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开疆>第101章 军火贸易

送走了李岩,陈志远命人与黄得功、卢象升、曹文召、孙传庭等人接触,赠送他们一批火器,不让农民军一方独大,造成局势失控。

大年初十,轰轰烈烈的招兵扩军如火如荼地进行。为了应对各方的扩军,志远军再次扩军,在原有的陆军第一、二、三、四、军,骑兵第一、二、三军和步甲军总共八个军的基础上,志远军扩编陆军第五、六总兵力突破二十五万。海军方面,三个舰队每个增加战列舰二艘、巡洋舰二艘、加莱船三艘、卡拉维尔风帆战舰五艘。另有二艘吨位六百吨的飞剪船准备试航。

正月十二日,荷兰大使安德鲁火急火燎地求见陈志远,见到陈志远安德鲁生气地问道:“辽王殿下,你太不够朋友了,你为什么私底下把先进的武器卖给西班牙人,我们荷兰表示严重的抗议!”

“放弃,安德鲁大使,请注意你的言行,敢在辽王殿下面前大呼小叫,小心治你大不敬之罪。”没等陈志远开口,刘三便斥责安德鲁一顿。

安德鲁高傲的脾气本想怼回刘三一顿,但突然觉得,如今荷兰的实力,在亚洲这边已不具备压倒性优势,荷兰高层让自己过来交涉更是希望和陈志远搞好关系并试图购买一批新的武器。

于是,安德鲁一改昔日的高傲,恭正地弯腰拱手赔礼道:“辽王殿下,安德鲁冒昧了,还请辽王殿下原谅!”

“安德鲁,今天本王心情好,就不计较这点礼失了。不过,本王告诉你,在本王的治下之地,本王想和谁贸易、卖武器给谁,和谁做朋友,这都是本王的事,容不得那个国家来指三道四。如果你们荷兰给出和西班牙一样的代价,本王也可将武器出售给你们。”陈志远不屑地说道。

“辽王,我们荷兰正有此意,不知道进行军火贸易,我们荷兰该如何去做?”

“唔,实话和你说吧,西班牙人愿意用小硫球岛的淡水据点让给本王,开启双方的武器贸易,你们荷兰人要开启武器贸易,必然也要有所表示。”

安德鲁一脸难以置信,西班牙人为了先进的火枪火炮,竟然舍得赠送一个据点给陈志远。同时,安德鲁也感觉到,随着陈志远的实力不断增强,小硫球岛将是他的必取之物。奈何,强大的荷兰现在正和西班牙、英国这两强大的敌人对抗,根本没有多余的力量对抗陈志远,而陈志远在对抗中,一旦和西班牙或是英国结盟,荷兰将必败无疑。

“辽王殿下,此事非同小可,容我荷兰一些时日定夺。”

“唔,安德鲁先生,只要你们开出条件符合本王的利益,咱们的武器贸易就可以开启,请回吧!”

“等等……,辽王殿下,你能不能开恩,先和我做一笔军火贸易,我愿出价比西班牙人高一倍的价格购买。”安德鲁恳求道。

“唔,看在你我多年友谊的份上,本王就出售一百支零九一式步枪、三门灭掳干式野战炮给你,可否满意?”

“辽王殿下,三班牙人已列装了上千支零九一式步枪,数十门灭掳二式野战炮,这一百支步枪,三门火炮,改变不了战场格局啊!”

“这个本王管不了,要不要随你。”

安德鲁无可奈何,只好付款购买了这点武器,毕竟廖胜于无。

正月十五,陈志远在威海举办商品博览会。会展上,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豪华的玻璃吊灯、先进的四轮马车、更加清晰的玻璃镜子、一划就着的火柴,引得参展的商人和富豪们一阵阵惊呼。而订单也如雪片般不停地签署着。展厅的另一边,是军火展位。有了1637拉栓步枪,陈志远在军火展位上展示了零九一式后装线膛步枪、灭掳一式、二式野战炮、天鹅火箭炮、便携式步兵炮、双管骑兵步枪等武器。各国使节在武器展厅上久久徘徊,并不停地询问解说官如何贸易。然而,解说官给出的答案是,武器贸易暂不开启。

对于陈志远的火器,如今各国都清楚是当下最先进的,而所谓的暂不开启贸易,说实话就是要找陈志远谈判,给够条件才可以进行了。

所以,各国使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争先恐后地找陈志远商谈。

下午,西班牙使者进入陈志远官邸,签署了交接谈水协议,并再次签署了二千支线膛步枪、五十门灭掳二式野战炮、十辆天鹅火箭炮的购买合同。看着意气风发的西班牙人走出官邸,荷兰人、英国人、葡萄牙人间碟一个个咬牙切齿,但又无可奈何。

正月十六,威海又出现了新事物,无数孩童拿着一叠叠报纸在大街上叫卖。

“卖报啦,卖报啦,华夏周报,新鲜出版,刊登天下大事!”

“好消息,辽王与西班牙王国通过协商,收回小硫球岛淡水湾!”

“震撼,辽王签署作战命令,海军第一舰队明日启航锡兰,辽王征战万里之遥的锡兰,重振雄风。”

“号外,号外,志远军扩充军备,准备出塞,将喀尔喀蒙古部落纳入汉地。”

“卖报啦,卖报啦,华夏周报,每份五文钱,华夏周报,报道当下时势,刊登招工启示、生活八卦!”

报童门的吆喝之下,人们纷纷掏钱购买。而华夏周报,自第一版刊出,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蔓延,并且成为人民茶余饭后议论的热题,许多茶肆饭馆、说书先进,都买来一份周报,宣读点评报纸上的内容。

正月十八,报纸传到京城。崇祯拿着一份报纸看得津津有味,振奋人心。然而,看完之后,崇祯心里又五味杂陈。他回想起自己节衣缩食、勤俭节约、日理万机的点点滴滴再回问自己,为何自己如此尽职尽职,换来的都是积重难返的大明朝。为何那陈志远短短数年却是将威海治理得一片盛世并开疆拓土,八方来贺。难道,朕将是亡国之君,天不佑朕?

崇朕失望地叹了一口气,向一旁的王承恩问道:“大伴,你说说,朕那点不如那陈志远?”

“皇上,奴婢……恕奴婢愚钝!”王承恩恐惶地回道。

“大伴,你与朕相随多年,应当很了解朕了,你说说,朕那点不如那陈志远,朕劳心劳肺,怎就治理不好天下,难道,天不佑朕,天不佑大明吗?”崇祯两眼赤红,一脸愤怒地说道。

“皇上息怒,皇上保重龙体啊……,这……当今局势不是皇上的错,乃是天灾不断、内忧外患,才至于此啊!”王承恩语无论次地道。

“天灾不断、内忧外患,然那陈志远也是处如此之境啊,为何他能成功?”崇祯再次不解地问道。

“皇上,奴婢认为,陈志远之成功乃是没有包袱。皇上背负着天下仓生这个大包袱,每行一步,总得瞻前顾后,而陈志远那斯,正是在皇上背负了这个包袱换来的安全之下放开手脚才能有此成就!”王承恩回道。

“哎,算了,天下人怎记得朕的皇恩,朕的用苦良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