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开疆>第66章 四轮马车吸引住了两位大神

威海城,昔日成片成片的棚户区在快速消失,只余远郊尚有部分棚户区的存在。原本商铺稀疏的商业街道,如今已是商铺林立,街上行人车马如流。

不过,街道上又出现了一些新事物,一辆辆如后世二十世纪初出现的人力黄包车,还有欧式风格的四轮豪华马车和货运马车取代了轿子和传统的中式二轮马车。

这些黄包车、四轮马车,是陈志远授权远东公司合资生产的产品。这些车辆,无论是人力黄包车还是四轮马车,都使用了陈志远研制的轴承。所以,二轮黄包车拉起来非常省力,就算车上拉两个人,一人车夫拉着都可以小步奔跑。四轮马车车轮与车轴连接采用了轴承连接,车轮转动的摩擦力更低。有了轴承,就必须使用机械黄油。造炮时,陈志远用鲸油润滑轴承,但是密封性不好,经常漏油,维护成本高。不过,工科生的陈志远,又在冶炼企业工作多年,他对机械黄油的历史是了解的。1835年,英国人使用碱和油脂制成了一种轴承润滑脂,效果不是很好,就在同一年,英国人用橄榄油、鱼油和石灰乳制成了一种轴承润滑脂,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广泛使用的润滑脂了。

要做现代的润滑油和润滑脂,技术也不难,就是通过石油蒸馏分离出润滑油、汽油、柴油、煤油、重油等各种产品,而机械黄油则是润滑油加碱就可以制造了。不过,陈志远现在找不到石油,很难实现,辽东有浅层石脑油,不过还要等从鞑子手里抢回来再说。再一个就是南阳有石油,但在那个地方,陈志远也找不到,中原地区的油田,都不带自喷井的地表油田。所以,陈志远只好用英国人的土方法制造机械黄油了。

除了润滑脂,四轮马车采用欧式马车的转向架。原理有两种,一种是在前车轮轴上做一个旋转圆盘,车身悬挂在圆盘上,便可以实现前轮自由转向;另一种是前轮制成转向架,可以左右灵活转动。而陈志远采用转向架的方式。

通过改良,陈志远制造的货运马车,单匹马拉小型车可以运输一千公斤货物。欧洲四轮马车单匹马可运输七百公斤,中式二轮马车单匹马可运输四百公斤,但中式马车走小路山路比较灵活。所以,陈志远也生产二轮马车,单匹马也可拉六百公斤。

大街上,一名三十来岁的文人带着三个年轻的书生正在大街上行走。这个文人本是江西的一个教书先生,平日里爱研究些机械结构、农作物种植、水利器械等东西,对西方的格物知识很是追崇。在二月份,江西出现了雪花盐、肥皂、蜂窝煤和灶,以及脱粒机等新鲜事物。他购买使用之后更是啧啧称奇,经过多方打听。这些产品都是来自威海卫一个叫做陈志远的指挥使命人制造的。于是便急匆匆来威海卫看看,再想办法见一见陈志远这个人。因为,他想把这些东西写进自己的书里。

而他来到威海卫,果然是不枉此行。在城外,他了解到了肥料、农药这些东西可以使小麦亩产最高达到八石,均产六石。这个产量,在明朝是绝对的高产。因为,就算是最好的肥田,在风调雨顺的年景里,亩产五石就顶天了。而均产达到三石,就不会有人挨饿。如今这威海卫,均产高达六石,若不是他亲眼所见,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进入城里,他又遇到了黄包车,四轮马车。奇怪的是,明朝的四轮马车转向非常困难,而这里的四轮马车,转向非常轻松,载货量又重。在码头上那些三匹马拉的六轮大货车,更是一车货物,看样子起码也装了两三四千斤。而马拉着车在平地走动,感觉到不算吃力,真是太神奇了。

这位文人左顾右盼地边走边观赏这城里的新鲜事物,而他的前面也有一位六十来岁的老者正在如痴如醉地边走边观察那些往来穿梭的马车。结果,两个人就这样撞在了一起。

“哎哟!”

两人异口同声地叫了一声,不过还好。两人是慢悠悠地走着,撞到了也无大碍。

“哎呀,你走路怎么如此不长眼睛?”那老者先开口责问道。

年轻的文人见撞到了老人,赶忙拱手赔礼道:“老先生,实在抱歉。学生见那四轮马车很是出奇,只顾望车,不记得看路了,还请老先生多多包涵!”

“哦,你也对那四轮马车感兴趣?老夫倒也是如此,不知汝可否看出四轮马车转向和能拉重货的原理否?”那老者将误会抛诸脑后,向年轻文人问道。

“老先生,学生看得出这四轮马车的转向,靠的是前轮做成了可左右转动的车架,吾大明的四轮马车,通直的车身一体,所以转向困难。但这四轮马车载货一千多斤还行驼行轻松,学生认为这秘密当藏在车轮和车轴连接之处。”文人仔细地分析道。

“哦英雄所见略同,老夫也同样认为如此。要弄懂个中原理,还得找这威海卫里的陈志远了解一下啊!”那老者说道。

“学生正有此意,不如一道前往可否?”

“哈哈,如此正合吾意。对了,不知阁下贵姓?”

“学生免贵姓宋,名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人士。敢问老先生尊姓!”宋应星行礼问道。

“呵呵,老夫免尊姓毕名懋康,字孟侯,歙县上路人士。”毕懋康客气地报上名号。

“啊……老先生你就是毕孟侯老先生,请受学生一拜。”

……。

二人相见如故,客套了好一会儿,才一道有说有笑,走向威海卫都司衙门。

话说陈志远今天不去军营,而是呆在指挥使都司衙门书房里继续设计先前没完成的蒸汽机制造图纸。画了近二个时辰,蒸汽机的最后一个零件终于完成。他伸了一个懒腰。卫兵便进来禀报:“报总兵大人,衙门外有两人自称是宋应星和毕懋康的读书人求见!”

“什么,宋应星、毕懋康?”

“是的!”

“喔草,两个大神,我马出去。”陈志远听到宋应星、毕懋康,便如发了疯般狂奔出去。

卫兵呆在原地,还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