得解脱的崔叙被某人草草擦了身,抱去了另一方暖榻欢好。

  “皇爷缓一缓、缓一缓……”软成一块松糯可口的白糖糕的崔叙被摆成了犬伏的姿势,卑微地高抬着屁股乞求皇帝的怜惜。

  王缙默不作声地解开中人上身的衣衫,随手揪着乳头搓弄两圈,没给崔叙太多讨饶的机会,便再度践行他此前的话语,搂着中人通了臀间的淫窍。

  那话儿的温热触感令昏沉沉的崔叙忽然意识到了什么——“皇爷又用丹药了?”他下意识责问道。

  久违的滋味无时无刻不刺激着王缙的神经,中人里头生得腻软可人、紧窄合宜,又熟练地摆出了最便于他掌控与深入的姿势与角度,险些就这么草草交代了一回。

  再听这话,王缙面上更是有些挂不住了,磕磕巴巴道:“谨遵医嘱,修身养性……而已。”

  崔叙苦着张小脸,也不知是心疼皇爷还是自己:“那皇爷怎的还是破了戒……”

  “你说是谁的缘故?”王缙不假思索地反问道。

  崔叙捂住脸羞得大叫道:“不许冤枉我,我什么也没做。”

  “是我的缘故,我一见着明礼,就想用明礼的手来握着这根孽物,送进明礼的尻穴里……”他又开始絮叨了,眼下无法一一做成的事也要过过嘴瘾。

  崔叙反倒久违地松了一口气。

  “大学士的儿子,若是荫封,可任尚宝司丞。”洗漱安寝时,王缙终于认真考虑起崔叙之前的请求来,一本正经地提议道,“就叫大宝如何?”

  崔叙原本乏得眼皮都快撑不开了,听后扑哧一笑,醒过神来,攀着皇爷的袖边说道:“就叫大宝吧。若寻得它的母亲,该取名叫二品诰命夫人了?”

  “甚好,如此举一反三,以后取名都不必再问我了。”王缙如释重负道。

  闲话说完,该议正事了。王缙将中人搂在怀中,牵着手护在心口,堵在他耳边絮絮告诉:“廷议之前,老是有人说内阁袒护惠贵妃,廷议之上,又不争追田一事,都去争什么选妃传统去了,你说好不好笑?还有申氏编撰的那册书……”

  王缙说到这,有意地停顿了一下。

  崔叙有些紧张地回报说:“奴案查一番,只知宫中书册并无流出,江南各地还未有什么进展。”

  “无妨。”王缙低头吻他耳后,“明面上本就查不出什么的。”

  听着皇爷轻松的语气,崔叙稍稍心安了些,但还是忧虑:“他们不会借此事大做文章吧?”

  “也难说,不过曹家此时横插一脚,倒真是把水搅浑了。今日有不少人向着杨家说话,不惜把惠贵妃打成幕后主使。”王缙没头没尾地说着,总要有一句用以安抚崔叙,“但也是少数声音罢了,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崔叙依在皇爷怀里,不经意般问道:“这些事要是传进内廷,杨贤妃当如何自处呢?”

  “妖言惑众而已。若真想以此拉虫虫下水,阁臣们也不会答应。”王缙淡淡道,“更何况杨家不过是皇长子养母而已。虫虫如今也不是小孩子了,出阁读书以后,他可以有别的养母。”

  崔叙的心跳仿佛漏了一拍:“……皇爷的意思是?”

  “但我的心意是不会变的。”王缙合目道。

  ……

  夔宫中的老人们依旧固执地认为崔叙是最懂得皇帝心意的人,毕竟他伴驾最久,又深得圣宠。只有崔叙自己知道,皇爷的心意他向来是摸不准的。概因皇爷常常把谜底透给他,为他擅自的解读保驾护航,才造成这样的错觉。或许正是因为皇爷谜语人惯了,有时挑明了的答案,崔叙也要费劲琢磨上好一阵子才能体悟出来。

  譬如这句心意,指的究竟是立杨氏为后,还是立虫虫为储,崔叙便不是那么拿得准了。可以肯定的是,皇爷并不想要一位勋戚出身的继后。这样一来,宫中合用的人选便十分有限。

  如崔叙所料,在皇帝口中仿佛已经平息下去的非议,在那日以后忽然卷土重来。春在居的几页批注近乎在一夜之间传抄夔都。但凡对皇室八卦稍有了解的,哪怕没有看过《女范要录》原本,也能看懂那些诛心之论。

  一时间外朝内廷、街头巷尾,无人不知杨氏将为继后。杨慧持的过往也被重新翻上了台面,交由普罗大众审视。

  她是哲宗顺太妃的侄女,自幼抱养于宫中长大。国朝妃嫔抚育养女的目的人尽皆知,是作妃嫔固宠之用,她的出身在外人眼中便极不光彩。皇长子亦非她所出,她却曾借此长居甘泉宫中,又是一项品德败坏的铁证。再加上皇帝今年常以圣体抱恙推脱祭礼与朝会,似乎确有早衰之象……春在居于《女范要录》中挑动士林舆论的话语踩着所有人敏感的神经甚嚣尘上,几乎句句奏效。

  人云亦云之下,市人乡民开始相信她一旦为后,必定又会成为下一位孝安皇后。然而孝安皇后已作古三十余载,世间又有几人真正知晓,她究竟是牝鸡司晨、擅权乱政,还是延续长安中兴的一代雄主、无冕帝王。

  “女祸”二字,人们永远唯恐避之不及。

  而皇帝此时在做什么呢?

  ——他往熊熊燃烧的烈火里添了一把柴。

  皇帝于三月初一日下令,命尚服局置办翟衣,清点皇后卤簿,甚至动了翻修长乐宫的念头。虽然在司计司报出的估价面前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添置家具,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必定是在为册立继后做最后的准备了。

  可皇帝的口谕中却无一言提及,众人也不敢妄言。也有不怕事的问起,则一概答复是追忆孝贞皇后的缘故。如此欲盖弥彰,不禁让人怀疑他是否有意将本就剑拔弩张的局势推向悬崖边缘。

  自始至终都默默担负骂名的杨贤妃再也坐不住了,以上巳祈福为名请惠贵妃、崔雍妃到增成宫相聚,商议对策。

  崔叙此前利用成安——前任直殿监掌印太监留下的关系网,很轻易地买通了东西六宫的洒扫都人,为的便是能够时刻掌控着惠贵妃等人的动向,因而第一时间便听说了此事。

  机会来了。

  ----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