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都市情感>我的直男老公>第11章 囚牢

  ======

  三天后,孙爱国夫妇给母亲办了葬礼,他们将老人埋葬在青苍陵园,

  给母亲下葬时,孙爱国哭得泣不成声,如果不是章玫和他的叔侄们在一旁扶着,他早就昏厥过去了。当年,他面临失业和创业受挫,是母亲奔波劳碌才让他的生意做到如今的地步,而现在,母亲还没享几年清福就离开了人世。每每想到这里,他便情难自已,哭得天昏地暗。

  看着墓碑上老人温柔的笑容,章玫心碎不已,她从小不得家人喜爱,从没体验过来自父母的爱,可婆婆却对她无微不至,真心关心爱护她,让她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看着墓碑上老人慈爱的面容时,章玫回想起儿时的痛苦经历,不禁委屈落泪。

  章玫家境贫寒,小的时候,父母将所有的资源都给了她的弟弟和哥哥,她这个排行第二的女儿自然而然,理所应当地失去了家人几乎所有的关注和爱护。她一直在读书,可初中一毕业,家人就逼迫她辍学去打工,即便老师来帮忙说情也没有用。

  章玫的老师姓梁,穿着格子衫,戴着一个有些许磨损却仍旧干净的镀银镜框的眼镜,手中时常拿着两本书,嘴角带着一抹淡淡的微笑。

  这一天,她为了章玫的未来,亲自来了章玫家中。

  “章玫妈妈,是这样的。这次章玫的考试成绩很好,完全可以上县里最好的高中。我希望您能支持她继续读书。她也是个很爱学习的孩子,她是想继续读下去的,是吧?”

  章玫躲到了梁老师身后,蹭着梁老师的衣服,哭着点头。

  章玫母亲瞪了一眼躲在女人身后的章玫,没好气地对梁老师说:“女孩子家的,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反正到时候也要嫁人!识得两个字就够了!有那时间还不如帮帮我们做农活!”

  梁老师温柔地微笑着反驳道:“章妈妈,读书怎么会没用呢?读书是我们普通人能选择的唯一的改变个人和国家命运的方法。现在正值改革开放,国家大力提倡学知识做贡献。毛主席说,妇女能顶半边天,怎么能不读书了呢?”

  章玫妈妈挥了挥手:“我说没用就是没用!我听不得大道理,你要想让这死丫头读书,那你得出她读书的学费和书费!”

  她先是愣了一会,然后扶着镜框,坚定道:“好,我可以给她付学费和书费。我坚持要让章玫读书,我相信她日后能成为一个可以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

  听见这话,章玫似乎见到了希望,她抬头看着被她抱住的梁老师,见她面目秀丽,温柔如水,可说出的话却铿锵有力。她这是第一次这么相信,知识可以改变人的命运,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韵,这也更坚定了她继续读书的念头。

  章玫母亲有些惊讶,一个当老师的有那么多钱吗?为了尽快结束这场闹剧,她得寸进尺道:“那你得付我这十几年养她供她读书的钱!还有,她要是去读高中了,就不能替我们干活了,你也要把这些损失都给我们!”

  梁老师微笑的嘴角拉了下来,略微往后退了几步。

  听见母亲残忍的言论,章玫委屈又羞愧地紧闭着双眼,痛苦地哭了起来。

  梁老师听到哭声,连忙转过身,她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块丝帕,给章玫擦干了眼泪,温柔地微笑着,哽咽着安慰道:“好孩子,别哭。”

  章玫抬起头看了一眼梁老师温柔的面容,瞬间泪崩,立刻抱着梁老师大哭起来。

  梁老师也忍不住哭了出来。

  那个年代,某场大劫难刚刚过去,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地进行,此时百废待兴,章玫的老师是个有理想的知识女性,她深知经过那段大劫难,国家需要很多人才去帮助国家复兴。她知道,在农村有很多有理想、有能力的孩子,于是,劫难过后,她并没有选择回到城里,而是在这个淳朴的乡村扎了根。

  可她太无力了,她没办法改变这个村庄落后的事实,她能教授知识,却不能改变那个年代人们迂腐的思想。

  回到家后,梁老师在自家的书架上尽力找了几本能看清内容的书。

  一直找到了晚上,梁老师就着烛火和微弱的灯光,用红色的钢笔在她找到的书上认认真真地标注了重点和难点。并用黄色的油皮纸将那一沓子书细心地封了起来,摆在了床前。

  第二天,梁老师带着那一沓书来到章玫家,将书交给章玫。

  章玫高兴地收下了,还瞒着母亲将那些书藏在了床下,她小心而兴奋地凑到了梁老师耳边,对她倾诉着自己的情绪和希望。

  梁老师微微弯腰,将耳朵凑近了章玫的嘴边。

  章玫声音虽小,可梁老师却听出了其中真切的热情和希望,“老师,我会好好读书的,我会做一个像您一样的教师,教书育人。”

  梁老师幸福地笑了出来,“好,老师等着你成为自己希望的模样的那一天。”

  在那之后的半年里,章玫一直通过梁老师和她带来的书籍认识着这个世界,她知道了这个世界,在自己认知之外的世界原来这么美好,日新月异地发展着,她对梁老师说,总有一天,她会走出这座大山,走到北京,走到上海,走去深圳,她要像梁老师期望的那样,成为为国家做贡献的人。

  这一天,梁老师像往常一样来到了章玫家中,她如往常般从自己的布袋里拿出那沓被黄油纸密封住的崭新书本,将它们交给章玫。

  可这一次,章玫却并没有接收了。

  “谢谢你,梁老师,不过我不需要了。家里还有很多事,我要去干活了。”这是章玫对梁老师说的最后一句话,说完,她背着农具哭着跑走。

  当晚,梁老师带着那沓书又去了一趟章玫家,不过章玫却避而不见,连一句话也没有。连着好几天都是这样。

  梁老师明白,章玫终于还是失去了以一个独立的人的身份走出大山的机会。她的身体或许有一天可以脱离这座大山;可她的思想、她的心却永远都只能被桎梏在这个为贫苦孩子打造的无形的囚牢之中了。

  不是章玫放弃了,而是他家人放弃了给一个女孩子继续获得教育的机会。

  昏暗的油灯下,梁老师拆开油皮纸包着的那一沓书,重重地叹了口气,将书重新摆回破旧的书架。

  两年后,梁老师通过章玫邻居得知,章玫已经嫁人了,他们一家人都跟着章玫的婆家搬走了。

  前两天,章玫的婆家替他们操办了婚事。那家人很有钱,他们答应章玫家人,章玫嫁过去之后会给章玫弟弟支付他高中、大学的学费以及生活费,并给章玫哥哥安排在他们家族厂工作。

  听完这些,梁老师眼眶有些湿润了,她低头看了一眼自己脚下踩着的土地,一种怅然的宿命感幽然地弥漫在心中,她深呼吸一口气,和邻居道谢后便离开了。

  往前走了几步后,她转头看向那幢破旧的房子,仿佛看见了那天哭着躲在她身后的章玫和她咄咄逼人的母亲。

  直到得知章玫已经嫁人的消息那时,章玫也不过才二十岁。一个二十岁的女孩,正值青春年华,却被家人剥夺了学习的机会,嫁给了自己或许并不熟悉的人,来到了陌生的环境,成为了她父母敛财的工具……这究竟是章玫的悲哀,还是这个年代的不幸?

  她叹了口气,转头离开。

  章玫嫁人之后的第二年改了名,几乎和家人断绝了来往。

  对了,以前的她,叫章梅。

  结婚后第三年,一九九四年,章玫生下了孙娇,她如今家庭美满,生活无忧,唯一惦记的就是五年前给她帮助的梁老师。

  她给梁老师写了一封信,并随寄了一些现金,表达她对梁老师的感谢。

  那封信是这样写的。

  梁老师,您好:

  很抱歉,辜负了您的信任,我没能坚持自己的求学的想法,我还是嫁了人。但是我的丈夫对我很好,对我百依百顺。如今,我也拥有了一个女儿。我永远记得您对我说的,女人也能顶起半边天。所以我会秉承您的心志,好好对我的女儿,好好保护她,给她我能给的一切,绝对不会让她经历我所经历的痛苦的遭遇。再次感谢您对我的教育。

  您的学生,章玫。

  但是章玫并没有收到回信。

  后来,章玫打听到,在她寄出这封信的那一年年初,梁老师因为学校倒闭而丢掉了工作,而她的儿女,拿走了她所有的积蓄,却互相推诿,不肯承担抚养她的义务。

  梁老师是个体面人,因为无法忍受这样的压力和丑恶的现实,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她穿着一身整齐的格子衫,坐在窗边,吞下了自己的金饰,给自己留下最后一点尊严,体面地离开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