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穿越重生>咸鱼公子翻身记>第四十二章

  蜀地连续暴雨,道路泥泞,公主车架时常陷进泥地里。

  陈钦云与左镇将军冒着大雨,领着士卒去抬车。

  雨幕之中,目之所及都变得模糊不清,密集的雨滴如潮水般淹没空气,陈钦云呼吸逐渐急促,脑子发懵,整个人如坠湖里。

  脑子里像是有人在敲锣,明明在刮冷风他却感到身体的温度在拔高,身上的力气抽丝剥茧般一点点逝去。

  他试图抓紧缰绳,却忽然混身失力,缓慢而重重的摔下了马。

  失去意识之前,世界都变的宁静。

  左镇将军正指挥着士卒抬车,忽听身旁人一阵惊呼,一转头就见摔在马下的陈钦云。

  “世子——”

  左镇将军连忙下马奔过去,跪在地抱起陈钦云的身体,入手滚烫如火,他一惊,料想陈钦云定是发了高烧,将人背在身后就向营帐跑去。

  将人安置在榻上,医师也赶了过来。左镇将军用?手抺了把脸,就赶去了晋王所在的营帐。

  正在喝茶的晋王一抬头,就见混身挂着雨水的左镇将军掀帘进来,他一边吩咐人去备手帕,一边问:“将军,发生何事,这般着急?”。

  将军接过仆人递来的手帕,擦脸的同时回道:“陈世子刚刚因发了高热摔下了马,现在还昏迷着。”

  闻言,晋王一惊:“人可还好?”

  “没什么大碍。”

  晋王松了口气:“本王前些天听他咳嗽,还叫他好好休息,这会怎么就发起高热来?他可是同你去抬公主车架了?”

  “是,臣劝了几次都无果,如今世子病倒,臣也有失职的嫌疑。”

  左镇将军跪伏在地,晋王见状连忙去扶:“将军言重了。”

  将人扶起赐座晋王继续道:“这不怪将军,蜀地气候总是不同于其他,又赶上秋冬换季之时,天气总是阴晴不定,风大寒冷,世子又淋了几场雨,难免遭罪。”

  “王爷……”

  “唉,如今最重要的是多派些人守着,毕竟这使团里还有别人。”

  这别人是谁,两人都心知肚明,左镇将军不在多言,答了句是,就退出了营帐去安排人手。

  世子虽然病倒了,但对伍不能停。

  使团花了两月才走出蜀地,出了阴雨地,越往西处的高地行进,风大雪大。

  白茫茫的一片里,对伍像条黑色的游龙,末尾多了一辆马车,车上坐着的正是陈钦云。

  自从他那次发了高热摔下马,晋王就要求他去马车上待着,不必骑马随行。他原也不是个固执的人,得了便宜还卖乖,收拾好东西就麻溜地去车上待着。

  裹紧了身上的毯子,找个舒服的位置靠下,陈钦云摸出了怀里的信。

  信封上的“世子亲启”已不似第一次那般歪歪扭扭肿的似大胖萝卜,而是更加端正,陈钦云心里不免有些欣慰。他小心打开信,纸上只有黑色的似梅花形状的猫脚印。

  他这是养猫了?

  脑子里浮现杜云正要下笔时,猫一下走到纸上,杜云呆呆地看了半响,才着急忙慌地把猫抱下桌,苦恼地看着小猫的“杰作”。

  想到这,陈钦云忍不住笑出了声,不想却咳个不停。门外守着的陈一听到动静,急忙掀帘进来给他倒水抚背。

  陈钦云接过水小口小口的抿,中途还是咳的不行,好像要将五脏六腑咳出体外。

  “属下去找医师!”

  陈一起身要走,陈钦云一把拉住他:“咳咳……不…咳咳……不用……让我缓缓…咳咳……”

  陈一看着面色苍白虚弱不已的人,一脸担心,眉头紧皱,正要坐下,陈钦云又是一阵猛咳,泪花都咳出来,脸都咳红了,整个人缩在地上。

  陈一吓的连忙掀开帘子叫侍卫去找医师。

  “殿下!”

  “殿下!撑住!我去找药。”

  陈一将人扶坐好,在马车上找到药箱,拿出里面备着的装止咳药的药瓶,倒出几粒又倒了水喂给陈钦云。

  陈钦云吃完后,大喘着气,缓了好一会,才好受些。看着手里被捏皱的信,心里烦躁。

  将纸抚平装回信里,认真地压平信封卷起的角,他叫陈一找出装信的箱。开锁,放入,上锁。

  把箱子放回去时,医师裹挟着风雪赶到了。

  了解一下情况,又进行了望闻问切,医师眉头紧皱,脸色复杂。

  陈一见他这副反应心急道:“世子的病如何?”

  医师抬头看向陈一艰难开口:“世子前期染上风寒引发高热,又因天气变化过快带起嗽喘【1】,过去多天本该痊愈,可现下却愈发严重,正是因为使团前往之地,寒冷至极,患有嗽喘的人,若再待下去恐有性命之忧啊。”

  陈一:“……”

  陈钦云:“……”

  “咳咳咳咳——”

  “世子——”

  又是一番手忙脚乱,医师开了些药,做了些嘱咐,待对伍扎营,就急急忙忙地赶往晋王所在的营帐 ,将世子的情况禀告王爷。

  晋王一番思索后,吩咐人请副使及左镇将军等人。

  人到齐,晋王就将陈钦云的情况告诉众人,并说出他的建议:“本王欲派人护送陈世子回益州。”他看向底下神色各异的众人,“诸位,意下如何?”

  “王爷这怕不合适吧?”

  “噢?那徐大监可否告诉本王如何不合适?”

  此话一出,营帐内的氛围变的凝重。

  众人都看向徐瑾仙,面对众人或疑惑或看戏的目光,他皮笑肉不笑:“其因有二:一是,陈世子身为副使,本该随同使团直至吐番,而今要转回益州岂不是有违圣意?二是,陈世子也算出生将门,身体强健,连公主殿下都不会为一点小病所累,更何况是世子呢?

  况且出关在即,怎可随意离去。”

  徐瑾仙所言有理,但问题在于他们现在所处的湟源离日月关只余十日的路程。

  使团里的人对陈世子与徐瑾仙的身份都心知肚明,如果说还没出关陈世子出了事,那他们肯定会被人说有嫌疑,惹上麻烦。

  可如果出关了,那就不好说了,毕竟是别人的地界,出了事他们也不用太兜底,所以多数人选择视而不见。

  晋王眉头一皱,暗自思忖:这徐瑾仙还真是能忍啊,原以为他这一路都不动手是没想法,没成想是等在这!

  “徐大监的话本王不赞同。”晋王慢悠悠地开口,众人目光移到他身上,“这件事本王自会呈书于陛下,而徐大监所言‘陈世子不会被这一点小病所累’,怕是大监没听明白本王说的话。

  陈世子患了嗽喘,若是执意去吐番恐有性命之忧,陈世子若是出了事,本王可难以向陛下交代,还是说徐大监想承担后果?”

  一时间,帐内氛围直降冰点。

  徐瑾仙沉默不语,晋王一番话就把他推向两头不是人的地步,他反对的话皇帝交给他的任务他能完成,可相应的后果他承担不起,他不太相信皇帝能保他。

  毕竟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

  可接受的话,他又得面对皇帝的怒火。

  真是……头疼!

  “陈世子真的已经病的不能赶路了?”徐瑾仙不甘心地道。

  “是皇叔说的还不够清楚嘛。”

  清冷的女声打破帐中僵持的氛围,众人循着声音望去,看见了面色冷峻的南昌公主。

  除晋王外,在座的都起身见礼。

  “见过公主殿下。”

  “免礼。”

  “谢公主殿下。”

  南昌公主迈步上前,目光在众人面前扫了一圈,停在徐瑾仙面前。

  “徐大监,本宫想知道你是年纪大了,还是耳朵塞了棉花,竟听不清本宫皇叔说的话。”

  公主一开口就火?药味十足,除晋王与徐瑾仙外,其余人都将头埋地深深的,心里暗暗叫苦。

  真是钱难挣,班难上。

  徐瑾仙想了想行礼道:“殿下就当臣年纪大了。”

  “你!”南昌公主面带薄怒,一瞬又恢复原来冷峻的模样,“既是年纪大了,那做好自己份内的事,陈世子的事自不必由大监去操劳。”

  “可……”

  “是本宫说了算,还是你说了算!?”

  南昌公主已耐心耗尽。

  徐瑾仙抬眼瞧见面带薄怒的公主,知陈钦云回益州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他一咬牙跪于地:“全听公主殿下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