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小说>古代言情>夔都>第3章 王缙

  又一次从春梦中醒来后,崔叙告诉自己: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因为真正的波澜已经近在眼前,随着淮王的卧病不起,沉闷阴暗的雨云顷刻间笼罩了整座淮王宫。

  先帝子嗣虽多,但夭亡者更多,十几位皇子中只有四位长大成年。

  淮王自降生以来身体底子便不好,长至成年已殊为不易,多年来子嗣稀薄,唯有独女在膝下承欢,算是众所周知的事。但他自去年冬日偶然染疾以后,反反复复拖到今年暮秋仍不见彻底好转,就不是所有人都知悉的了。

  更严峻的是,包括远在夔都的太后懿旨派来的太医在内,重金请来的每一位医师所作的最乐观的估计,都是他捱不过这个冬天。

  与淮王恩爱多年的淮王妃甫一得知这个消息,当即昏厥在地,醒后还要强撑着病体料理府上庶务,给淮王侍疾。在她衣不解带的照顾下,淮王的病仍如医者所言——毫无起色。

  淮王自己也很清明,预料到这一天迟早会来,便想着与妻女再多相伴几日,弃用药性极烈的虎狼之方冒险,只用太平方子吊着一口气。

  但有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却暂时无人提起,那就是淮王膝下没有儿子,仅有淮王妃所出的嫡长女。

  没有继承人,封国便很难保住。今上虽践祚多年,但淮王的嫡出身份的芥蒂在他心中仍未消除。皇太后可以护佑她们孤儿寡母一时,却护佑不了一世。

  淮王府和天家有着相似的烦恼,过去曾抱养过不少亲近宗室的男婴,但无一例外没有养活。

  久而久之,也就无人愿意过继亲子,毕竟不说往后袭爵的富贵,光是能不能长大成人,都是个问题!宗室中再想要卖儿求荣的,也不得不开始掂量骨肉亲情的分量了。

  眼下要寻人做淮王嗣子必定不能再取稚童了,但年岁稍长的又不免引人担忧,担忧他会不会向没有一点血脉亲情的淮王妃尽孝,以及照顾爱护亲缘甚远的妹妹。

  这时,崔叙的义父崔让却向淮王妃举荐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选。

  崔让举荐的人选姓王讳缙,是前鄱阳县尉王嵩之子,太祖第八子晋庄王王澄的后人。

  王缙幼年丧父,母亲刘氏独自抚养子女三人,无奈孤儿寡母生计难继,幼子、幼女皆因患病无钱医治而早早夭亡。刘氏将独子王缙寄养在娘家以后便改嫁他人不知所踪。

  族老们想这王小郎君毕竟是宗室之后,他父亲又承过淮王府的情,也盼着他有朝一日认祖归宗,领些禄米回来孝敬长辈,故而收容他吃着百家饭长大。

  其人自幼沉静寡言、品行端方、循规守礼,在坊间颇有美名,且年纪轻轻生得相貌堂堂,尤其眉眼酷肖淮王。

  在大伴崔让的提醒下,淮王妃也想起了这么一户人家。

  几年前王嵩的父亲病故后,王嵩一家被继母从府上除名赶出。

  远支宗室的户籍管理一向混乱,无财无势者遇到成年以后尚未取名入籍、婚配无门的懒政情况早已屡见不鲜。

  王嵩因此失去了宗室承继爵禄的机会,又身无长物,更没有一技傍身。在投奔母亲的娘家无果后,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淮王府的接济,这才在鄱阳县的地界站稳脚跟。

  淮王妃一向乐善好施,做主从名下划给他们几块田地收租,让王嵩得以将全部精力放在科举入仕一事上,并成功考取功名。而后又在淮王府的周全下调入鄱阳县任职,总算是同妻儿过上了和和美美的安稳日子。

  可以说淮王府举手之劳,便从水深火热中拯救了王嵩的前程和他的一大家子。虽因世事无常,结局到底没能圆满,但如今要他的儿子投桃报李也不为过。

  毕竟拿一生自由换富贵无忧,也是许多人盼也盼不来的好事。

  淮王妃又听崔让说这王缙自幼无父无母,如今也没有在世的兄弟姊妹,心中便已动了恻隐之心。加之他年纪虽已不小,但也没大到难以管教的岁数,说不定还能在日后的相处中生出些骨肉亲情。

  这样看,方方面面他都符合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当淮王妃见到王缙时,少年未全然长开的眉眼间那一两分若有若无的相似之感,实实在在地戳进了她柔软至极的心窝里。

  作为淮王府当家人的淮王妃当即拿定了主意,病中的淮王得知后也是全力支持。过继嗣子这么重要的一件事就这么仓促但顺利地敲定了。

  这头刚定下,那头请立世子的奏疏就已由崔让着人拟好,差人快马加鞭地往京城送去,生怕淮王的病抗不过这几日,片刻不敢耽误。

  允过继嗣子、册立世子的旨意发回没过多久,王缙就被十分低调地迎入了淮王府,单独辟出一处院落居住,身边暂时拨了几个内侍差遣听用,崔叙就是其一。

  事情发展到这里,都在义父崔让的谋划之中。

  崔叙将一切默默看在眼里,心知是义父对他的特殊照顾,近身侍奉世子,待不久的将来袭爵,他便是淮王的近侍。这样的体面他并非不懂,只是……只是……

  他被拖油瓶轻薄的经历,连同他居住在棚屋里的种种,崔叙此前从没有告诉义父过。当下自然也没有脸再前去辩说,只得硬着头皮迎难而上,随机应变罢了。

  更何况有些事是躲也躲不掉的,崔叙自觉做好了心理建设,打算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了。

  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王缙自以世子身份住进淮王府以后,仿若成了另一个人,真同义父崔让所说一般,是个言行举止都不输宗室嫡系的妙人。

  他在病床前侍奉淮王颇为细致尽心、体贴入微,同时快速上手了府中庶务,替淮王出面接见访客,替淮王妃分担些许琐事,好让他们夫妻俩不受打扰地度过最后的美好时光。

  连一向娇生惯养的小郡主也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哥哥没有抵触。

  他年岁不大,说是个孩子也不为过,却将淮王妃处理府务的一言一行学得惟妙惟肖,将底下的仆从治得服服帖帖。

  崔叙感叹,或许这就是他的过人之处吧。

  想到这有可能是王缙从小颠沛流离所造成的,崔叙突然生出了一点同情,同时又希望王缙的这张千面面孔,能够长久地维系下去。

  ----

  捉了个虫。

  小修了一下。